凝“新”聚力,众行致远——新教学实践交流研讨活动

吟游

<p class="ql-block">  未觉池塘青草梦,阶前梧叶已秋生。</p><p class="ql-block"> 在这秋意渐浓,金桂飘香时节,为深化落实素养导向的新课程理念,加快推动区域新教学项目实验走向深入,帮助和引领广大语文教师理解、内化并逐步运用“素养为本·学为中心”的核心理念指导课堂教学实践,优化课堂教学生态,全面提升师生语文素养及教育教学质量,徐州市泉山区教师发展中心于10月20日下午在徐州市少华街小学开展了“构建‘素养为本·学为中心’的语文课堂”集体教研活动。</p> <p class="ql-block">  活动伊始,泉山区的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们先观摩了六位教师生动有趣的课堂。</p><p class="ql-block"> 少华街小学的杨洋老师执教的课文是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封信》。杨老师围绕活动“听听我读这封信”,先与学生们分享是否有过家人不在身边的经历,引出学生们的亲身体会。再转向课堂,让同学们扮演小露西,深入体会小露西舍不得爸爸的难过心情。同时课堂中又通过同学互助、联系生活经验等方式了解课文中出现的生词的意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们在学习中读有所感,学有所获。</p> <p class="ql-block">  奎园小学的李敏老师执教的是三年级《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童话故事。李老师通过开展“认识这个小女孩”、“擦亮她的小小心愿”等活动带领学生走进童话故事。课堂中同学们先通过自读课文,小组讨论来分享自己所想象的小女孩的形象,再猜想此时的小女孩最想实现什么样的愿望,最后再来感受她实现愿望的场景是否对自己有所触动。整个教学活动中李老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新性,通过自读自悟的方式挖掘学生内心的想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p> <p class="ql-block">  段庄第一小学的李凤老师执教的是四年级第8课《古诗三首》第一课时《暮江吟》。课前,李老师和学生一起欣赏晚霞,唤起了学生对大自然美好景色的欣赏,拉近了学生与古诗之间的距离。在李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仿佛走进了诗中,去读、去诵、去欣赏。同桌之间互相读古诗,小组成员合作解决不理解的内容,同桌分享由诗中想象到的景象。在互学互助、分享交流中,同学们用自己个性化的语言描绘画面,感受诗人对大自然的欣赏与热爱。最后,李老师鼓励学生处处留心、用心观察,发现、记录生活中一景一物的美好。</p> <p class="ql-block">  求是小学的朱萍老师执教的是五年级上册的《猎人海力布》,整堂课在传讲民间故事这个任务活动下,引领学生在“找故事人物、理故事线索、一分钟讲故事、换一种身份创讲故事”这一系列层级式递升的活动中,通过探讨交流、思维碰撞、小组合作等提升语文素养。这也是教师与学生共生共长的课堂,老师在搭建学习支架中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用心聆听学生,学生在阅读和体验中不断挑战,不断提升。</p> <p class="ql-block">  少华街小学薛小庆老师执教的是六年级第11课《宇宙生命之谜》第一课时。课前,薛老师和学生回顾杨绛先生关于书的比喻,询问关于有目的的阅读的想法,接着把《竹节人》和《宇宙生命之谜》的阅读目的进行对比,让孩子自己发现体裁不同,阅读方法也不同。并引导孩子自己去发现用到的阅读方法及其作用,学生潜移默化中积累了阅读经验,习得了方法。为进一步学习《故宫博物院》打下基础。</p> <p class="ql-block">  求是小学的马雪杰老师执教的课文是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桥》,课堂上通过“梳理小说中的人和事”“说说我心中的那位老汉”“多重视角创编故事”三个活动,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读、品、讲,在丰富的言语实践中,老汉的形象和小说的魅力自然根植于学生心中,也为在本单元结束时创编“讲普通人的故事”演讲活动做好铺垫。</p> <p class="ql-block">  最后,少华街小学的孙妍老师和求是小学的孙然老师分别对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领你串串门,品味阅读真意”以及第四单元“ ‘平凡’的力量”进行了单元实践汇报。</p> <p class="ql-block">  本次参与活动的教师们借新教学之东风,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在新教学的背景下,我们将紧跟新教学实验改革的步伐,在实践中思考,在实践中提升,我们将乘着新教学的东风继续扬帆远航,共同追求教育梦,谱写教育新篇章。</p>

学生

老师

小学

李老师

课堂

执教

素养

活动

单元

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