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呃……奶油…棒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时间如一条河流,在岁月里流淌着,一块棒冰的美好,定格了那些久远的年代的时光,随着卖棒冰人那抑扬顿挫的吆喝的音律,丰满了人们憧憬美好生活的生动图景,这音律亦如一曲动人山歌,高亢悠远。划破了改革开放前夜的宁静,那些岁月,那些故事,拉长了一代人的幸福感,成了抹不去的记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 1, 1);"> ——题记</b></p> 上海练江上上牧场的忆 <p class="ql-block">家住徽州歙县,儿时的记忆中,各地田间地头,大街小巷,铺满砂石马路上,总有一些骑行的人,想着冲破时代的牢笼。那些代表一个时代品牌“永久自行车”,是需要凭票才能够买到的,车后座上枕一只木箱,批发零卖冰棍赚钱,成了他们新的谋生。这些活跃着的小商贩,在悄悄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谁也不曾想过,他们正在改变一个时代。骑行人后座上的木箱,上印有几个大字“上海乳品七厂”。</p><p class="ql-block">“上海”的印象,中国第一大都市,一直代表了先进,精彩的世界。他们迁徙到来到大后方,作为三线厂基地,是国家特定历史时期,国防建设的需要。他们的到来,是封闭的世界中的一缕春风;又如一扇窗,让当地解了外面世界的丰富多彩。</p><p class="ql-block">练江牧场,原本只是为供应大后方三线厂奶制品而成立的农场,名曰“上海乳品七厂”。七十年代末实行改革。自主经营,生产、批发乳制品和冷饮。</p><p class="ql-block">上了年纪的歙县人来说,听惯了幽长的吆喝,看惯了“惊堂木”在棒冰箱盖上拍打出有节奏的“啪啪”声。一丝清爽快意,一缕幽幽奶香,一脉舌尖甜润,都是诱惑,都是勾起买一根冰棍的冲动。如同大红的西瓜,在酷暑之中的那种视觉冲击,咬一口,浑身会凉透。那时棒冰只要5分钱一根,也口能偶尔尝鲜,对大多数人来说,还消费不起的奢移品。要说它的品质,尝过一回,上海练江牧场口碑就留在了人们的心里,人们就记住了那个地方,以至后来别的厂家也出了棒冰后,人们打出“正宗练江牧场棒冰”的字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人们普遍不知冰箱为何物的年代,最早一批卖冰棍的人,他们成了市场经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们挑着木箱,裹着棉絮来保温;后来的保温,则是靠着大冰块,打开箱子,每根冰棍用竹签穿上,纸包着,只是大热天,跑几十里山路,已经快化了。山民们很稀罕,大热天劳作,大汗如雨,炎热的天,一块冰棍,透着甜润,冰晶凉爽,那是火热夏天的清凉消暑的美味。</p><p class="ql-block"><br></p> 老家东方红厂的上海人 <p class="ql-block">老家的人们,每天大山上的劳作,总在巍峨的群山间翻山越岭,山下远望,一条大河蜿蜓曲折,向远方绵延。千百年来奔腾不息。沿着河岸,山崖下,一条柏油马路消失在远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也在那个时代,山脚下,上海迁徙过来的三线军工厂,带给当地人不一样的气息,也是山民们了解“上海”这座大都市的缩影,山里人发挥着一叶知秋的想象,他们每天上下班,吹着号子,高音喇叭的声音,被大山反复的回荡叠加和放大,显得格外响亮而幽远,每天这喇叭声 ,总是划破大山的寂静。山民们从旋律中,感到大山外的朝气蓬勃,那磅礴之势,是一个国家的精神面貌。整齐的厂房,宽敞的马路,电影院,蓝球场,幼儿园一应俱全,井井有条。国家最为困难时期,扎根深山的人们,在默默地奉献着青春,真是激情燃烧的岁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他们的到来,山里人是陌生的,只是山民们跟这些外来的人们打交道时发现,每天他们夏日里用大铁桶装着柠檬水,山民们叫凉水,应当就是柠檬颗粒冲泡的。这水喝起来甜甜而冰凉,有人带着竹子做的茶桶,去接一桶来尝尝,这恐怕是最早的消暑冷饮雏形了,他们的冻库里制作棒冰,只是军工厂不外卖冷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冷饮,作为产业的兴起,总是由上海人掀起的一波风潮,带给这片土地一片绿意。第一桶柠檬水,第一块棒冰,开启了一个新时代,由市场经济为主导的自主经营的改革,极大丰富物质供应,也提高了人们生活的品质,让日子多姿多彩。冷饮产业,在徽州无疑是先锋。起初由品种单一棒冰,衍生出雪糕、冰淇淋等品种丰富,味道也由单一的糖水,开发出水果味,还有牛奶味,等等。极大丰富口味,夏季因冷饮而凉快,而味蕾的爽口,而成了享受。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吃冷饮也成了极为平常的消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进入冰箱时代以后,冷饮的发展也开始产业化,夏日里,学校的冰箱总是围满了人,超市,茶庄都卖上了冷饮。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红牛,矿泉水,冰红茶都可以冰。各式各样的口味,极大的丰富了人们的味蕾,俨然成了夏日里舌尖的美味。孩子们能报出无数的记不清的名儿,冷饮产业的发展若滔滔洪水,势不可挡。</p> <p class="ql-block">卖棒冰的旋律,带给人们的记忆,渐渐消失在岁月的尘埃中。由一桶檬水,一根冰棍开启人们对丰富多彩物质生活追求的时代,仿佛渐行渐远了。练江牧场依然在那儿,如今它能再次引领美丽乡村建设的风潮吗?</p> 化蛹成蝶的知青故园 <p class="ql-block">1979年,随着国际形势变化,三线厂陆续回迁大都市,以上海知青为代表的产业工人,陆续以各种方式回到上海。练江牧场作为大型国有企业,也面临命运的决择,他们痛思中选择了留下,是徽州为数不多的三线厂的遗存。蜕变是痛苦的,必须化蝶成蛹般的勇气,如今练江牧场,已经脱胎换骨,成为一家以乳品为主业,集饲料种植、奶牛饲养、乳制品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现代大型集团公司。</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每年的春天,我都会去练江牧场,如今,那儿已成了练江山庄,宽敞的土地上两层楼白墙红瓦,建筑风格,与粉黛瓦墙的徽派建筑相比,西洋派“小上海”建筑群,突显别具一格的风味,似乎映照着那个曾经火红的时代,而大片的绿地,成了远近闻名的公园;练江大道绿树成荫,一江练水幽雅穿行而过,如同翡翠镶嵌其中,生态农庄的景点,草垛牛棚,编织成的各种粮仓模型,牛吃草的形态,带入的是原生态的田园牧歌的气息。而山庄内的一大片姹紫嫣红的梅花,更是明媚了一春骄艳。置身梅花海中,随风弥漫的馨香,扑鼻而来,让人陶醉;红色的徽州骨红、粉色的洪岭二红、白的素白台阁等各色品种,春花烂漫,总是吸引着眼眸,牵动着脚步。梅树错落有致,梅花婀娜多姿,红梅惊艳的热烈、白梅如雪,冰清玉洁,吸引着无数人踏青,宛如流动的画卷,移步换景,妖娆了游人的身姿,他们取景入画,别有一番景致。</p> <p class="ql-block">练江山庄的模式,把乡村打造成宜业宜游的美丽画卷,作为长三角的后花园,打造有特殊记忆的生态园的有益探索,美好乡村建设的前景,在这似乎有了答案。越来越多的都市人迷恋着这儿,来势如潮,流莲忘返。来这儿宿上几日,吸吮着土地的芬芳,呼吸乡野空气清新,枕江听着涛声而眠。这,青山如黛,练水含烟,天然的氧吧,诗意的田野。</p> <p class="ql-block">“奶油棒冰”开启的岁月早已远去,三千八百多知青,他们的青春岁月,随着那久远的奶香,也镌刻进了这儿的一草一木。林荫下的幽长时光,梅花的柔情绽放,还有那些长满苔藓墙脚石,是温暖岁月的情愫,是多么的写意,那是燃烧的激情岁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