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浦滨江,北段从闸北电厂至翔殷路,中段从翔殷路至定海路桥,南段从定海路桥到秦皇岛路码头,岸线总长约15.5公里。2017年杨浦大桥以西至秦皇岛路码头沿江约2.8公里岸线贯通,2019年杨浦大桥以东至定海路桥2.7公里公共空间开放,杨浦滨江南段5.5公里至此全部打通。1869年,黄浦江堤上修筑的杨树浦路拉开了杨浦百年工业文明的序幕,包括船厂、纱厂、电厂、水厂、煤气厂、制皂厂,等等。之后一百多年,沿江密布的工厂、仓库、码头,创造了许许多多民族工业之最。上世纪80-90年代,城市转型发展,产业结构调整,杨浦沿江老厂纷纷关停,百年老工业区谢幕退场,新型滨水空间启动再造。不久前我刚走过徐汇滨江(详见本文末链接),今走杨浦滨江,发现它们有相同点,但还是各有特点的。若杨浦滨江VS徐汇滨江,我觉得徐汇滨江较注重人文,具有儒家风范;杨浦滨江则强调自然,而更有道家风骨。 定海(路)桥,跨复兴岛运河,由上海浚浦局建造,始建于1927年。整桥酷似今黄浦江上的卢浦大桥微缩版,不过设计建造年代早于卢浦大桥约80年。桥两端各有中英文对照的铭牌一块,系原物;桥栏原有欧式灯柱,已无存。定海桥桥址所在地附近原是黄浦江上一浅滩,1906年其雏形已形成。后来上海浚浦局在疏浚黄浦江时,把挖上来的淤泥堆积在滩地上,遂形成了一个月牙形人工岛屿。1927年,浚浦局以40万两白银向国民政府买下了这块黄浦江上的官地,然后开发利用,且在当年建桥于西南端运河上连通岛内外,以后该岛成为浚浦局导治黄浦江的基地。1934年全岛形成,因旁有周家嘴自然村,取名周家嘴岛。1937年日军侵占后用作军械仓库,不许外人进入,并以定海路改称定海岛,一度在1939-1941年称为昭和岛。1945年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改名为复兴岛至今,国民党海军司令部驻沪办事处和警卫营营部曾驻扎岛内,1947年返还给浚浦局。1949年上海解放前夕,蒋介石就是在此搭乘“江静号”轮船仓皇出逃台湾的。 杨树浦路3061弄,为15幢砖木结构2层(局部假3层)日式花园住宅,系日商裕丰纺织株式会社约建于1932年的新式里弄,单幢和联排布局,折衷日本近代住宅风格。建筑至今保存完整,日式风格浓郁,2005年公布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第四批)。 杨树浦路3024号亚细亚火油公司仓库旧址。英商亚细亚火油公司为英荷壳牌石油公司的子公司,于1903年成立于伦敦,由英国壳牌石油公司和荷兰皇家石油公司联合罗特希尔德公司共同出资创办,1906年英荷两公司合并为壳牌石油公司后,成为该公司占领亚洲市场的销售机构,中国是其最大市场。解放前英美在中国的三家火油公司——亚细亚、美孚、德士古,都在上海设立了各自的总公司,垄断了我国的石油市场。此处亚细亚火油公司仓库,今为中国石化的地盘,有办公楼、加油站和油仓等。 杨树浦路2866号上海国际时尚中心,是日商裕丰纺织株式会社旧址,系日本大阪东洋纺织株式会社的上海工厂,前述日式花园住宅就是其建造的原职员宿舍。1922 年动工建厂,至1935年全部竣工,人字形屋顶的老厂房,清水红砖墙面,是典型的工业遗产建筑,具有较高历史价值,其中办公楼、一纺车间、二纺车间、三纺车间、四纺车间、锅炉房及水房、北厂厂房在1999年公布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第三批)。1946年更名中国纺织建设公司第十七棉纺织厂,1949年改名上海第十七棉纺织厂,1993年改制为龙头股份有限公司挂牌上市。解放前以生产著名的“龙头细布”为主,解放后成为全国第一家批量生产棉型腈纶针织纱的企业。上棉十七厂走出过新中国纺织工人的优秀代表、第一批全国劳模、“七一勋章”获得者并八次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领导接见的黄宝妹,也走出过“四人帮”之一的王洪文。 沿着中央大道可一直走到黄浦江边。 在东北角,偶然发现了金星舞蹈团,就是舞蹈家、主持“金星秀”且以大胆泼辣闻名的金星创建并领导的中国第一家民营现代舞蹈团体。 杨树浦发电厂,是中国建造较早的大型火电厂,1913年由英国商人投资建成,到1924年成为当时的远东第一大电厂。直到1985年,杨树浦发电厂仍是华东电力系统的主力电厂之一。1998年上海电力体制改革,电厂与电网分开,资产重组后由上海电力股份有限公司管辖,2002年底随上海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归属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2010年根据市政府节能减排的要求,杨树浦发电厂正式停产。杨树浦路的电厂门口,挂着一块2014年公布的“上海工部局电气处新厂旧址”的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铭牌,厂内铁皮车间1994年公布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第二批)。杨树浦发电厂的两个烟囱高105米,超过国际饭店,堪称杨浦滨江的标志性建筑,在杨浦滨江南部北段,无论你走到哪儿,都能一眼瞧见电厂烟囱和杨浦大桥斜拉索双塔的英姿。 临江的灰仓艺术中心,原是电厂的干灰储存罐,电厂搬迁后保留了下来。除了灰仓,江岸上的鹤嘴吊、输煤栈桥等作业设施,均成为了杨浦滨江工业遗产的重要元素,这里现已建成电厂遗迹公园。 在杨树浦路2800号的电厂大门内,迎面一座王孝和烈士的塑像。王孝和,1924年出生于上海,194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3年由党组织安排进杨树浦发电厂工作。1946年,在上电工人“九日八夜”罢工斗争中表现出色,当选为厂工会干事、工会常务理事,他为维护工人利益领导工人与厂方坚决斗争,1948年被捕后备受重刑但威武不屈,以监狱与法庭为战场揭露国民党的罪恶,同年9月30日在上海提篮桥监狱被杀害。 上海第十二棉纺织厂,历史沿革:1921年大康纱厂(日本纺绩株式会社所属)→1946年中国纺织建设公司上海第十二纺织厂→1950年国营上海第十二棉纺织厂。厂址滕越路195号已经找不到了,下照封闭的大门是不是呢?近江边卡其乐园内的手摇纺车模型(“编织”主题景观),也许正是国棉十二厂的缩影吧。 卡其乐园,儿童的游乐天地。过去,国棉十二厂以生产卡其布为主,被称为“卡其大王”。卡其色,即大地、泥土的颜色。1998年关厂后,现在此地建成了儿童活动区域,故特以“卡其”命名。 <p class="ql-block"> 杨树浦路2524号杨树浦煤气厂,始建于1932年,2年后建成投产。上海是我国最早使用煤气的城市, 1843年上海开埠后的第3年即1865年,上海第一家煤气厂“大英自来火房”在苏州河畔(西藏路泥城桥堍)建成,1901年改名上海煤气公司。至1929年,上海城市煤气供应量大增,急需扩大生产,原苏州河畔的煤气厂因苏州河航道狭窄船舶拥挤,运输能力受限,英商遂选中黄浦江边建造新煤气厂。杨树浦煤气厂1934年建成通气,原厂改为储气厂。现保存完好的老建筑有厂门口与该厂同期建造的现代派风格砖混合结构办公楼、相似风格的高级职员住宅,以及厂内1930年代设计制造的上海现存最早煤气储气柜(未看到),1999年公布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第三批)。</p> 平定路底的江边,是昔日杨树浦煤场旧址,始于1920年代。现已打造为樱花剧场、下沉滑板广场、码头篮球场、沙滩排球场等休闲场所。现场仔细看,可发现不太醒目的“杨树浦煤场”“煤场码头”字样。 杨树浦路2310号上海制皂厂,前身为英商中国肥皂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是由英国著名的肥皂托拉斯联合利华股份有限公司于1923年投资的,1925年竣工投产。解放后的1952年,企业变为国营,更名为华东工业部中国肥皂公司,后又改名上海制皂厂。像“蜂花”“上海”“固本”“扇牌”“白丽”“美加净”“海鸥”等知名品牌家喻户晓,大家一定非常熟悉和倍感亲切。现老厂房摇身一变,改造之后有了一个新名字——皂梦空间。 <p class="ql-block"> 杨树浦路2200号上海电站辅机厂东厂,在杨树浦路上好像已经没了大门,只能以杨树浦路北侧的宁武路和临青路作为参照位置,两路之间杨树浦路的正南地块即是。东厂前身是创建于1921年的慎昌洋行杨树浦工厂,1930年代它先后参加了上海和外地许多重要工程建造,如外滩中国银行大楼钢结构、杭州钱塘江大桥钢结构等。以铜梁路为界,隔壁还有一战时期建立的三井木工厂。1949年工厂关闭,1952年被政府征用,两厂合并为浦江机器厂,1953年改为上海锅炉厂,1980年锅炉厂新厂建到闵行,电站辅机厂从锅炉厂分离独立经营。现厂区前半部(靠杨树浦路)正围起来施工,临江的后半部包含了车间模样的建筑,一处被拆了一半的残缺建筑已取名“共生构架”作为景观保留了下来,原财务大楼有待改造,杨树浦驿站电站辅机厂站在运作中。</p> 杨树浦路2086号原上海第九棉纺织厂,是日商上海纺织株式会社旧址,创建于1895年。有一个疑问:日商真有这么早进入中国吗?另一种说法似乎更合理,1895年清末洋务运动代表人物盛宣怀创办了大纯纱厂,1908年日商三井洋行收购了大纯纱厂等,成立了上海纺织株式会社。1945年国民政府接管日商工厂并改名为上海第十四纺织厂,同时接管了一墙之隔的日产同兴二厂并改名为上海第十棉纺织厂(难怪另有一个杨树浦路1970号门牌哦)。1949年上海军管会接管两厂并分别命名为上海第九棉纺厂和上海第十棉纺厂,1958年九棉与十棉合并为新的国营上海第九棉纺织厂,国棉九厂一跃成为职工近万人的大厂。1999年在国企改革大潮中,国棉一、四、九厂资产剥离重组,原在沪西的一、四棉迁入,三家棉纺织厂联合组成新一棉纺织有限公司。可惜,后来新一棉经济效益不好,规模大大缩小,公司最后注销。留下的是一幢建于1922年的新古典主义风格清水红砖外墙办公楼(杨树浦路旁),2015年公布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第五批)。从西侧广德路向江边走,途中可见一幢带水塔的老建筑,近江边还有一幢破败旧建筑,掩隐在一片粉黛乱子草丛中。 从广德路进入江边,路口建筑名为“值亭”,据说这是由原环境物流值班室改造而成的一个公共空间,亭中放置着公共艺术作品《山》;朝西走还有一间“卫亭”,过去则是航道物流的门卫室 ,如今改造为供游人歇脚之处。这块地方我看标识,现叫作“印记花园”。 1906年美商奇异电器公司及花旗银行等在美国注册成立慎昌洋行,1921年慎昌洋行在杨树浦路选址建成美商慎昌洋行杨树浦工厂,开始生产电风扇、电冰箱、手表等金属构件。1950年慎昌洋行又在广德路西侧的杨树浦路1900号建立西厂区,以后则成为上海锅炉厂和上海电站辅机厂西厂。这年份有待考证:东厂1949年关闭,西厂会1950年再建吗?原装配车间的巨大行车一直延伸到江岸,这里曾是厂里的广宁码头。现存四座建筑,可能规划建设成上海工业博物馆。 宁国路杨浦大桥,始建于1991年,1993年竣工通车,它与南浦大桥遥相呼应, 组成上海内环线高架连接浦东与浦西的过江枢纽。如果说南浦大桥的建成通车,实现了上海市区段跨黄浦江桥梁“零”的突破,那么杨浦大桥的建成则使中国的斜拉桥设计建造能力一举领先于国际桥梁界,奠定了中国在国际桥梁界的地位。 <p class="ql-block"> 在宁国路以东、杨树浦路以北,集中了连成片的一批旧里,目前基本上都被征收动拆迁了。例如:存和里(杨树浦路1761弄,1927年)、润玉里(杨树浦路1825弄,1922年)、怡德里(杨树浦路1851弄,1926年)、长发里(杨树浦路1877弄,1929年)、依仁里(杨树浦路1963弄,1925年)、华忻坊(杨树浦路1991/2011弄,1921年)等。其中的依仁里(见下照),听说芭蕾王子林建伟就是从这条弄堂走出去的,影视演员吴玉芳也是从这条弄堂走出去的,后来成了乒坛名将江嘉良的夫人。</p> 宁国南路10号歇宁线(歇浦路-宁国路)渡口,就在杨浦大桥旁。虽然建起了杨浦大桥,但为方便骑行和步行的人们,依旧保留轮渡。 杨树浦路1666号永安栈房旧址。1921年,旅澳华侨郭东、郭顺兄弟筹款建造永安第一棉纺厂,其中有两座并列对称的建筑即永安栈房,由英商洋行设计,钢筋混凝土无梁楼盖结构,立面构图整齐,内部空间为八角形棱角斗状柱帽楼板,极有特色,1922年竣工。1949年,永安第一棉由国棉二十九厂接管,永安栈房变成该厂仓库。1961年,为支持国家化工事业,将西面一半仓库划给了上海化工厂。1990年,东侧仓库成为上海纺织原料仓库杨浦仓库,后被上海纺织(集团)有限公司改建为办公楼对外租赁。2015 年,杨浦滨江综合开发办公室对其进行收储,并予以修复。这对左右造型一致的双子楼,未来将成为世界技能博物馆所在地。 <p class="ql-block"> 杨树浦路1578号应该是日商明治制糖株式会社的明华糖厂旧址,1950年起它是上海化工系统最早国营的上海化工厂,2012年后成为上海有机新材料科技工业园。既然永安栈房西半部分曾经划归上海化工厂,可见其地理位置是紧邻国棉二十九厂的,怎么未发现呢?唯一解释就是推倒重来了。据悉,渭南南路(东)、安浦路(南)、宽甸路(西)、杨树浦路(北)围成的方块,在建“中节能”项目,建筑形式为3栋塔楼,高度约100米,计划于2024年底竣工。另据了解,厂内原有一幢破旧的四层仓库,上方有“1913”字样,但从原始档案里得知其建成于1924年,初为2层,后又加了2层,考虑到上2层年限较短,历史价值不高,故拆除了,同时根据最初的设计图纸修旧如旧,是下照2么?此地块只有这幢房子了。</p> 杨树浦路1500号“绿之丘”,原为烟草公司机修仓库,始建于1995年。它的前身可追溯到1920年由怡和洋行建立的怡和冷库。怡和洋行是最早进入上海的外资洋行(1782年),曾与汇丰银行、沙逊洋行、太古洋行合称“外资在华四大集团”。 杨树浦路1430号是一幢二层砖木结构英国风格住宅,建成于1918 年前后,2012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被列入上海市不可移动文物。由于该建筑原址超出规划红线道路约7米,去年对其进行了平移保护。 <p class="ql-block"> 祥泰木行,外商在上海开办的第一家木行,也是中国第一家外商木行,历史上曾雄霸中国木材流通达半个世纪之久。祥泰最早只是德商在1884年集资创办的一家不起眼的小木行,经过十年苦心经营有了资本积累,1902年成立股份有限公司,购得杨树浦路1426号土地,建造起办公用房、木材堆栈和锯木厂,经营进口木材同时开始大力发展木材加工生产,盈利逐年增长。1914年一战爆发,德华银行停闭,祥泰木行失去资金后援,英商安利洋行成为祥泰最大股东,一战后的祥泰从单一商贸经营发展到贸工商综合体。由于安利洋行从1923年起逐渐陷入困境,持续向沙逊洋行贷款,到1935年经济状况进一步恶化,因而被沙逊集团兼并,祥泰也归属沙逊,业务更加兴旺。1941年二战爆发,祥泰宣布暂停营业、解散职工。珍珠港事件爆发,祥泰因属英商而被日军接管,由三井物产股份公司经营,在 1942-1945年的3年多时间里,祥泰实质上成为日本侵略军的木材军需企业。抗战胜利后,祥泰收回了产权。但是后来,祥泰董事会通过“金蝉脱壳”计,把企业股票全部以高价转移到中国人手中,不仅转嫁了日军劫掠的全部损失,还获得高于战前企业实际资产的巨额收益,这是一个血淋淋的教训啊!场地变迁:1947年,祥泰夹板厂股份有限公司;1953年,交通部航务工程总局上海公司。此后至今一直为交通部所有,现入驻的是交通运输部上海打捞局和东海救助局,还有一个中国救捞陈列馆。</p> 兰州路旁杨树浦港,因先民在浦的两侧栽种杨树而得名。杨树浦港与东走马塘、虬江、复兴岛运河水系相连互通,共同汇入母亲河黄浦江。 <p class="ql-block"> 杨树浦港安浦路桥,为钢结构桥梁,因从高空俯瞰犹如雄鹰展翅,故称“钢铁之翼”。安浦路则如同徐汇滨江的龙腾大道,为临江观景车道。</p> 杨树浦港杨树浦路桥(兰州路口),原是淞浦西北岸土塘穿越杨树浦的一座木桥,1872年改建成硬木桥,1913年改建拓宽为混凝土桥。 杨树浦路1307号,原为1890年公共租界杨树浦警察局,1921年工部局在此建立杨树浦救火会,主楼三层,底层为消防车库,二楼为办公室,三楼为宿舍,总高31.5米的瞭望台设于屋顶,建筑后有700平方米的大操场。今为杨浦区杨浦消防救援站,2015年公布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第五批)。 <p class="ql-block"> 丹东路65号民丹线(民生路-丹东路)渡口,因丹东路在1965年前名为安东路,所以原称民安线渡口。航线始于清朝年间,为浦西兰州路港口至浦东贾家桥的民渡,1904年英商太古公司在浦东购买土地时把贾家桥渡口划入购买范围内,渡口遂向西迁至民生路,1955年航线并入上海市轮渡公司,命名为民安线轮渡。</p> <p class="ql-block"> 杨树浦路1088号东方渔人码头,主体建筑是一座形似“卧鱼”的商业综合体和一座形似“跃鱼”的商业办公综合体,两座地标式建筑组成了杨浦滨江一道新的亮丽风景。东方渔人码头以高水准的“海洋文化”和“渔文化”为主题(前身是上海鱼市场),融合人文历史、浦江美景、亲水绿地,集海洋文化博览、世界海鲜特色餐饮、国际旅游服务、高级商务办公等功能于一体,成为一个全天候、不夜城式国际滨水公共活动中心。</p> 在东方渔人码头西面的杨树浦路1062号滨江国际广场南侧,原是一片低洼积水区,后来利用原有地形,运用海绵城市的理念,建设了雨水花园。与绿植为伴的有一座小洋楼,这是建于1918年的两层砖木结构英国乡村式别墅,原为杨树浦纱厂英国大班住宅。建筑整体造型精美,保存完好,现为深受欢迎的“怡和1915”咖啡馆(杨树浦路1056号)。1999年公布的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第三批)中有怡和纱厂英老板住宅,不知是指这里还是另有所指?道理上是有新怡和与老怡和之分的。20世纪初华商在此办绞花局,1915年被英商收购,改称杨树浦纱厂,1921年改属怡和纱厂股份有限公司,为区别于1896年所建的怡和纱厂,习称新怡和,建国后为上海第一毛条厂。 <p class="ql-block"> 杨树浦路760、800、830号杨树浦水厂,曾是远东第一大水厂,1880年英商在伦敦注册成立“上海自来水股份有限公司”,并于次年在黄浦江边购地建厂,1883年北洋大臣李鸿章亲临开闸放水,标志着中国第一座现代化水厂正式建成。1930年代水厂扩大3倍,成为远东第一大水厂。1941年日军占领了杨树浦水厂并成立了所谓华中水电股份有限公司,水厂归入其下属的大日本军管理上海水道会社,直至重光以后恢复成为英商产业。1952年,英商上海自来水公司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征用并更名为上海市自来水公司,杨树浦水厂也成为其下属自来水厂。今设在厂内的上海自来水科技馆,在原上海自来水展示馆的基础上提升改造而成,呈现了140年来上海的自来水供水历史。水厂建筑外形为英国中世纪哥特式城堡,1989年公布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第一批),2019年入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八批)。</p> 在江边,水厂的原水管内移5米,架设了一座以“舟”为设计理念的535米长钢木结构栈桥,与古堡墙比肩,并结合江上原有的工业痕迹及水厂部分设施共设置了八处景点,从而在栈桥上行进同时可以感受浦江景致与水厂风貌。 杨树浦路741弄新康里,老怡和纱厂职工宿舍,建于1938年秋。这条石库门弄堂有红色基因背景,曾是中共外商(英美)纱厂委员会联络点。不过,眼前全新的建筑,怎么看也不像是修缮一新的样子,倒像是拆除重建的结果。 <p class="ql-block"> 杨树浦路713号独立花园住宅,建于民国时期,现在是杨浦公安分局平凉路派出所办公地,2015年公布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第五批)。这里的一大片区域都属于“八埭头”范围,曾是老上海沪东地区最繁华热闹的地方,源于1908年天主教教会在韬朋路(今通北路)盖了八排砖木结构里弄房子始得名。</p> 杨树浦路670号英商怡和纱厂旧址。英国怡和洋行乘中日甲午战争后列强通过《马关条约》在华取得设厂的机会,于1895年在中国率先办起这家规模较大的棉纺织厂,1897年开工生产,1921年与同属怡和洋行的杨树浦纱厂、公益纱厂合为怡和纺织股份有限公司。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怡和纱厂受到在华日本纺织同业会监管,机器设备损失很大。抗战胜利后工厂由国民政府经济部接管,所有财产无条件交还怡和纱厂,工厂于1946年逐渐复工。1949年后英商无意经营下去,首先拍卖公益纱厂,1954年怡和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公私合营为上海裕华棉毛麻纺织厂,杨树浦纱厂和怡和纱厂分别被命名为东、西厂,1959年改名为公私合营上海裕华毛纺织厂,1964年东厂划出组建为上海毛巾厂,1966年原西厂部分改名为国营上海第五毛纺织厂。1990年代企业调整,毛纺五厂划入上海自来水厂,但是有空压站及仓库、厂房、废纺车间、大仓库在1999年公布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第三批)。怡和纱厂大门前,是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早期青年运动领导人之一恽代英烈士被捕处。1930年,中共中央委员恽代英调任上海沪东区行动委员会书记,5月6日在此与工人联系工作时不幸被捕,翌年4月29日被杀害于江苏南京水西门外江东门,年仅36岁。 杨树浦路640号门房间墙上,挂着一块上海市人民政府2015年8月17日公布的优秀历史建筑铭牌,上面写着:“杨树浦路640号”“原英商老公茂纱厂和德商瑞镕船厂办公楼”“建于1900年代”。严格来说,杨树浦路640号是老公茂纱厂旧址,杨树浦路540号是瑞镕船厂旧址,只是由于老公茂纱厂、瑞镕船厂以及毛麻厂仓库三个旧址早已合为一体,后来都成为了上海船厂修船分厂一部分,因此难以清晰区分。英商老公茂纱厂与怡和纱厂同年投产,1925年被日商公大纱厂收购,没有更多详情了。而早在1900、1905年,德商先后在杨树浦路516、540号开办瑞镕船厂(专造浅水船、拖船、驳船和游览船)和万隆铁工厂(从事造船及海船修理业务),1912年瑞镕船厂兼并了万隆铁工厂。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战败,瑞镕厂主转入英国籍,船厂也成了英商企业,1936年与耶松公司合并,组成英联船厂股份有限公司,总厂设在瑞镕船厂,成为当时国内拥有最多船坞的修船厂。1952年市军管会宣布征用英联船厂,改名为军管英联船厂,1954年军管英联船厂主厂(浦西分厂)并入上海船舶修造厂,1982年由交通部划归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领导。1985年改名为上海船厂修船分厂,2007年我国唯一的一艘第三代极地破冰科学考察船“雪龙号”升级改造后交船离厂。瑞镕船厂旧址,2015年公布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第五批)。 醒目蓝色的“中交集团上海总部基地项目”大门(无门牌)左侧,矗立着一栋水磨石和泰山砖立面被称作“中交1号楼”的老楼,这是原老公茂纱厂办公楼,始建于1925年。历经百年沧桑,建筑依旧保留完整的历史风貌。因为具有很大的历史保存价值,该楼先后经历三次平移,目前所在位置为最终规划设计位置。中交集团,即指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整体重组改制的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底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交易。根据规划,其上海总部将建两幢分别高达160米、100米的高层办公塔楼,以及商业用房、辅助用房、配套设施和地下停车库,2023年底竣工。 <p class="ql-block"> 杨树浦路468号毛麻厂仓库,始建于1920年。前身是德商瑞记洋行于1895年创办的瑞记纱厂,1918年英商安利洋行接管经营,更名为东方纱厂。1929年被民族资本家荣宗敬、荣德生创办的申新纺织收购,易名为申新纺织第七厂。1930年代初,面对世界经济危机以及国内重大自然灾害导致的百业凋零,1933年连实力雄厚的荣氏企业也不得已将申新七厂抵押给英商汇丰银行,但一年后仍资金周转不灵无力偿还本息,差一点被汇丰银行低价拍卖掉,觊觎申新七厂地皮的是毗邻申新七厂的日商大连汽船会社。不幸的是,随着1937年抗战爆发上海沦陷,日本人不花一分钱就用武力强行霸占了申新七厂并划给了日商公大一厂。新中国成立后,这里成为国棉二十厂,1958-1959年先后并进多家丝织厂和许多家里弄小厂,正式定名上海第一丝织厂,是当时全国生产真丝和人造丝的龙头企业。上世纪末因产业结构调整,上海第一丝织厂画上了句号,2002-2003年企业用地整体划入上海船厂。杨树浦路一边已成了工地,靠江边有“毛麻厂遗址”介绍牌,毛麻厂仓库作为2019年城市空间艺术季的主展馆旧貌换新颜,亦变身艺术展示的场地。</p> 杨树浦路408号上海机器造纸局旧址。1882年将计划书递呈北洋大臣李鸿章核准后创办,系中国第一家华商开办的造纸企业。1915年该厂被租办,1920年定名为宝源纸厂西厂,1925年改名为天章纸厂股份有限公司。1933年起与日本人合作并更名天章长记纸厂,1947年国民党政府赎回该厂,解放后收归国有并定名天章造纸厂。1981年天章造纸厂与上海记录纸厂合并,正式挂牌天章记录纸厂,为全国第一家和最大的生产仪表记录纸、电子打印纸的厂家。 秦皇岛路32号黄浦码头旧址(今秦皇岛路码头),原为滩地,1908-1910年间日本南满洲铁道会社购下这块滩地,委托日本邮船会社建造了码头仓库并代为经营管理。1911年南满洲铁道会社自己接管经营,并于1913年改建了原来十分简陋的码头,专门停靠北洋航线(其中主要是上海至大连线)以及欧洲远洋航线船舶,以装卸北洋杂货、煤炭和进出口欧洲货物为主。20世纪20年代前后,在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历史大背景下,一场轰轰烈烈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席卷全国,黄浦码头(俗称南满洲码头)是包括周恩来、邓小平、聂荣臻、向警予及葛健豪率儿女蔡和森、蔡畅兄妹在内的6批650余位留法勤工俭学学生登船赴法的地方,他们从这里踏上寻求救国真理的道路。1920年码头归日本大连汽船株式会社所有,抗日战争胜利后由江海关接收并交由中央信托局管理经营。上海解放后则归属上港三区,1993年改由上海港客运服务总公司统一经营管理,成为沿海客货班轮停靠码头之一。 秦皇岛码头显然还不是终点,一条沿江步道和一条跑道伸向远方。因到此夜色降临,我不得不就此止步。由衷感叹:杨浦滨江,“工业锈带”正在变成“生活秀带”。承载了百年工业文明的杨浦滨江,相信明天会更好! <p class="ql-block">同系列:</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9.cn/3uc7wlts" target="_blank"><i> </i>徐汇滨江的前世今生</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9.cn/3v8ij0z2" target="_blank">浦江第一湾</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9.cn/3w112upz" target="_blank">游“浦江之首”</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