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佛山市南海区未来学校实验区第四期校长培育系列报道之五(供稿:丹灶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2021年10月20日上午,惠风和畅,金色满怀,“未来学校”校长培育精彩继续。</p><p class="ql-block">本场活动由丹灶组黄庆芬校长担任主持,她提出“在‘双减’政策实施以后,如何科学合理进行多维的校本研究,探索出高效的课堂?”重新激起了这一校长们热议的话题。</p> <p class="ql-block">陈珍国教授针对“双减”政策下如何通过多维的校本研究,钻研课堂转型,达到高效。这一热点话题开展专题讲座《校本研修方式与途径—基于课堂转型的视角》,深入解读“校本研修”的内涵,及课堂转型的方法。</p> <p class="ql-block">陈珍国教授是华东师范大学附属重庆中旭学校校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上海市特级校长、特级教师、首批正高级教师,上海市政府督学,名师基地主持人,华东师范大学特聘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兼职教授,全国高等物理教研会副理事长。</p> <p class="ql-block">陈教授的培训从两个方面展开:一、课堂教学价值重构与课堂转型;二、浦东校本研修方法与途径。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务院办公厅以及教育部发布相关教育方针政策,提出教育要坚持正确的方向、坚持立德树人。立德树人要从课堂出发,让立德树人开出满树繁花,结出满园硕果。</p> <p class="ql-block">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是教学活动的主阵地。对于学生而言,通过课堂能了解知识,掌握技能,发展学习策略,提高实践能力,增强文化意识与情感态度。对于老师而言,教师可以通过课堂的效果发现问题,诊断和改进教学。</p> <p class="ql-block">芬兰基础教育传奇:教的少,学的多;刷题少,发展多;干预少,信任多。</p> <p class="ql-block">陈教授表示,以“减负增效”的时代诉求,以及通过新高考撬动新课改,他认为:课改是一场心灵的革命;课改是一场教育观念的革命;课改是一场课堂技术的革命;课改是一场行为的革命。新课程强调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所以课堂需要转型,教师要创设一种学习环境,让学生身心安全,无所拘束、自由思想、自由表达;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经历体验和感悟表达;教师在课堂上要创设情境,维持动机、指引方向和作适当的评价反馈。让课堂促进教学质量的大幅提高。</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陈教授与学员进行课间沟通</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学员们专心专注认真学习</p> <p class="ql-block">在校本研修方面,陈教授以浦东校本研修为例,为我们讲解了什么是校本研修,校本研修的意义、目的、基本原则。最后,他指出,校本研修不是封闭式的本校研修;校本研修离不开国际化视野与本土化实践;校本研修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学校与专业机构结成合作的共同体。</p> <p class="ql-block">陈教授的讲座,精彩纷呈,高效探索,精准发力。</p> <p class="ql-block">这一场培训,校长们在有深度和广度的校本研修内容上深受启发,意犹未尽。教者若有心,学者必得益。校本研修——课堂转型,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创新。面对“双减”带来的机遇与挑战,陈教授的精彩讲座,如高塔明灯,给我们在工作实践中带来更多的思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