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山那水那人----穿越寺大隆腹地之路

端智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我心灵深处,难以忘怀的就是家乡的那山、那水、那人,他们给我留下刻骨铭心的记忆。那些琐碎的记忆是我生活的源头,是我心灵永远的驻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康乐镇寺大隆村(现德合隆村),山大沟深人少交通不便,是远近闻名的偏远后山牧区,但这里的山、水、人与我们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我向往已久和深深怀念的地方。去年和战友登格尔、亮剑约定驾车一起穿越寺大隆腹地。老战友登格尔曾任康乐区党委书记,他对这块土地非常熟悉是活向导。之前他曾两次带我们穿越寺大隆腹地,都因各种原因半途而废没能如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近日,在一个阳光明媚的秋日,老战友登格尔带我俩驾车穿越了寺大隆腹地,了却多年的心愿。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寺大隆腹地的这条牧道是地图上都没有的路,充满神秘。我们一行三人驾驶两台车早上八点从张掖出发,用了十二个小时,驱车300多公里穿越了寺大隆腹地之路。沿途经历了70多公里的黑河峡谷落石沙石公路和22公里寺大隆腹地盘山牧道、炮弹坑路和冰雪垭豁,领略了寺大隆腹地之路的崎岖险峻和独特风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寺大隆腹地牧道,崎岖险峻,东起哈拉茅栋郭勒口,西至原杨哥乡政府,全长22公里。途径哈拉茅栋郭勒峡谷、松木大岅、萨纳盖滩、萨纳盖哑豁、河石、夹沟口子、杨哥等地,牧道经过两个峡谷、翻越三座大岅,中间河流上架设十座水泥板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听说这条牧道是十年前县政府拔款60万元,招标祁隆建筑公司修建的。可见这条路修的艰辛,牧人出身的老板安雪军是一个有良心企业家,修这条路费了心思也没争到多少钱,我们应该点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行驶在崎岖险峻的山路,看云雾翻山越岭,赏野山动物拍照,听战友讲故事了解山水故人,溪边吃肉喝茶留下美好回忆,一路激情澎湃,一路思绪万千,晚上八点返回张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寺大隆的山,雄伟秀丽,群山连绵,是名付其实的祁连山核心地质公园;寺大隆的水,清澈见底,流水潺潺,带我走进母亲河黑河发源地;寺大隆的人,正直善良,勤劳朴实,大爱无私,留给我们对往事不尽的思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那山、那水、那人相连,在我脑海里涌现,令我寄情于山水间,思念于木屋帐篷里,那山、那水、那人游走于我笔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那山,在我的心目中可不是一般的山,她是神圣传奇的,虽高不过泰山,美不过黄山,但在我的心灵深处是至高极美的,因为那是我的亲人和家人生于斯、长于斯的大山,曾与我的父老乡亲朝夕相处游牧生活的地方,她好像与我心灵相知,无言也默契,是别处的山无与伦比的。只要一提起那山,脑海中就会出现牛羊满山遍野、马儿奔驰、鸟语花香,思绪随悠扬的牧歌和缕缕炊烟飘荡,勾起了我对过往牧人生活的美好回忆,也不由得对那山肃然起敬,那确实是一方得天独厚的风水宝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那水,在我的心目中也不是普通的水,它的源头来自高山冰峰神泉廓落崮下的圣水,虽然水流不大,但千沟万壑流出了中国西北第二大内陆河黑河,她是养育华夏儿女造福一方的母亲河。900多公里黑河上游,群山峻岭中建起数十座水库大坝和电站,送电出山,如同长江三峡,青山绿水,群峰倒影,气势宏伟,自然景观奇特,似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深山峡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那人,在我心目中也不是平凡的人,是备受尊敬的一代、一代人,是一个可称之为大爱无疆、天地无私的群体。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家乡人。每逢在张掖、肃南街头听到那熟悉的乡音,或是认识不认识的后山人,我的心不禁会微微一颤,那一切都曾经是多么的熟悉,我就会自然地想起那人,想起那一群人。家乡的山水养育了后山人勤劳、朴实的性格,党的关怀教育培养了家乡人民识大体、顾大局、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貌,形成了一种共同的性格特征和文化秉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先是怀念我的岳父,他岀生在此地,是新中国成立后在这片深山老林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工作的国家干部,他当过乡长、粮站站长、县粮食局副局长。他没有惊天动地的业绩,但他时刻把牧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他的足迹踏遍了这里的山山水水,无论在那个工作岗位,他都勤奋敬业,关心干部职工,热心为牧民群众服务,多次被评为劳动模范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岳父是一个极平凡又伟大的好人,在家乡的父老乡亲和儿孙们心目中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他是我们修身做人的榜样,永远敬重的尊者。他去逝后根据遗言骨灰送到这里的大山深处,永远留在了生养他的这片土地,也成了家人们怀念的地方。这次因道路中断,我没能到岳父的墓地祭拜,在向阳台森林中我向着岳父墓地的大山敬献了哈达和青稞酒。</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接着,我又想起了这片土地上父辈那代人和他们的后代,他们是祖祖辈辈在这里生活的牧人。三年前因生态环保禁牧政策的落实,这里划定为国家生态公园,他们服从大局,按照组织和领导的要求含泪搬出大山,流入城市享受政府补贴和自谋职业,这里成了永远回不去的乡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是寺大隆腹地牧道夹沟石峡(杨哥村)悬崖上生长的百年神树(松抱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后山地区新建的护林站、道路边的宣传标语是一道靓丽的风景。林区到处修建的辽望塔、架设的电子摄像头腹盖整个林区,生态环保工作扎实有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生态环保禁牧后的后山地区,家庭生畜不见了,野生动物十分活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美篇背景音乐《阿拉泰杭盖》,由著名导演赵国鹏作词,裕固族青年歌手兰铁穆尔作曲,并用母语演唱。生于那片草原,长于那方山水的兰铁穆尔用母语唱出了流淌于血液之中的那份对家乡的爱与眷恋!那山、那水、那人,因歌而跃然眼前,因情而让人怀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那山,留给我的是永恒的记忆;那水,留给我的是既欣慰又惆怅;那人,留给我的是不尽的思念和期盼。不管我身在何方,那山那水那人,都会驻留在我的心灵深处,增添美好的向往,寄托无限的情思,产生美好的遐想。它仿佛是一幅秀美的画卷,浮现在我的脑际,有时是立体的,有时是平回的,总是在我心中灵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野生动物照片摄影登格尔、亮剑)</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