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活着的千年古镇——神垕古镇。

好汉

<p class="ql-block">在河南许昌市禹州西南的大山里,有一座千年古镇叫——神垕古镇。</p><p class="ql-block"> 古镇的“伯灵翁庙”山门。你一看就少见,有特色吧?</p> <p class="ql-block">神垕古镇地处伏牛山余脉,四面环山,山明水秀,风光秀丽,古镇就卧于其中。说小镇千年绰绰有余,小镇初建于夏商时期。起初是一条河边的五个村落,河叫肖河。五个村子分别是:二道街,朱园沟,高老庄,茶叶沟,老窑坡。因当地陶土优质,窑业旺盛,便成了风水宝地,许多商贾看好,纷纷购田置地,发展产业。天长日久,逐渐小村连片,形成了小镇。</p> <p class="ql-block">追溯历史,小镇起初盛行于制陶业。隋唐时期,小镇产业升级,技术改造,产品进步,由粗转精,由陶转瓷。再往后到了宋徽宗年代,窑炉窑火工艺精益求精,窑匠窑工技术要求一丝不拘,炉火纯青,产品成品不断出精,绝品涌现,以至成了御用贡品。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中国五大名瓷之首的——钧瓷。</p><p class="ql-block"> 街头的一座巨大的伟人瓷塑。左右俩句七言诗“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蘯风雷激。”气吞山河</p> <p class="ql-block">古镇因陶而生,因瓷而兴,因精而盛,美名钧瓷享誉华夏,在国际上成了骄傲。为什么说神垕是一座活着的千年古镇。如今走进古镇,倘佯在它的纹理中间,依然能够抚摸到那千年的古风古韵,能见到那千年炉窑依然伫立不倒的景象,能嗅到那炉窑旺火通红燃烧不灭的气息。</p><p class="ql-block"> 神垕老街街口,伫立着高矗的街门。</p> <p class="ql-block">蜿蜒,逶迤,坚固的寨墙。</p> <p class="ql-block">街头的一棵古树。</p> <p class="ql-block">走在古镇的七里长街上,踏着那饱经千年风霜的青石板路,仿佛又听到了那商旅马队沉重的马蹄声,和那“吱吱吜吜”车辙声。“进入神垕山,七里长街观,七十二座窑,烟火遮半天,客商遍地走,日进斗金钱”的繁华景象浮现脑海。</p> <p class="ql-block">老街上的老电影院,看过这些电影的人现在就要步入老年了。</p> <p class="ql-block">“神垕”这个名字看上去一时还读不上来。可是,殊不知这个名字却是皇帝四次御封。</p><p class="ql-block"> 传说, 唐宣宗时期,巡视到神垕的大刘山下,当地官员拿出最好的瓷品进贡皇帝,唐宣宗非常喜欢。就要封赏官员,官员说应该赏赐当地百姓窑民。因当时宣宗下马的地方有座山神庙,烧窑的地方又在庙后,宣宗就说叫封此地为“神后”。</p><p class="ql-block"> 到了北宋徽宗时期,官员又把钧瓷送到了东京汴梁。徽宗皇帝是个艺术皇帝,见到这样好的宝贝自然高兴,反复欣赏,连称绝美。便问侍臣这个宝贝产于何地,侍臣答到产于“神后”。徽宗说:神后出此珍宝,应以土为上。便在后字上添加了土字。</p><p class="ql-block"> 南宋高宗皇帝认为:把山下的土捧到头顶上,以土压人不妥,便又把后字上的土写到了后字下边,为“垕”字。</p><p class="ql-block"> 明朝隆庆年间,为了避讳穆宗隆庆皇帝朱载垕的名字,又把“垕”字的土字去掉了。</p><p class="ql-block"> 到了清朝,慈禧太后老佛爷也很喜欢钧瓷,听说了“神垕”这个改名字的故事,认为把土放到头上故然不好,但踩到脚底也很可惜,不如放到左边,以呈左尊右卑之势,故“垕”字又改成了“垢”字。</p><p class="ql-block"> 可是光绪皇帝不想把宝瓷改为垢瓷,就极力劝说老佛爷,把土还给神后的脚下,以承接皇天厚土之德,于又改成了现在的“垕”字,延续至今。</p><p class="ql-block"> 老街上的一座老电影院。</p> <p class="ql-block">“神垕”的四次皇帝御封,更加增加了古镇神秘传奇的色彩。而更加让古镇流光溢彩的,还是它的那些由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色彩斑斓的宝贝钧瓷。</p><p class="ql-block"> 一个高大的古寨门。</p> <p class="ql-block">钧瓷美的魅力在于它的窑变技术。俗话说“入窑一色,出窑万彩。”即是:入窑时用同一种釉,一经烧制即色彩万变,流光溢彩,出现异彩斑斓且特点各异的产品。或湖光山色,云霞雾蔼。或花鸟鱼虫,奇珍异兽,巧夺天工。正恰如“月夜望星空,晖晕自然成”。也正是由于这些神奇的窑变,和其变化无穷的釉色魅力,才使得钧瓷成为了我国五大瓷窑之首。</p><p class="ql-block"> 这是老街上的温家大院。</p> <p class="ql-block">钧瓷烧制工艺难度极大,民间曾有“生在成形,死在烧成”的说法。由其是红色钧瓷更是难上加难。古话说“想要穷,烧钧红。”钧红烧制往往十窑九不成。在“神垕”至今还流传着一个凄美的民间传说。</p><p class="ql-block"> 这是老街古院。</p> <p class="ql-block">相传,古时有个皇帝夜里做了个梦,梦见了一个花瓶,红似鸡血,鲜似朱砂,晶莹剔透,非常漂亮美丽。第二天早上起来就问大臣,哪有这样的东西。大臣答:河南神垕。于是皇帝就传旨,让神垕窑工烧制一个和梦中一样的红色花瓶。</p><p class="ql-block"> 钧瓷烧制窑变极难掌握,烧制不敢保障,但皇帝圣旨也不敢违抗。于是经过多天烧制,花瓶烧出来了,拿去见皇帝。皇帝看后谁知大怒,说和梦中的大不一样,下旨重烧,十天内烧不出,满门抄斩。</p><p class="ql-block"> 古镇东寨门。门头上写“迎风”二字,意在紫气东来。</p> <p class="ql-block">窑工们不敢怠慢,赶紧烧制,眼看工期即近,还没烧制出来。有个窑工之女叫艳红。她聪明美丽,善解人意,从小就跟着长辈制坯烧窑,掌握了钧瓷制作技术。此时,工期即至,大祸临头,很是着急。一天晚上她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个鹤发童颜老人,在地上用树枝写了个“血气”二字,便转逝不见了。</p> <p class="ql-block">  艳红梦醒后,心有所悟,决心以身试火,让自己的鲜血渗入窑炉,凝结在花瓶上。当炉火烧到关键时刻,到了决定釉色的时刻,艳红当即立段,登上炉窑跳入火中。顿时,炉窑中火光汹汹,红光弥漫,一片彩霞。出窑时,窑中一对瓶体玉般浸润,色泽血般红艳的花瓶亭亭玉立在匣钵中。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位舍身救人的姑娘,就为她修了庙,塑了像,这就是今天炉神庙里的“金火圣母”。</p><p class="ql-block"> 老街上的“藏钧阁”。</p> <p class="ql-block">随着神垕陶瓷产业的迅猛发展和走红,古镇的实体经济也日益繁荣,为了防御和抵抗兵灾匪患的骚扰和侵略,古镇在安保防卫方面修筑城墙和碉楼。实际神垕老街是由东、南、西、北四座古寨组成。四面各有寨门,高大宽厚的城墙,给人一种视觉震撼。</p><p class="ql-block"> 老街上的一座古建筑,别有一番特点。</p> <p class="ql-block">大院里的影壁,砖雕艺术精致漂亮。</p> <p class="ql-block">大院内的砖雕艺术处处另人称赞树指,一处月亮造形影壁“魚拱莲”。</p> <p class="ql-block">福、禄、寿三星高照,四季发財。</p> <p class="ql-block">走进神垕老街,一股古风扑面而来,不算很宽的街道,两边窑瓷商铺接蹱林立,高低有错。庙宇、大院、碉楼或高或低,鳞次栉比。一条青石板街从中蜿蜒而过,给人一幅美丽的古韵画卷。</p> <p class="ql-block">商铺内的钧瓷商品晶莹剔透,琳琅满目,花鸟鱼虫,人物走兽,形态各异。</p> <p class="ql-block">一座具有典型豫中特点的古民居。为了商铺经营,窗户改成了门。</p> <p class="ql-block">一座高大的寨楼,修有垛口,射击孔,瞭望孔,防御功能极强。</p> <p class="ql-block">老街中心的一座碉楼,一楼四券,分出了东西南北街。油光锃亮的石板路承载着千年的古镇发展。老者在券下悠闲的乘凉。</p> <p class="ql-block">分别为东、西、南、北寨门,四门大开,八方来財。</p> <p class="ql-block">高耸的碉楼,门额上写“镇安”二字,曾经保护着古镇的平安。</p> <p class="ql-block">老街小巷,到处散落着来自远古的遗存残物。</p> <p class="ql-block">与古镇压镇之宝的“窑神庙”,紧邻的是“关帝庙”。</p> <p class="ql-block">“关帝庙”钟鼓楼的墙上写着大大的“忠、义”二字,白底红字,遒劲有力。“忠、义”是关二爷的思想精髓。</p> <p class="ql-block">“关帝庙”山门的倒座戏楼,为九脊歇山顶。</p> <p class="ql-block">“关帝庙”大殿。台阶上一座前厅后殿建筑。门楣上写着“关照山河秉正气,帝瞻日月献丹心”的对联。</p> <p class="ql-block">钟鼓楼的背面。</p> <p class="ql-block">高大气派的“钟鼓楼”门上,精致的木雕缕花额坊,和层层叠叠的斗拱艺术,都是木制工艺上品。</p> <p class="ql-block">东墙下一排古碑记着千年古庙的往昔。</p> <p class="ql-block">偏院中散落看一些古碑、石础构件。</p> <p class="ql-block">“伯灵翁庙”也叫“窑神庙”。是“神垕古镇”的最精华建筑。</p><p class="ql-block"> “伯灵翁庙”山门。门前檐下出一抱厦,挑角飞檐,出檐深远,高挑妙翘,直刺青天,上下呼应,威峨气派。屋顶九脊琉璃,筒瓦碧翠。柱前一对石狮守门护院。</p> <p class="ql-block">“伯灵翁庙”建于宋代,重修明朝,建筑精致。是神垕“钧都、“瓷镇”的标志性建筑,,大殿内供奉着三尊大神。第一位是鬼谷子的学生孙膑,他在学艺期间,烧炭筑窑制过瓷,是烧制业的祖师,被称为窑神。第二位是“土山大神”舜帝,据史载,他曾“陶河与滨”,被窑民尊为司土之神。第三位是“金火圣母”,民间一位跃火投窑救人的女子艳红。三位尊神保佑庇护着神垕的神窑垕土。</p> <p class="ql-block">“伯灵翁庙”的花戏楼,也是大庙山门的倒座戏楼。</p> <p class="ql-block">戏楼阑额、拍枋、雀替,牛腿,阴雕阳刻,花鸟鱼虫,栩栩如生,人称花戏台,是供窑神娱乐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镇上的窑民们为了祭祀窑神,掌柜东家们便以出股的形式,出资组建了个叫“一把泥”的剧团,每天在花戏台上唱戏。现在这个民间剧团已成了禹州市豫剧团。</p><p class="ql-block"> 庙里树上绑满了许愿条,红簇一片,好象钧窑的炉火,熊熊燃烧。</p> <p class="ql-block">“关帝庙”与“伯灵翁庙”一墙之隔,现已没有了院墙,内外互通。</p> <p class="ql-block">“花戏楼”枋额上的木雕。</p> <p class="ql-block">庙内一口古井。</p> <p class="ql-block">老街上的“窑神庙”与“关帝庙”。</p> <p class="ql-block">老街街口古老的券门,进进出出,古往今来。</p> <p class="ql-block">寨墙下的护镇河。</p> <p class="ql-block">老街上的出口。</p> <p class="ql-block">跨进老街古老的青石桥,见证了神垕千年来繁华与辉煌的经历。</p> <p class="ql-block">天保寨门,是踏进老街上的第一道寨门。</p> <p class="ql-block">随着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入,神垕的瓷窑产业又活跃了起来。当地政府积极支持与帮助,建立起了市场,开放了集市日,鼓励商铺、摊主主动积极经营。现在的古镇集市已经是商铺、摊位沿街林立簇拥,商品琳琅满目,游客、商贩人潮涌动,川流不息,络绎不绝。呈现在你眼中的是一派欣欣向荣的繁华景象。不愧是人称“中原的潘家园”。</p> <p class="ql-block">各式各样的瓷窑产品,有仿古的,有造旧的,有新颖的,有时代感的,让你惊叹,让你震撼,让你眼花瞭乱。</p> <p class="ql-block">神垕古镇文化市场牌楼。</p> <p class="ql-block">神垕古镇,一座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它的御窑钧瓷传奇中国,享誉世界。1700年来经久不衰,生生不息。它因瓷而生,因瓷而兴,因瓷而活,硬是把一把火,一掬土耍出了世人惊叹的高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