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皇城还是相府?访晋城中国第一文化巨族之宅

青岛老赵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们的晋陕鲁豫自驾游的第三站是位于山西省东南部的晋城市。这里有一座号称中国清代第一文化巨宅的皇城相府是我们关注的重点。作为私人宅邸能够成为5A级旅游景区在我国并不多见,特别是其标榜的皇城相府名称非常特别。要知道,皇城和相府本来就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前者是皇上居住的地方,后者则是官宦人家。可见其中必有故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皇城相府位于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北留镇,是山西名人,清朝康熙皇帝的老师、文渊阁大学士兼吏户刑工四部尚书、《康熙字典》总阅官、辅佐康熙半个世纪之久的一代名相陈廷敬的府邸(相府)。并且因康熙皇帝两次下榻于此,故奉旨可曰“皇城”。是一处规模宏大,世所罕见的城堡式建筑群。正式名称为“中道庄”,皇帝赐名为“午亭山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皇城相府早已经收归公有,人去楼空,并作为旅游景点向民众开放,使我们这些普通人得以进入参观,一睹旧日达官贵人的生活日常。皇城相府是晋城唯一的5A级景区。这里还是热播电视剧《康熙王朝》、《契丹英后》的拍摄地。从当天的情况来看,这里人气颇旺,似乎没有受到疫情的很大影像。120元的门票也使其成为当地的挣钱机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皇城相府内设有陈廷敬的石质坐像供人瞻仰。其实皇城相府并非陈廷敬始建,而且其本人大半生久居京城,这里仅是其老家而已。据说其赴京做官后仅有三次回乡省亲来此居住。只不过在陈氏家族中其名气最大,又是皇上的老师,因此获得皇帝两次御驾来访,自然上上下下都只认陈廷敬一人了。不过作为朝廷当红大臣,利用其影响力对后来扩建相府还是有功的,称其为相府恰如其分,不过皇城一定是后人加上去的。就是给陈廷敬十个胆,他也不敢将私宅称为皇城,那是要掉脑袋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陈廷敬从担任康熙的老师做起,从政53年,经历28次升迁,先后任职于工部、吏部、户部、刑部尚书等重要部门,官至文渊阁大学士,相当于今日行政体制中的正国级官员。陈廷敬辅佐康熙帝长达半个世纪,于康熙而言,是他非常器重的大臣之一。去世后康熙曾以“世传诗赋重,名在独遗荣。去岁伤元辅,连年痛大羹。朝恩葵忠励,国典玉衡平。儒雅空阶叹,长嗟光润生”亲笔书写挽诗。康熙对陈廷敬广为人知的评价是八个字:“宽大老成,几近完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城内相府中陈列的这些官位牌则告诉游客他曾经担任了哪些官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当年陈廷敬的官服被放在玻璃柜里面展出。但不知道是属于哪个级别的。对大清宫廷史有兴趣的游客可以一饱眼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至于皇城来源一说有多个版本,传说因陈廷敬曾被当朝宰相举报其超标准建宅,并有仿紫禁城的嫌疑。康熙皇帝微服私访了此地老宅,看后并未觉得不妥,还赐予“午亭山村”字号。不管怎样,康熙皇帝曾两次来到相府是确有其事,陈家也专门将皇帝下榻的房间布置留存,后人也因为皇帝曾驾到,大着胆子将皇城加在相府前面,有了今日皇城相府的大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相府后院正房中间墙上悬挂着康熙帝的画像,两边是皇上的诗词大作。据说全部是康熙帝所赐赠!</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居住于此的陈氏家族从明孝宗到清乾隆年间的260年,总共出了41位贡生,19位举人。并有9人中进士,6人入翰林,可谓中国科举制度的大赢家!称其为文化大宅并不为过。为了彰显其文化功绩,在进门的庭院内竖有大小两座功德牌楼,其记载了历年科举中获得的荣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这座小牌楼建于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即为陈廷敬乡试中举之年,为两柱一楼式小牌楼。牌楼正面记载了从陈秀至陈昌言六位陈家为官之人的官职,其中陈昌言为陈廷敬伯父,是其之前陈家官职最大之人,曾官至明朝御史。牌楼背面记述了陈天佑至陈敬(陈廷敬)等六位陈氏族人科举考试的功名。其中陈敬即为陈廷敬的原名,陈天佑是陈氏家族第一位举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而院中对面的大牌楼为42年之后的1699年(康熙38年),规模也比前者要大许多,为四柱三门石质牌楼。显然,陈廷敬已经官至宰相,功德牌楼的规格也会水涨船高。中门上边有“冢宰总宪”四个大字,昭示陈廷敬生平最重要的两个官职—百官之首吏部尚书和都察院左都御史。两侧门分别有“一门衍泽”、“五世承恩”八个大字,似乎是要表明陈家一门五代都受到皇恩泽。下面则是陈家人所曾获得官职描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封建社会的科举制度是与做官相联系的,即学而优则仕,学习好是升官发财的捷径。用当下的话来说,叫跨越阶层的途径。难怪中国历代民间那么重视教育,特别是八股文教育了。</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皇城相府由内城和外城组成。其中内城为陈廷敬伯父陈昌言(曾官至监察御史)在明末崇祯六年所建。此时正是农民起义风起云涌之时,晋东南成为义军李自成的活动范围。为筹集军粮,当地百姓屡遭骚扰劫掠,所以纷纷自建防御性城堡以保护家园,陈氏这种大户人家更不能例外。除了这座城堡之外,附近还有郭峪古城等都是同时代、同类建筑。而外城由陈廷敬筹划建设,正式完工于康熙四十二年。陈去世后,其子孙亦有所添建。皇城相府总占地面积为三万六千多平方米。内有大型院落16座,房屋640余间。目前仍基本保持着原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皇城相府中最引人关注的建筑就是位于西门外的御书楼了,因为它是唯一一座覆盖黄色琉璃瓦的建筑,是陈廷敬的三子陈壮履于康熙53年(1703年)所建,因珍藏着康熙皇帝的御书而得名。其中门头“午亭山村”匾额和“春归乔木浓荫茂,秋到黄花晚节香”的楹联是康熙皇帝晚年为陈廷敬亲笔所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每天的上午9.30,在皇城相府前的广场上都有“开城仪式”演出,其中仪仗队就是从御书楼大门中走出。遗憾的是御书楼正在维护中,无法入内参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外城中道庄内的主体建筑是“冢宰第”,即“大学士第”,建于康熙三十九年。在这里暗指宰相府邸,是陈廷敬回乡时的住宿和办公场所。总宪府是指陈廷敬曾任都察院左都御史之职。“河汾礼乐四季忧民日,海岳文章千秋报国心”楹联昭示主人时时刻刻忧国忧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正院北厅堂中悬有康熙御笔牌匾"点翰堂",应是镇宅之宝。</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大学士第是典型的前府后宅式院落,前院是陈廷敬的办公室,后面依次为社交和生活场所。这付楹联“徳泽一门九进士,恩荣三世六翰林”,很显然是将陈家屡试及第之功归结为恩德为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是陈廷敬的卧室。</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副楹联也很有意境:“功多过少福嗣并赏,才高徳厚科甲连登”,意思是陈家人丁兴旺是因为立的功多,犯的错少,科举顺利是因为人有才,又有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皇城相府中的房子是在太多,相信任何一位来此参观的游客都无法说清楚每一间房子的功能和位置。这是从城墙上看到的外城内层层叠叠的房屋。<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内城是在陈家老宅基础上由陈廷敬的伯父,监察御史陈昌言所建,位于一座坡度不大的小山坡上。内部共有大型院落八座。内城原名叫斗筑居,东西宽71.5米,南北长161.75米,四周建有高约十二米的城墙,城设五门,墙头遍设垛口,重要部位筑堡,并在东北、东南角制高点建春秋阁和文昌阁作为角楼,城内中央建有高达百尺的河山楼。其所有建筑布局都是为了防御外来入侵。据资料记载,曾经有李自成军一部前来攻城,被阻城外数日后退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内城建筑分宗祠、民宅和官邸三类,另有屯兵洞和河山楼等防御性建筑。民居有世德居、树德居和麒麟院,官邸有容山公府和御史府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斗筑居内的部分民居之一。</span></p> <p class="ql-block">斗筑居中的民宅之二。</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内城全部被高大的城墙所环绕。内外城墙总长780余米,平均高度12米左右,宽度在2.5与3米之间,城墙上部可供人行走,也是游客参观相府的重要路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从城墙上看到的内城斗筑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内城中央建一高楼,名曰河山楼,建于明末崇祯五年,是战乱时族人避敌藏身之处。当时为抵御流寇侵扰,由陈廷敬父辈陈家三兄弟合力建造,是皇城相府中最高的建筑。楼平面呈长方形,长15米,宽10米,高23米,共七层,以便于观察和指挥调度。整个河山楼只在南向辟一拱门,门设两道,外门为石门防火攻。层间有梯道相通,底层深入地下,备有水井、石碾、石磨等生活设施,并有暗道通往城外。在明朝末期河山楼曾数次拯救陈家与附近村民于危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城墙内四周设藏兵洞5层共计125间,可驻兵数百之多。其主要作用是在战乱时期驻藏家丁或垛夫,防御流寇攻击。其层间有暗道相通,可直达城头。最高一层洞内设有炮眼,火炮对着城外,既可发射火器,又可观察敌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斗筑居民宅内还辟有一处“中华字典博物馆”。众所周知,陈廷敬是康熙大字典的两位主编之一,而康熙大词典在中华文化历史上曾经,现在仍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主编人之一的陈廷敬功不可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远眺文昌阁(角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作为中国的古典私宅,花园是断不可少的。在皇城相府中有大小两座花园。其中中道庄内的西花园是小花园,从大学士第后院有小门通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西花园内有鱼池、假山、凉亭、回廊和翠竹等。花园虽小,但颇有江南园林韵味。其中小亭名曰“观月亭”,是陈家人赏月之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比较大的止园位于南书院(陈家子弟修学习理的地方)旁边,是一座面积达一万一千平方米的园林。止园建成于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是陈氏家族最大的一处园林。园内绿满荫稠,流水潺潺,一派鸟语花香景象。这里是相府主人经常召集文人墨客饮酒作诗、陶冶情操的理想场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每天的上午在皇城相府大门在的广场上都会有一场实景演出,称为“开城仪式”。这场演出虽然不需要另购门票,可是阵容强大、演员众多、道具齐整、场面壮观。演出单位并没有因为疫情游客减少而有所懈怠,其敬业精神值得敬佩!我们有幸观看了演出的全部内容。图为仪仗队走出御书楼大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表演的内容很简单,在开城仪式后,有康熙皇帝来访和陈宰相敬献《康熙字典》两个情节。本视频表现的是陈家迎驾的场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接下来是陈廷敬向康熙皇帝敬献其编撰完成的鸿篇巨著《康熙字典》。其实这并不符合真实历史,因为《康熙字典》编撰历经六年,成书已经是1716年,而在此四年之前陈廷敬已经去世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皇城相府内每天晚上还有大型实景演出“再回相府”,内容是在京城做官的陈廷敬回乡省亲的过程。据说也很精彩!可惜我们经过一天的奔波,已经没有精力欣赏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皇城相府中还能看到一些花絮(奇葩)景象。比如在进入中道庄大门后的庭院一侧靠墙立着一排共计10台木制马车。这些整齐排列的马车虽然现在看起来不起眼,在康熙年间这可是了不得的财富,车是仅次于土地和房产的财富。估计至少相当于现在的豪华汽车,更何况还是10台规模的车队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皇城相府中可以租借古代服装。你看这两位小姑娘身着古装在月亮门前自拍。我是怎么也看不出是清朝大户人家走出的小姐(没裹小脚,没挽头发,更重要的是还拿着手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们还获知这里是山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就有些让人难以理解了:陈廷敬是封建王朝雇佣的官员,是为爱新觉罗家国服务的。他皇帝忠诚,他为官鞠躬尽瘁,他得到主人康熙的赏识,这些都只能证明他是一位封建时代的好官,怎么能和爱国主义牵扯上呢?也有人说他为官清廉。请问当来参观的小学生问老师:“当清官就可以住这么大的豪宅吗?”我们还如何回答呢?要知道即使在陈廷敬官职最高时,每年俸禄也只有白银180两,以他终生所获俸禄的十倍都不够建设这座极尽奢华的城堡(参考旁边的郭峪古城墙的造价)。竖立这种榜样与那种“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说教又有何不同呢?</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