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利时游记

绝版(三月溪)

<h1><p><b>2015年10月,去英国和欧洲旅游。<br></b><b>因为办理英国-比利时联合签证不用再办申根签证,比较省事,所以到英国之后第一站去了比利时。<br></b><b>之前对这个国家不了解。到了之后发现不仅有些景点值得一去,徜徉在布鲁塞尔街头,很多古老的建筑和风景也吸引着第一次来到欧洲的我。<br></b><b>到达布鲁塞尔当天,入住位于市中心的“莫扎特”酒店。我们住的“莫扎特酒店”装修非常有特色;不知道当年莫扎特是否造访过。酒店位置很好,靠近中心广场。出游、购物都很方便。<br></b><b>出门转过街角就是颇负盛名的大广场,入夜灯火辉煌。<br></b><b>布鲁塞尔大广场始建于12世纪,是西欧比利时的首都布鲁塞尔的中心广场。广场十分富有生活气息,各种酒吧、巧克力店、餐馆点缀四周。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也曾居住在市政厅对面餐厅二楼现在有红色玻璃的房间,他赞美这里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广场。<br></b><b>天鹅餐厅是当年马克思和恩格斯曾经生活过的地方,著名的《共产党宣言》就在这里写成。<br></b><b>199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br></b><b>布鲁赛尔大广场面积不大,长约110米、宽约60米,躲在一大片民居建筑中,被纵横交错的古老街道和普通民房所遮掩。它的这种低调内敛的隐藏,给人由狭窄到开阔、由局促到舒朗的美妙体验。广场地面是用深灰色凹凸不平的花岗石铺砌而成,四周耸立着哥特式、文艺复兴式、路易十四时的建筑物。广场被中世纪的行会建筑所包围。市政厅的塔楼建于1402年,高约91米,是广场上最高的建筑。整个市政厅则建于1402年至1455年之间。<br></b><b>尽管大广场上的建筑年代不同,风格有异,但整个上它们集西方古典主义之大成,不仅每一座建筑都精雕细刻,而且在整体气韵上也和谐一致。相互映衬,相互呼应。南面的市政厅大厦是一座典型的古代哥特式建筑,造型宏伟,引人注目。<br></b><b>11世纪,大广场已经成为布鲁塞尔的中心。考古人员发现,当时的地面水平高度比现在要低1.2米。<br></b><b>广场曾经作为死刑执行地点。<br></b><b>1695年,8月中旬,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和其敌人威廉三世在这里大规模冲突,在法军的炮火下,市政厅大楼只剩下断壁残垣。重建的行会建筑采用了弗拉芒-意大利式。19世纪后期,大广场的建筑基本被翻修。<br></b><b>1998年被评为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很多人将这里看作欧洲最美丽的广场之一。<br></b><b>从广场一角可以看到远处的摩天轮也亮起灯光,虽然想等回伦敦坐“伦敦眼”,还是抑制不住想要拍照。于是沿着大街且拍且走,一直走到了摩天轮下。<br></b><b>摩天轮就安置在一个宽阔的十字路口。这时亮起灯,开始缓缓转动。我很惊讶,在布鲁塞尔街头竟然有这种游艺设施。<br></b><b>天渐渐黑了,走到一家餐馆,进去用餐。人很多,看到我们是远道来的游客,服务生优先给我们安排了座位。<br></b><b>邻桌的三对老夫妇,善意地向我们微笑。儿子用英语聊起来,得知其中一对老夫妇很多年前曾经到中国旅游。一位老人还主动要过我的相机为我们拍合影。虽然我的英语差得离谱,却可以从笑容中感到友好。不禁想起 “世界很小,是个家庭”这句话。<br></b><b>回转的路上还有城堡和教堂,又是边走边拍。遇见街边的隔离墩,把相机架在上边充当三脚架拍了一张慢门。</b></p><p><b>经过一条街道,路旁都是餐饮店。与国内的“夜市”相似。</b></p><p></p><p><b>回到广场,灯火辉煌,拍了夜景。</b></p><b>第二天去“原子塔”, 原子塔位于布鲁塞尔北郊一个公园内,其设计构思是将金属铁分子的模型放大1650亿倍。塔身是粗大的钢管将9个巨大的金属圆球连成的正方体。原子塔8个圆球位于正方体的8个角,另一个圆球位于正方体的中心。圆球直径18米,各个球体之间的连接钢管每根长26米,直径3米,高102米,建筑总重2200吨。原子塔是为比利时1958年世界博览会而设计的,原本计划只保留6个月,后来却成为布鲁塞尔的标志性建筑。游客可乘电梯到达离地面100米的顶端圆球旋转餐厅,一边吃饭一边观赏布鲁塞尔的风景。<br> </b><b>位于原子球塔最高端的圆球是一个专供游客们观赏风景的观光区,它高约92米,大体与法国巴黎艾菲尔铁塔的第二层观光区在同一个高度上。游客在此可以通过四周的有机透明玻璃,俯瞰布鲁塞尔的市容市貌,尽情领略周边的迷人风景。可以想象,当你身处一个“原子”之中而窥探地球时,那种独特的感觉肯定是令人难以忘怀的。而在其他几个圆球里则设立了以原子能、核技术等为主要内容的展览,其中尤其以宇宙航行的展览最为详实和引人注目,其他还有涉及太阳能、天文、地理与科普知识等方面的展厅。<br></b><b>从原子塔出来沿着草坪走到一片树林,穿过树林是树木环绕的小湖,再往前是居民区。发现方向不对,向当地人问路。当地官方语言是法语和荷兰语,掌握英语的人也很普遍。一位老年妇女出门遛狗,她虽然不会英语,却把我们带领到路口。感觉到比利时人的热心与教养。<br></b><b>走回到来路,看到原子塔对面有一座大厦。以为是博物馆,进去看看,原来是一个类似于国内“展销会”的大厅。琳琅满目的商品和食物,有的是为圣诞节准备的商品。人很多,非常热闹。<br></b><b>在一家摊位前买了食物,吃过后坐轻轨返回酒店。<br></b><b>第二天,早早出门去看了著名的“撒尿小孩”于连, 在广场附近的埃杜弗小巷里,有一尊半米高的小男孩青铜塑像,站立在一个两米高的大理石雕花台座上。这就是被誉为“布鲁塞尔第一公民”的于连的雕像。<br></b><b>相传当年西班牙入侵者在撤离布鲁塞尔时,想炸平这座城市,勇敢的小于连急中生智,用尿浇灭了燃烧的导火索,挽救了整个城市和人民。数百年来,于连一直受到当地人们的尊重。比利时著名雕塑家杜洛斯诺于1619年设计并塑成了这尊铜像,使之成为全城最负盛名的古迹之一。<br></b><b>这个铜像原来是裸体的,看了钉在附近墙上的说明才知道,在我们到访之前3天的10月17日,被穿上了衣服。<br></b><b>退房乘火车赶往巴黎。</b><b><br></b></h1> <h1><b>琳琅满目的橱窗</b></h1> <h1><b>美食荟萃的夜市</b></h1> <h1><b>原子塔</b></h1> <h1><b>遇见一家人在休息,征得他们同意拍了一张照片。</b></h1> <h1><b>“万圣节”即将到来,有人家摆上了这个。</b></h1> <h1><b>比利时的“展销会”</b></h1> <h1><b>“展销会”里很热闹</b></h1> <h1><b>热情的女店主招待我们</b></h1> <h1><b>卖圣诞礼物的摊位</b></h1> <h1><b>“于连”像</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