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满族文化,做新时代的好儿童——满族幼儿园参观伊通满族博物馆社会实践活动侧记

会笑的眼睛

<p class="ql-block">  绿池落尽红蕖却,荷叶犹开最小钱。在秋日私语的美妙旋律里,落叶轻轻地拨动每一个生命的琴弦,洒落一片金黄的美丽,铺就一路丰收的旅程。</p> <p class="ql-block">  在这暖暖的秋日,为了让孩子们走进满族,零距离接触和体验家乡文化,感受祖国和家乡文化的深厚与瑰丽,2021年10月20日,伊通满族自治县满族幼儿园组织大班小朋友开展了“传承满族文化,做新时代好儿童”参观伊通满族博物馆社会实践活动。</p> <p class="ql-block">  家长正在签到,孩子们怀着雀跃的心情,满心期待参观活动的开始。</p> <p class="ql-block">  伊通满族博物馆是展示满族民间习俗传世文物的博物馆。是国家3A级旅游景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萨满教学术研究基地,是全国唯一展示满族历史和民俗文化的专业性博物馆。该馆始建于1987年(时称伊通满族民俗馆),2001年新建占地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主楼为五层的仿古馆舍。馆内共设满族源流、生产、生活、文化、礼仪、信仰和古今伊通等七部分,全馆收藏陈列各类文物630种,近5000件,利用照片、图表、模型等多种表现形式,较为全面、系统、翔实地显现满族悠久的历史,灿烂文化和独特的民俗风情。</p> <p class="ql-block">  走进伊通满族博物馆,孩子们立即被馆内满族展品深深吸引,在展馆讲解员的引导下,回溯历史,聆听历史声音,感受时代变迁。</p> <p class="ql-block">  博物馆讲解员韩天阔老师正在为幼儿进行详细讲解。韩老师用甜美的声音,温柔的语调,让满族文化的种子在每个幼儿的心灵深处生根发芽。</p> <p class="ql-block">  孩子们扬着一张张天真的小脸儿,大眼睛里溢满了好奇。孩子们认真聆听,脸上带着求知若渴的神情,整个参观文明有序地进行着。</p> 满族发展史 <p class="ql-block"> 孩子们通过聆听讲解,了解了满族的历史:满族经历了肃慎——挹娄——勿吉——靺鞨——女真——满洲的发展演变,最后至满族,先后四次建立政权,两次入主中原,1636年建立清朝,代表中国封建地主阶级持续统治中国二百六十多年。康熙、雍正、乾隆皇帝都是很有历史贡献的杰出人物。</p> 八旗制度 <p class="ql-block">  八旗制度是清太祖努尔哈赤于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正式创立,初建时设四旗:黄旗、白旗、红旗、蓝旗。1614年因“归服益广”将四旗改为正黄、正白、正红、正蓝,并增设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合称八旗,统率满、蒙、汉族军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满族是一个勤劳、勇敢、智慧的民族,也是一个富取博收外来文化并善于融汇创新的民族。满族的风俗习惯很有特点。</p> 满族服饰 <p class="ql-block">  满族服饰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独特的审美观念和深刻的文化内涵。满族服饰文化的基本特点是御寒和便于骑射狩猎,还具有宗教性,政治性、时代性和创新性。</p> <p class="ql-block">  满族服饰具有丰富的样式,精湛的制作工艺和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这也是满族审美观念的独特体现。</p> 满族饮食 <p class="ql-block">  满族历史悠久,周秦时的肃慎及后来的挹娄、勿吉、女真族都是满族的先民。满族人过去以玉米、稗子、高粱米、小米、荞麦为主食,现在以小麦、大米为主食。主食品种丰富,有饽饽、煮饽饽(饺子)、米饭、秫米水饭、高粱米(秫米)豆干饭、豆擦糕、酸汤子等。好吃黏食和甜味食品。满族面食品种繁多,制作精美,所以又有“满点汉菜”的说法。</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火锅</p> <p class="ql-block">  解说员正在介绍满族传统美食——火锅</p> <p class="ql-block">  指示牌上写着“禁止触摸”,我明白了这些景观模型只能看,不能摸。</p> 满族民居 <p class="ql-block">  满族早期多依山傍水而居,以方便和适应他们的生产生活习惯。满族农村房屋正房一般为三间或五间,坐北朝南便于采光,均在东端南边开门,形如口袋,俗称“口袋房”,便于聚暖。</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口袋房</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四合院</p> 满族交通 满族婚俗 <p class="ql-block">  满族传统的婚姻仪式较为复杂,大致经过通媒、放定、纳彩、过箱、迎亲、拜堂、拜祖、分大小、回门等程序。</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迎亲</p> 满族育儿 <p class="ql-block">  满族的育儿习俗比较特殊。生男在门左挂弓箭,生女在门右挂彩色布条,娘家送一个悠车。至今,在满族聚居区仍然保留“下奶”、“洗三”、“做满月”、“抓周”等传统习俗。</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抓周</p> 满族雪祭 <p class="ql-block">  满族雪祭既是对冰雪这一大自然景观的礼赞,也是对人类世代积累的识雪、用雪、娱雪的经验和智慧的颂扬。它反映了满族先世开拓北疆生存繁衍的艰难历程,记录了人类适应、利用、驾驭自然的伟大功绩,从中不仅可以管窥往昔满族萨满教原始祝祭大典的历史面貌,对于认识原始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理解北方先民心理意识和思维方式,揭示原始萨满教的功能与作用也不无裨益。</p> 满族渔猎 <p class="ql-block">  满洲人是渔猎民族,自然喜欢吃肉。但渔猎指两方面,渔和猎,所以还有海鲜呢,打猎,也是多种动物。</p> 满族养殖 满族农业 满族教育 <p class="ql-block">  老师,这就是私塾呀?跟我们上学的地方不一样(*^ω^*)</p> 满族艺术 满族游戏 满族信仰 <p class="ql-block">  满族人原始信仰敬狗,还曾信仰萨满教和佛教</p> <p class="ql-block">  柳条边墙下,鹿儿鸣呦呦,从生产生活到礼仪文化,这些无一不诉说着满族文化之美。</p> <p class="ql-block">  孩子们在文物前驻足,伊通满族博物馆每一件文物都有其厚重的历史,这些文物是伊通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见证,浓缩了伊通古近代发展的轨迹,展示了伊通人民用智慧创造的灿烂文化。</p> <p class="ql-block">  参观活动结束,教师清点幼儿人数,并整队。</p> <p class="ql-block">  结束了今天的参观旅程,孩子们兴奋不已,意犹未尽,叽叽喳喳地跟爸爸妈妈诉说着自己今天的收获。</p> <p class="ql-block">  家长签到,宝贝与爸爸妈妈一起把今天的收获带回家。</p> <p class="ql-block">  通过本次实践活动,使满族幼儿园的孩子们进一步了解了满族历史、伊通历史,对满族的生产习俗、生活习俗、文化习俗有了更全面地了解,对满族文化传承起到了很好的奠基作用。同时,通过透视历史,感受家乡的发展和变化,激发了幼儿爱祖国、爱家乡、爱自然的情感。培植爱国情怀,传承文化基因,坚定理想信念,激励幼儿从小树立远大志向,争做新时代的好儿童。</p>

满族

伊通

文化

历史

博物馆

参观

孩子

幼儿

萨满教

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