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为先”“歌唱为先”“表达为先”—义务教育综合督导评估音乐备课组活动记录

王同丽

<p class="ql-block">(一)新体系音乐教育的核心素养是“需要为先”。音乐教育的价值是用音乐让每一个学生在校和毕业后生活得更美好。普通音乐教育的宗旨是让每个学生学会享受音乐,音乐让他们的精神生活更加美好。音乐教育的双重功能是用音乐教育人和教会人用音乐。(二)教学过程“歌唱为先”。柯达伊认为,一个更深入的音乐文化只能在歌唱的基础上发展起来。音乐之根在于歌唱。在歌唱中,学生掌握了读的能力,可以开阔艺术视野,具有在较短时间内了解更多音乐作品的优势。(三)音乐能力“表达为先”。学生学习音乐的目的是借助音乐表达内心的情绪和情感。通过音乐学习让学生知道怎样用歌唱和演奏表达此时此刻的心境。</p> <p class="ql-block">  为进一步加强学校管理,规范办学条件,促进义务教育基本办学条件规范发展。2021年10月19日,我校音乐老师接受兰州市教育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组音乐专家的课堂教学督导检查。</p> <p class="ql-block">  《鼓声》是一首充满动感与活力的非洲音乐作品,非洲音乐最重要的音乐元素就是节奏,第一节课由王伟洁老师的《鼓声》开始,王老师充分运用了“素质型音乐新体系”的节奏律动。</p><p class="ql-block"> 在二声部的教学中运用了科尔文手势解决双声部的和声,上课效果,和学生的音乐感知反馈非常的好。</p><p class="ql-block"> 本节课注重学生的音乐感受,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加深对非洲音乐的感性体验,在歌曲演唱时进行节奏,伴奏律动的实践活动体验和感受非洲音乐的节奏特点,也使学生能沉浸在师生共创的非洲音乐情境中。</p> <p class="ql-block">  第二节由马翊瑄老师设计的课程。马翊瑄老师本节课的课程目标:依据课标,能够提升学生对于音乐感受和欣赏的能力,能够积极参与表现音乐,以及能够增强学生合作的能力。</p><p class="ql-block"> 本节课为演唱类课程,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对非洲音乐多种节奏的运用击歌曲的演唱。课型运用的是素质型音乐新体系中学到的相关内容,结合我校九年级实际情况改良后的一些活动。</p><p class="ql-block"> 导入及本课所有训练均以素质型音乐新体系所学为基础进行,导入部分是非洲鼓乐视频,激起学生对本课程的兴趣以及对非洲音乐有初步的了解。</p><p class="ql-block"> 新课教授部分为歌曲学唱,分成每乐句分段教学,搭配适合的节奏训练,动作以及配器进行学习。让学生在学唱中对于音高,音准以及节奏均有训练。</p><p class="ql-block"> 最后,是对歌曲的完整演绎。</p><p class="ql-block">本节课活动较多,学生注意力集中,参与度高,针对九年级学生特点,设计的活动肢体活动减少,在小范围内就可完成,活动难度系数适中,可以在小组或者个人就能完成,学生均能够完成所有设计的活动,对于今后课堂中的训练有很大的帮助。</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三节课是王同丽老师的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泥土的歌》本单元主要介绍我国几个少数民族民歌,内容丰富多彩,风格迥异,学生喜爱,但是如何把这样的好题材充分展示给学生,如何在课堂上通过一首歌,让学生更多的了解藏族歌曲。进而喜爱藏族音乐?</p><p class="ql-block"> 王同丽老师在导入过程中用了6分钟时间了解了藏族的文化以及藏族的律动,为后面的学习做了铺垫,让学生对歌曲背景有了更多了解,对唱好歌曲起到了很大的帮助,在教唱环节中运用了感知和体验音乐,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直观地听和模唱,以达到感知感受音乐。最后的拓展延伸环节,向学生展示了老师自己对于歌曲的舞蹈动作创编,学生运用了酒歌礼仪文化,律动,节奏名,舞蹈动作等创编《年轻的朋友》再次体验歌族藏族歌曲文化融合的民族特点。</p> <p class="ql-block">  第四节课是甘雨老师的同头课《年轻的朋友》</p><p class="ql-block"> 课后甘雨老师反思:作为一名刚上岗不久的新教师,觉得在课堂上与同学们的交流和互动应该把控的更好一些。</p><p class="ql-block"> 在导入部分,对于藏族文化的介绍时间相对短一些。《年轻的朋友》是一首藏族民歌,应该让学生用喜悦的,声音松弛的去演唱。但是在40分钟内,有限的时间内想要让学生们完整地带感情的演唱这首歌,还是有一定的难度,所以精心设计了教学环节,以体态律动的形式导入,让同学们能够体会这首的速度情绪,通过节奏名的训练,柯尔文手势的运用,让学生们加深对歌曲的理解。</p><p class="ql-block"> 不足之处,在导入部分,舞蹈动作应该更加规范一点,做出体态韵味,在此还可加入“酒歌”的涵义,播放歌曲,同学们听曲猜景,老师可以端着酒碗随机敬酒同当们身临其境,自然会想到酒歌,以此来做,环环相扣。在课堂讲授当中还应该多磨练</p> <p class="ql-block">在评课环节中</p><p class="ql-block"> 教科所张璐燕张老师就 泥土的歌。 这个单元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都有模块,他最主要的内容就是介绍民族音乐,并让学生了解并本民族特点。第八单元主要是了解不同民族的音乐风格特点。从而加强他们对本民族音乐的热爱。这是设置课程的目标。</p><p class="ql-block"> 通过老师的课程。给老师们的建议是第一点:学习歌唱最好的办法是聆听、模唱、重复。这个环节顺序不能变。音乐一定是音乐先于符号。不是说符号先于音乐的。第二点、避免碎片式教学。例如在本节课《年轻的朋友》中的延长音可以运用换气符号这样的形式,用音乐来解决音乐。在一字多音的解决上张老师提出的意见是运用新体系中的画旋律线。第三点,加强教师对音乐课程中的谱例分析能力。</p><p class="ql-block"> 在体态运动方面就《年轻的朋友》本节课而言。学生做不好律动的情况下,可以因地制宜,设置场景,例如就今天的天气而言,学生自己发挥想象,运用空间、方位就能很好的解决律动中,颤膝问题。</p> <p class="ql-block">  许芸校长在评课中提出 LICC评课量表中专业评课。第一纬度是学生活动,第二纬度教师活动,第三纬度是课堂结构,第四维度是课堂风格。</p><p class="ql-block"> 你们每个老师各自上课都有一个自己的风格,他其实有很多关注的点,就是我要对你们的评课的依据。并着重提到课堂设计,因为首先确定课堂教学目标,你的目标如果确定不合适,你可能在课堂行为操作的时候就会有一点偏差。但是呢,需要精细化,只有精细化,就会更精准的去做,这是关于课堂,并建议老师们对照LICC表去备课,</p><p class="ql-block"> 并且对每一个老师都提出了宝贵意见。</p><p class="ql-block"> 许校长也提到了上课课的旋律线,其实手画出来是很好的,帮助学生更好的解决难唱的歌。</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老师要不断的观察和学习,分析学生心理学,怎么才能高效的进行小组活动。提出来有效的意见。</span></p><p class="ql-block"> 许校长并鼓励老师们要有自己的看法,走到哪里都要坚信自己的专业。</p><p class="ql-block"> 最后许校长非常肯定并欣赏每个老师都各自个的长处是非常好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