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公元前212年,为攻防北方匈奴,也为今后方便北上巡察,秦始皇命大将蒙恬监修了一条重要军事要道。这条<span style="font-size:18px;">要道南起京都咸阳军事要地云阳林光宫(今淳化县凉武帝村,武帝乘凉之意),北至九原郡(今内蒙古包头市西南孟家湾村),穿越14个县,800多公里。路面最宽处约60米,一般亦有20米,要道</span>大体南北相直,故称“直道”或“秦直道”。据考证,秦直道比闻名西方的罗马大道还要早200年,是名符其实的“世界最早高速公路”。凭借这一通道,秦始皇的铁甲雄兵从林光宫出发三天三夜就可抵达阴山脚下,摧城拔地所向披靡,使得“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p><p class="ql-block"> 史志文献对“秦直道”有多处记载,但都十分笼统,就连秦直道的修筑时长也分别有两年和五年的说法。但这些都不再重要,曾经战马嘶鸣、旌旗猎猎的古道历经近2000年岁月长河的洗礼,直至清朝年间才逐渐荒废,如今秦直道已经成为今人抚思怀古、纳凉赏秋的出行胜地。秦直道基本沿子午岭森林伴行而建,夏季满目苍翠,秋时五彩斑斓,在黄土高原的荒凉之间穿行,昔日的豪放与辉煌并没有被岁月的风雨所淹没,山依然是山,路依然是路。千里通途,雄姿犹在。</p><p class="ql-block"> 10月16-17日,随思思旅行徒步古道,完成秦直道陕西旬邑段、甘肃正宁段共计约32公里穿越。</p> <p class="ql-block"> 第一天的徒步从越过渭北最高点和石门关开始,虽有几天前的阴雨侵扰,秋色却也悄然登场。草木葱茏、落叶缤纷,秋阳和煦、叠翠流金,引人驻足。一行21人很快踏上秦直道卧牛石梁至风子梁大店子段。这段直道宽约5-20米,初时两旁杂草丛生、乱枝横陈,基本在密林中穿行。随着山路渐宽,视野也开阔起来,色彩变得丰富斑斓,间或成片的芦苇,给徒步增加了活力和乐趣。眼前正是范仲淹笔下“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的徒步从子午岭森林甘肃正宁调令关开始,终点陕西黄陵县艾蒿店,共计20.06公里的直道跨越了两省。这段古道宽阔、笔直,脚踩厚厚的落叶,绵软富有弹性,十分舒服惬意。古道沿子午岭森林蜿蜒延伸,植被非常丰富,密林遮天蔽日,郁郁葱葱。美中不足的是,今天的天空被一层阴云覆盖,昨日的晴空阳光无影无踪,秋风骤起,陡然增加了萧瑟惆怅的感觉。范仲淹在他的《渔家傲.秋思》中勾勒了一幅令人难忘的塞上秋景:“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这首词正是范仲淹在担任庆州(今甘肃省庆阳市)知州,同西夏作战时,写下的千古名篇。我有时猜测,或许这篇不朽名作便作于古道之上。千年前,它的慷慨悲壮曾让无数人潸然泪下。千年后,它所营造出的意境仍旧令今人陶醉、神往。</p> <p class="ql-block"> 后记—找到一段秦直道的详细线路走向,记录下来,以备今后自驾之需:秦直道由云阳林光宫首途,就进入甘泉山。甘泉山为子午岭南端的一个分支。也就是说,直道离开林光宫后就进到子午岭中,循岭北行。经今陕西省旬邑县东的石门关,北行至凤子梁,再经今甘肃省正宁县刘家庙子林场、黑马湾、野狐崾岘、南站梁,而至今陕西省旬邑县雕岭关。从雕岭关开始,直道循子午岭主脊,大致呈西北走向,过陕西省黄陵县艾蒿店、甘肃省宁县湘乐五里墩,到达兴隆关,再经甘肃省合水县的黄草崾岘到青龙山,沿合水、华池两县分水岭向西北沿伸,到华池县的麻芝崾岘。然后纵穿华池县境,经大红庄、墩梁、老爷岭、新庄畔、羊沟畔、黄蒿池畔、深崾岘、高崾岘、墩儿山,过打扮梁的雷崾岘、五里湾、张新庄、田掌,进入陕甘两省交界的丁崾岘、墩梁,直达营崾岘。营崾岘是秦直道与明长城的重合之处,也是一处交叉的十字路口。直道沿明长城内侧向西北延伸,经营盘梁、南湾、箱子湾到白出长城,入陕西省定边县的马崾岘,重合之处长达20公里。从定边县南境起,直道折向东北,经今内蒙古自治区乌审旗、红庆河,再转向北行,过东胜市西的二顷半、海子湾、城梁,直抵黄河南岸的昭君坟,在此渡过黄河,就是今包头市西的秦九原郡治所在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