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兰花品种的多样性(国兰篇)

廖开文

<p class="ql-block">根据有关专家研究,兰属兰科植物全世界有1000多属20000多种,其中可供观赏的也有几千种。我国习惯将兰花分为两大类,即泽兰(称热带兰更确切)和中国兰花(简称国兰)。西方称中国兰花为东亚兰。洋兰为西洋兰。中国兰花花型较小,含蓄素淡,清雅高洁,多有幽香。</p> <p class="ql-block">它主要分布在我国亚热带地区,与我国相邻的越南、泰国。缅甸、印度、日本等国也有分布。</p><p class="ql-block"> 中国兰花到底有多少种?据吴应样的《国兰精粹》称:“广义的中国兰花那应该包括所有生长在中国的兰科植物。其中包括100多属1000多种。”通常人们指的狭义国兰有31种。</p> <p class="ql-block">目前国内较为广泛栽培的有春兰、莲瓣兰、春剑、慧兰。建兰、寒兰、墨兰七种。中国兰花之美在于多姿多彩的叶子和花朵,以及淡淡的幽香,更在于它那脱俗的神韵。</p><p class="ql-block"> 我国是兰属分布中心,种类多,变异亦多,是兰花资源大国。千百年来我国名兰辈出,享誉东亚。在南宋的《金漳兰谱》和《王氏兰谱》中记载的兰花种类就有数十种之多。</p><p class="ql-block"> 在清代昌盛时期,我国兰花大批被挖掘,贡品兰花就不下十多种,如鱼魫大贡,银边大贡,龙岩十八开,十六罗汉,十三太保,巍山朱砂等。</p> <p class="ql-block">国兰是指中国本土生长的地生兰,为兰科兰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中国兰的历史悠久,花朵淡雅,气味幽香,是中国的名花,有着淡泊、高雅和高洁的品质。中国兰外观典雅,不仅观赏价值较高,还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对中国的文化传播和延续有着重要作用。</p> <p class="ql-block">兰花分为国兰和洋兰,而国兰就是中国兰。中国兰是兰科兰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中国传统的兰花,历史悠久,观赏价值较高,深受人们喜爱。兰花是中国的十大名花之一,中国兰主要分为春兰、建兰、蕙兰、墨兰和寒兰等地生兰类,在中国流传数千年之久。</p> <p class="ql-block">兰花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长有卵圆形的假鳞茎,基部有关节,叶片基生,叶片狭长,呈带状或线状。花朵淡雅美观,颜色丰富,有黄色、黄绿色或白色等多种颜色,部分兰花还长有斑点。不同品种的中国兰,花色不相同,花期也不同。</p> <p class="ql-block">兰花喜酸性土,适合在疏松、透气且排水性能良好的沙质壤土中种养。植株喜温喜阴,多生长在阴凉的丛林、山地和林地等自然地区,春兰、蕙兰和寒兰多分布在江西和湖南,春兰和建兰分布在四川、云南和贵州,墨兰和建兰分布在福建海南和台湾等省区</p> <p class="ql-block">兰花颜色淡雅、气味清香,是中国的十大名花之一,也是花中四君子之一,有着高雅、淡泊和高洁的君子品质,具有文化意蕴。将其盆栽种于室内,具有装饰作用,能够提升品位,植株还能净化空气,制造氧气,调节空气湿度,营造健康的生活环境。</p> <p class="ql-block">春兰(学名:Cymbidium goeringii (Rchb. f.) Rchb. f.)是兰科兰属地生植物。假鳞茎较小,卵球形,长1-2.5厘米,宽1-1.5厘米,包藏于叶基之内。叶4-7枚,带形,。花葶从假鳞茎基部外侧叶腋中抽出,直立,长3-15(-20)厘米,极罕更高,明显短于叶。蒴果狭椭圆形,长6-8厘米,宽2-3厘米。花期1-3月。分布于日本、朝鲜半岛南端、中国和印度东北部(待证实);在中国分布于陕西南部、甘肃南部、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南部、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和云南。生长于海拔300-2200米(在中国台湾可上升到3000米)的多石山坡、林缘、林中透光处。</p> <p class="ql-block">建兰(学名:Cymbidium ensifolium (L. ) Sw.):地生植物;假鳞茎卵球形,包藏于叶基之内。叶2-6枚,带形,有光泽,长30-60厘米,宽1-2.5厘米。花葶从假鳞茎基部发出,直立,一般短于叶;总状花序具3-9朵花;花常有香气,色泽变化较大,通常为浅黄绿色而具紫斑;萼片近狭长圆形或狭椭圆形;花瓣狭椭圆形或狭卵状椭圆形,长1.5-2.4厘米,宽5-8毫米,近平展;唇瓣近卵形,长1.5-2.3厘米,略3裂。蒴果狭椭圆形,长5-6厘米,宽约2厘米。花期通常为6-10月。</p><p class="ql-block">生于疏林下、灌丛中、山谷旁或草丛中,海拔600-1800米。产中国多地,广泛分布于东南亚和南亚各国,北至日本。此花有栽培,具有较高的园艺和草药价值</p> <p class="ql-block">春剑(学名:Cymbidium tortisepalum var. longibracteatum (Y.S.Wu & S.C.Chen) S.C.Chen & Z.J.Liu)是兰科、兰属下莲瓣兰的变种。地生草本。根粗细均匀;假鳞茎比较明显,圆形。叶5-7枚,带形,长50-70厘米,宽1.2-1.5厘米,质地坚挺,直立性强,边缘具细锯齿,下部无关节。花葶直立,长20-35厘米;花苞片长于花梗和子房;花直径5-6厘米,淡黄绿色,常有变化,具杂色脉纹或斑点;萼片长圆状披针形,长3.5-4.5厘米,宽1-1.5厘米;中萼片直立,稍向前倾,侧萼片稍长或等长于中萼片,左右斜向下开展。花瓣比萼片短,长2.5-3.1厘米,宽1.3厘米,基部有3条紫红色条纹;唇瓣长而卷曲,端钝。花期1-4月。</p><p class="ql-block">分布于中国四川、贵州和云南。生长于海拔1000-2500米的杂木丛生山坡上多石之地。喜半阴环境,忌空气干燥。</p><p class="ql-block">春剑有较高的观赏价值。</p> <p class="ql-block">通海剑兰,属地生兰,每苗有叶4~5片,一般5片,时有7片,丛生叶革质、深绿色有光泽,叶长60~80厘米,如栽培得法者叶长可达100厘米以上,宽1.6~2厘米,中脉突出直立似利剑,刚健有力,边缘有细锯齿,叶关节不明显。假球茎扁圆形,不太明显,根丛生系,肉质径约0.5厘米,无叉。花葶高30~50厘米,每莛着花3~7朵,花色黄绿色者居多,也有白绿、水红等色,外三瓣为叶状荷瓣形,唇瓣白绿色缀有U或倒品字,或圆宝状红朱点,与花容秀姿相映成趣。</p> <p class="ql-block">通海剑兰历史悠久,相传下山于明清时期,清代闻名于全滇,清光绪《续云南通志稿·兰花》即载:“春建,叶长不折,花香远布,出通海。”</p><p class="ql-block">而通海是通海剑兰的主要驯化地、栽培地和集散地,故人以县名称之,是极少数以地名冠名的兰花品种之一,享有“通海第一花”之美誉。由于其发苗率高、适宜盆栽、气势雄健而深受人们的喜爱被广泛种植,与大、小雪素和朱砂兰齐名,并称“云南四大传统名兰”。</p> <p class="ql-block">寒兰(学名:Cymbidium kanran Makino)是兰科兰属地生植物,假鳞茎狭卵球形,包藏于叶基之内。叶带形,薄革质,暗绿色,前部边缘常有细齿。花常为淡黄绿色而具淡黄色唇瓣,也有其他色泽,常有浓烈香气;花瓣常为狭卵形或卵状披针形;唇瓣近卵形;蕊柱稍向前弯曲,两侧有狭翅。蒴果狭椭圆形,长约4.5厘米,宽约1.8厘米。花期8-12月,寒兰耐寒性不强。</p><p class="ql-block">生于林下、溪谷旁或稍荫蔽、湿润、多石之土壤上,海拔400-2400米。分布于中国、日本南部、朝鲜半岛南端。</p><p class="ql-block">株型修长健美,叶姿优雅俊秀,花色艳丽多变,香味清醇久远, 凌霜冒寒吐芳,实为可贵,因此有“寒兰”之名,为国兰之一。</p> <p class="ql-block">墨兰(学名:Cymbidium sinense (Jackson ex Andr.)Willd.):又名报岁兰,是兰科兰属地生植物。假鳞茎卵球形,包藏于叶基之内。叶带形,近薄革质,暗绿色。花葶从假鳞茎基部发出,直立,较粗壮,一般略长于叶;花的色泽变化较大,较常为暗紫色或紫褐色而具浅色唇瓣,也有黄绿色、桃红色或白色的,一般有较浓的香气;萼片狭长圆形或狭椭圆形;花瓣近狭卵形;唇瓣近卵状长圆形;蕊柱稍向前弯曲,两侧有狭翅;花粉团4个,成2对,宽卵形。蒴果狭椭圆形。花期10月至次年3月。</p><p class="ql-block">生于林下、灌木林中或溪谷旁湿润但排水良好的荫蔽处,海拔300-2000米。分布于中国、印度、缅甸、越南、泰国、琉球群岛等。</p> <p class="ql-block">蕙兰(学名:Cymbidium faberi Rolfe):是兰科兰属的地生草本植物,假鳞茎不明显。叶5-8枚,带形,直立性强,叶脉透亮,边缘常有粗锯齿。花葶从叶丛基部最外面的叶腋抽出,总状花序具5-11朵或更多的花;花苞片线状披针形,最下面的1枚长于子房;花常为浅黄绿色,唇瓣有紫红色斑,有香气;花瓣与萼片相似,常略短而宽;唇瓣长圆状卵形,蕊柱稍向前弯曲,两侧有狭翅;花粉团4个,成2对,宽卵形。蒴果近狭椭圆形。花期3-5月。</p><p class="ql-block">蕙兰生于海拔700-3000米的湿润但排水良好的透光处。产于中国大部分地区,尼泊尔、印度北部也有分布,蕙兰常作盆景观赏 。</p> <p class="ql-block">莲瓣兰(学名:Cymbidium tortisepalum Fukuyama)是兰科、兰属植物。莲瓣兰为细长的线形,叶片质地较软,稍革质化,弓形弯垂,长35-60厘米,宽0.4-0.6厘米。叶基部有稍膨大的假鳞茎可储存水分和养分,根为圆柱状肉质根,直径0.5-1厘米,长可达20-40厘米。花莛不出架,一秆有花2-4朵。花径4-6厘米。花以白色为主,略带红色、黄色或绿色。萼片三角状披针形,花瓣短而宽、向内曲,有深浅不同的红色脉纹,唇瓣反卷、有红色斑点。花清香。花期12月至翌年3月。</p><p class="ql-block">莲瓣兰的野生资源主要分布于中国台湾、云南西北部、四川西南部等地区,在云南主要分布于金沙江、怒江、澜沧江三江并流地区,包括迪庆、怒江、丽江、大理、保山等地。该区域海拔高差大,干湿季分明,气候垂直变化明显,森林覆盖率高,土壤湿润,养分足。而莲瓣兰较多生长于该区域海拔800-2500米的草坡或透光的林中或林缘处,生长过程需光少,土壤腐质层松软,通风透气,空气湿润。</p><p class="ql-block">莲瓣兰是中国传统名花,国兰中的重要一员。莲瓣兰具有花色丰富,株型优美,枝叶秀美,发芽率高,环境适应能力强,易开花等优良特性,深受中国人喜爱。</p><p class="ql-block">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易危(VU)</p> <p class="ql-block">送春,又名送春归、巴茅兰,送春因花期在3-4月而得名。由于送春主要分布在西南云贵川地区,又在少有人去的高大岩山的箐林里面,所以长期以来没有被认识,随着近几年来兰花热潮的推动,“养在深闺人未识”的送春也被带出大山,成为兰界新宠。</p><p class="ql-block">中文名</p><p class="ql-block">送春</p><p class="ql-block">拉丁学名</p><p class="ql-block">Cymbidium cyperifolium var. szechuanicum (Y. S. Wu & S. C. Chen) S. C. Chen & Z. J. Liu</p><p class="ql-block">界</p><p class="ql-block">植物界</p><p class="ql-block">亚界</p><p class="ql-block">绿色植物亚种</p><p class="ql-block">形态特征</p><p class="ql-block">叶:送春叶片较多,一般为8—16片,丛生,近二列,叶基部呈一字排列,薄革质,叶姿多弯垂,叶缘有细齿,叶面有沟,叶端较平坦。送春植株一般要经历两个生长周期才能完成生长。</p> <p class="ql-block">绿兰,因其叶质光滑细嫩,叶色翠绿如玉而得名。主要分布于云、贵、川等地,其中云南的文山、怒江、迪庆、保山、临沧一带以及西昌市冕宁一带居多。多生长在1000一2000米海拔的高山密林地区。在西昌冕宁,过去当地人也叫“二八蕙”(但真正二八惠属于春蕙,类春兰,淡香或无香,假鳞球大,叶姿与春兰差不多,无叶柄环)。</p><p class="ql-block">绿兰叶面宽大(1.2cm一1.8cm),高40一60cm,8一12片叶,叶色翠绿,叶型半直立或弯垂,叶姿雄健,独株成景。叶型威武雄健,霸气侧漏,最具王者风范。刚而不折,柔而不萎,刚柔相济,风华内蕴。绿兰的叶姿叶态是所有兰花中具欣赏价值的</p> <p class="ql-block">秋芝,又名套叶兰,叶薄革质,叶片层层套叠、排列如扇,叶与送春相似,多产于云南红河文山一带,花大出架,花容端庄,幽香径远,花期长,连绵数月,与众不同,花期为8月至11月,在四季兰与春花青黄不接之际,默默绽放芬芳,现已选育瓣型、奇花、蝶花、素花、叶艺类多类名品,多姿多彩,美不胜收,正以其独特的欣赏价值为兰花爱好者们喜爱。</p> <p class="ql-block">秋榜,一种在农历9月份(公历10月份)左右放花,也就是古时朝廷放榜时开花的墨兰,因此又称榜墨、报喜墨。</p><p class="ql-block">秋榜:墨兰,色花,传统名品。</p><p class="ql-block">在人们的印象中,墨兰一般是在春节前后吐艳送芳的,因此又称报岁兰、拜岁兰。</p><p class="ql-block">特点:秋榜是墨兰的一个变种,虽属墨兰,但又不同于报岁墨兰。秋榜与报岁虽都是大叶兰种,但报岁的叶宽且厚,花大出架,显然要比秋榜有气势得多,而秋榜的叶薄些,花多平架。</p><p class="ql-block">论花色,报岁的花色多是以深褐色为主,而秋榜的花色则丰富多彩,尤以白,白绿和红色居多。论花香,报岁是属于那种淡淡的甜香,又近似檀香,而秋榜多为幽香,也就是近似四季兰的清香。</p> <p class="ql-block">豆瓣兰是属于兰科云南众多的优秀兰花品种之一。花期与般春兰相同,株型也类同于一般春兰。一秆一花,偶有一秆两花的。以其花瓣形如豆瓣,故名。飞肩是其中一种花型。豆瓣兰是春兰的一个亚种,不开花的话,长得跟春兰差不多,很难分辨。开花以后,就不用说了,豆瓣兰花瓣厚,深绿,花型不错,就是不香</p> <p class="ql-block">分布范围</p><p class="ql-block">豆瓣兰主产于云南高原地带,也产于四川、贵州与云南交界处海拔较高的山地</p> <p class="ql-block">香豆瓣很少见,是豆瓣兰和春兰或者莲瓣杂交的。要分辨没开花的豆瓣兰,可以这么看。春兰叶子更纤细,短,软,而豆瓣兰叶质比春兰厚硬宽,比较狂放,根也比春兰粗长。这么说了你看见豆瓣兰也很难分辨,最好弄一棵豆瓣兰和一棵春兰,拿在手里比一比你就什么都知道了。</p> <p class="ql-block">叶型有细叶、中宽叶、宽叶等;以细叶及中宽叶为多见,半垂形,叶缘有细锯齿;叶4~6片丛生,线型,长30~40cm,宽0.3~1cm左右,3~4片叶鞘紧抱有力,长势厚实,优美飘逸;尚有叶艺、奇叶、矮种等。</p><p class="ql-block">花期</p><p class="ql-block">开花时间较朵香、莲瓣兰等春兰类略早,一般从11月底即放花,延至翌年3月,花期比春兰较长,花朵一般开三四十天仍无凋容,长者能开六七十天。</p><p class="ql-block">花型</p><p class="ql-block">花出架,花葶直立,高约12~18cm,每葶着花1朵,偶见2朵,花径5~7cm;花瓣通常比朵香厚硕,故具有较好瓣型,梅瓣、荷瓣、荷型瓣、荷型水仙瓣较多,常见平肩、飞肩,时见硬捧、半硬捧;瓣型变异较多,有多瓣、少瓣、奇瓣、团瓣、菊瓣、副瓣蝶、捧瓣蝶、芯蝶、硬捧、半硬捧、树型。</p> <p class="ql-block">红香妃,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原产于四川的蕙兰红草,草色鲜艳,叶起槽,叶质厚硬,多为斜立叶型。此花曾在全国兰展上获奖而名声大噪。花开幽香</p> <p class="ql-block">紫秀,(学名叫邱北冬蕙兰),是兰科兰属的地生植物,假鳞茎比较小,叶子为带形,颜色深绿但有紫色的斑点,长度在30-80厘米左右。花葶从假鳞茎的基部抽出,比较直立,颜色为紫色,上面有5-6朵花,花瓣的基部为暗紫色,唇瓣白色,多在10-12月开放。花多无香。</p> <p class="ql-block">珍珠矮(学名:Cymbidium nanulum Y. S. Wu et S. C. Chen):地生植物,矮小,常单株生长,无假鳞茎,地下有1条近肉质的根状茎;根状茎扁圆柱形,直径达1厘米以上,有数节,与周围数条肥厚根的色泽相同,不易分辨。叶2-3枚,带形,直立。花葶从植株基部发出,直立,长20-30厘米;总状花序疏生3-4朵花;花直径2.5-3.2厘米,有香气,黄绿色或淡紫色,花瓣有5条深色脉纹;花期6月-8月。</p><p class="ql-block">生于林中多石地上。产中国海南、贵州西南部和云南东南部至西南部。</p> <p class="ql-block">虎头兰,在兰科众多种属里面,虎头兰属于比较独特的一种,因其花瓣硕大,花朵繁茂,花色鲜艳而闻名。虎头兰归属兰科兰属,有的把虎头兰单列为虎头兰亚属,常见的有虎头兰、滇南虎头兰、黄蝉兰、西藏虎头兰、碧玉兰等原生种以及杂交的大花蕙兰等。虎头兰(学名:Cymbidiumhookerianum Rchb. f.),附生草本植物;假鳞茎狭椭圆形至狭卵形,长3-8厘米,宽1.5-3厘米,大部分包藏于叶基之内。叶4-8枚。花葶从假鳞茎下部穿鞘而出,外弯或近直立;总状花序具7-14朵花;花大,直径达11-12厘米,有香气;萼片与花瓣苹果绿或黄绿色,基部有少数深红色斑点或偶有淡红褐色晕,唇瓣白色至奶油黄色,侧裂片与中裂片上有栗色斑点与斑纹;花瓣狭长圆状倒披针形;蒴果狭椭圆形。花期1-4月。</p> <p class="ql-block">独占春(学名:Cymbidium eburneum Lindl.):附生植物;假鳞茎近梭形或卵形,包藏于叶基之内,基部常有由叶鞘撕裂后残留的纤维状物。叶6-11枚,每年继续发出新叶,多者可达15-17枚。花葶从假鳞茎下部叶腋发出,直立或近直立;总状花序具1-3朵花;花较大,不完全开放,稍有香气;萼片与花瓣白色,有时略有粉红色晕,唇瓣亦白色。</p><p class="ql-block">独占春又有“双燕齐飞”或“双燕迎春”的美称。广州人叫“双飞燕”,是从它所开的花形貌似两只正在飞翔的燕子而得名。</p><p class="ql-block">此花是农历正月初五开的兰花,若能掌握其习性,适当加强光照,管理得法,培育有方的话,很可能使它在春节期间开花贺岁。通常它的花期能达一月之久。生于溪谷旁岩石上。产中国海南、广西和云南,尼泊尔、印度、缅甸也有分布。有栽培,具较高的观赏价值。</p> <p class="ql-block">大雪兰(学名:Cymbidium mastersii Griff. ex Lindl.):附生兰。假鳞茎似茎状,包藏于宿存的叶基内。叶数枚至多枚,二列,近革质。花葶常仅1个,从下部叶腋发出,长25-45厘米;总状花序具2-5花;花直径6厘米,不完全开放,白色至淡绿色,唇瓣中裂片上具1个黄色斑块,有时还有紫红色斑点;萼片狭椭圆形或宽披针形及矩圆形;花瓣宽线形,唇瓣矩圆状卵形,与蕊柱基部合生,中裂片自中部至基部具1个密被短毛的斑块。花期10-12月。</p><p class="ql-block">生于林中树上或岩石上,海拔1600-1800米。分布于中国、锡金、印度、缅甸、泰国。有栽培,具有较高的园艺价值</p> <p class="ql-block">生于林中树上或岩石上,海拔1600-1800米。产中国云南西北部、南部至东南部。锡金、印度、缅甸、泰国也有分布。模式标本系栽培植物。在中国云南腾冲、保山地区栽培甚久。</p> <p class="ql-block">兔耳兰(学名:Cymbidium lancifolium Hook.):半附生植物,假鳞茎近扁圆柱形或狭梭形,有节,多少裸露,顶端聚生2-4枚叶,叶倒披针状长圆形至狭椭圆形,叶柄长3-18厘米,花葶从假鳞茎下部侧面节上发出,直立,花序具2-6朵花,较少减退为单花或具更多的花,花通常白色至淡绿色,花瓣上有紫栗色中脉,唇瓣上有紫栗色斑,花期5-8月。</p><p class="ql-block">生于疏林下、竹林下、林缘、阔叶林下或溪谷旁的岩石上、树上或地上,海拔300-2200米。产中国多地,自喜马拉雅地区至东南亚以及日本南部和新几内亚岛均有分布。此花有栽培,具有较高的园艺价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