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语”你邂逅,“文”化苏州</b></p> <p class="ql-block"> 火车在飞奔,我们离苏州越来越近了。和同行的伙伴拉着行李箱走在路上,映入眼帘的是古色古香的建筑,街边苏绣店里陈列的各种各样精致的旗袍,夕阳西下,一对对老人结伴走在余晖中,一切都是那么温柔……</p> <p class="ql-block">不一会公交车来了,我们正准备跟着公交车跑,要知道在武汉这种场景经常出现,坐在公交车站台休息的爷爷奶奶马上制止了我们,轻声说:“不用跑,公交车会过来的。”然后对我们微笑。吴侬软语,就在这一瞬间,我忽而明白苏州话的“软”,这软就像四月天里的雨滴,润物细无声。</p> <p class="ql-block"> 19日晚,和红安的几位老师夜游平江路。“一条平江路,半座姑苏城”, 据说平江路历史街区现在是苏州保存最完整的历史文化街区,街区沿袭唐宋时期的格局分布,可谓是“水陆并行,河坊相邻”,细走慢品,恍若“画中游”。各具特色的店铺陈列在路两旁,苏绣、陶瓷、评弹、糕点小吃……所有的一切都是苏州文化的缩影。我却遗憾培训时间紧,任务重,不能饱尝苏州文化的滋味。</p> <p class="ql-block">10月19日上午,在苏州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培训中心,来自湖北省的各位老师们欢聚一堂,开始了国培计划2021湖北省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省外访学苏州大学初中语文研修班的学习。</p><p class="ql-block"> 继续教育学院吴铁钧教授向我们讲述了苏州和苏州大学的历史,让我们看到了不一样的苏州,吴教授幽默风趣而又儒雅随和的发言让人感受到了这所城市和这所大学的友好,让人如沐春风。</p><p class="ql-block"> 在班主任张老师的带领下,全体学员开始了“破冰行动”,一组活泼的拍拍操让大家身心愉悦,初见的紧张气氛烟消云散。</p><p class="ql-block"> 参培的100名老师被分成了10个小组,经过激烈的讨论,每组都提出了各具特色的组名和口号。接着,各组的老师们上台展示,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的展示了家乡特色,有的宣传了家乡美景,有的大气豪迈,有的小家碧玉,展现了新时代语文教师的风采。</p><p class="ql-block"> 竞选班委环节可谓一波三折,老师都踊跃参与,积极发言,争相为此次培训贡献自己的力量。最终由来自恩施的田老师担任班长,同样来自恩施的张老师担任学习委员,竞选环节还确定了简报组等其他班委成员。</p><p class="ql-block"> 通过破冰活动,我们认识了来自湖北各地优秀的老师们,每个人身上都洋溢着属于语文老师的独特气息,相信通过此次培训,我们定能凌云展翅,在乡村教育中努力发光发热,为我国的教育发展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p> <p class="ql-block"> 10月20日,行程满满的一天,上午八点集合拍摄了合影。整队过程中给吴教授来了个四连拍,他为人随和,十分配合,留下了一张很经典的照片。</p><p class="ql-block">上午王佳伦教授给我们送来了一场实实在在的的语文盛宴,他已七十二高龄,但坚持不用话筒讲课,讲授过程中所阐述的种种都说出了一线教师的心声,推翻了一些冠冕堂皇的所谓理论,也给了我们一剂强心针,语文老师需要自信,让学生学扎实远比盲目追求创新重要。</p><p class="ql-block"> 下午去到了苏州中学附属苏州湾中学。如果不是提前知道这是一所中学的话,我可能会误认为这是一所大学,美轮美奂的建筑,具有现代感的教学设施,别致的装潢,一切都让人身心舒畅。朱文婷老师和徐飞老师分别以“一树花开”、“如果颜色会说话”为题的讲了一节作文课,课堂真实而生动,两位老师循循善诱,极力引导学生说出观点,说出新意。徐飞老师的观点,以读带写,写作是“呼”,阅读是“吸”,十分新颖且形象,是阅读成就了写作。</p><p class="ql-block"> 苏州的雨下了一天,烟雨朦胧中的苏州有种别样的美,白墙黛瓦,小桥流水,脑海中浮现出了撑着油纸伞的姑娘……</p> <p class="ql-block"> 21日,繁忙的一天。上午聆听了来自苏州大学教育学院黄辛颖教授的一节心理课,谈到了我们工作中经常遇到的学生的心理方面的问题。黄教授说,老师要做学生智慧的生成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人际关系的调解者,心理发展的促进者,心理健康的维护者。这一观点让老师的形象多元化,也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职业,重新审视自己和学生的关系,在和学生的相处中,我们观察学生,试图“降服”学生的同时,学生也在审视着我们,如果这种相互审视中缺乏爱的指引,教育将变成一场勾心斗角的博弈,无论什么样的心理理论,都不如老师的一颗仁爱之心。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将用空余时间阅读心理学的相关知识,用知识武装自己,辅助教学,让自己在融洽的师生关系中走得更远。</p> <p class="ql-block"> 21日下午,王栋生教授谈到了语文教师的读与写,老师已七十有余,但出口成章,整个讲座讲述流畅清晰,观点明确,王老用自己的切身经历告诫在座的老师们要广泛阅读,坚持写作,要有目的地去“想”,而不能只是当一个教书机器。反观我的“读书”生涯,早已止步在几年前,我已经好久没有安心坐下来品读一本书了,事多、工作忙、没时间……总是为自己找各种借口,浏览手机上的碎片信息却可以花去几个小时……王老的讲述让我重新认识到了自己的问题,是时候重新拿起书本来阅读了,相信在大量的阅读积累之下,我的语文课也会增添些许文化气息。</p> <p class="ql-block"> 晚上和张老师漫步苏州街头,抬头看见一轮圆月挂在天际,才发现今天刚好是农历十六日,一刹那间忽然懂得古人“月是故乡明”的感慨,忽而又想到家乡的教育,那些孩子既让人心疼,又让人无奈,他们好像永远听不懂老师苦口婆心的劝说,永远无法理解读书的重要性,这几天访学,每天课程安排十分紧凑,感触颇深。苏州是一座文化底蕴非常深厚的城市,苏州大学就像这座城市中的一座城,别致的建筑,参天的古树,浓郁的学术氛围,让人流连忘返……我多希望我们的孩子努力读书,早日走出山村,在大城市,在大学,有不一样的风景,有人生的另一种可能,不要只贪图眼前廉价的快乐,把眼光放长远!未来可期!</p> <p class="ql-block"> 22日下午到23日,没有课程安排,是老师们自由活动的时间。同行的几个红安的老师一起去了几处有名的景点。第一站,苏州博物馆。这里藏品丰富,建筑格局简约大气,苏州几千年的历史文化都浓缩在这个博物馆里,春秋时期的兵器,唐宋明清的器物,精美的首饰,别致的摆件……让人目不暇接。博物馆里有大片大片的竹林、鱼池,翠竹锦鲤,让这个庄重的地方多了些生气。出了博物馆来到了苏州最有名的园林——拙政园,亭台楼阁,小桥流水,青树翠蔓,荷叶连天……它符合你对园林的所有想象。在幽静的小路上走一走,似乎能洗去一生尘埃,让人沉醉在这自然的美色中,把世间所有琐碎全都忘怀,可谓一步一景,不由得想起叶圣陶老先生在《苏州园林》那一课说的,“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园中小溪里有许多悠游的野鸭,见人走近也不会惊飞,而是自顾自的整理着自己的羽毛,树上时不时传来几声鸟鸣,溪中的锦鲤皆若空游无所依,成群结队,等待着游人的喂食,这些可爱的小生灵就这样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地生活着,一天又一天……</p> <p class="ql-block">24日上午,来自昆山中学的于洁老师给我们带来了一节“特别”的课,与其说是课,还不如说是于老师执教三十一年心路历程的分享。于老师三十年如一日地用文字和学生、家长沟通,用亲子活动把家长、孩子和老师、学校的心紧紧相连,用一次次爱的行动让学生如沐春风,她是学生口中的“天使老师”,更是学生们的“妈妈”,她把叛逆的孩子变得温顺乖巧,把孤独的孩子变得阳光开朗,用爱去感化冷漠的心,所有的一切听起来好像一件件特别小的事,但所有的小事在坚持了几年甚至十几年、几十年之后就会变成一件伟大的事,于老师做到了,她走到哪里就把爱播撒在哪里。</p><p class="ql-block">于老师说,她一直主动要求带年级倒数第一的班,然后让这些班在最后一次考试时变成全年级第一,听起来像个神话,但听着于老师和学生间发生的点点滴滴我似乎懂得,于老师不是在要求学生考出成绩,而是在方方面面教育学生做一个阳光、有气质的人,做一个感恩父母的人,于老师言谈举止之间是那么优雅从容,短短一节课我都觉得自己的身心得以洗礼更何况是朝夕相处的学生,所以在于老师读学生“一月似锦”的信的时候,我能读懂和她短暂相处一个月的学生的那种幸运和遗憾,我的心情是“一课似锦”,作为一个青年老师,我多希望身边有这样一位堪称楷模的好老师的引导和鼓励。</p><p class="ql-block"> 教育归根结底是爱。我们却常常因走得太远而忘记了自己为什么出发,老师是来播撒爱的,而非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发号施令,只要心中有爱,每一个学生都会变得“可爱”,会像天使一样守护你。于老师和同学们的关系更像是默契的朋友,惺惺相惜,正因为于老师向学生付出了爱,所以她收获了满满的职业的幸福感,这些幸福感就更加鼓舞她去爱更多的学生。教师,首先要付出真心,去爱学生,尽自己所能去给学生最好的关心,这样是不是所有的老师都能收获职业的幸福感?</p><p class="ql-block">反思我的日常工作,处理学生问题的时候国过于简单粗暴,这样既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了也影响了自己的客堂教学,教学之路道阻且长,但我会逆流而上,以于老师为榜样激励自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