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寒露过,日带寒;立课堂,展风采。</p><p class="ql-block"> 为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推进数学学科雅实课堂建设,深入研讨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2021年10月11日—18日,中原区伏牛路小学举行了校级数学优质课评比活动。此次活动40岁及以下青年教师积极参与,秉承道德课堂理念,以单元整体教学为思考,积极探索实践,带来了一节节有思考、有亮点、有味道的精彩课堂。</p> <p class="ql-block"> 21节课涵盖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等各个知识领域。课堂上各位选手表现突出,活动精彩纷呈。优雅自信的仪态、生动准确的语言、新颖巧妙的设计,丰富有趣的活动,无一不体现了授课教师精湛的专业素养。老师们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和教具,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在想一想、说一说、做一做、展一展等环节中感受到知识的神奇与魅力,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 </p> <p class="ql-block"> 四年级乔晓会老师执教的《条形统计图》一课拉开了活动的帷幕。根据学生走路队的情况引入课题,在课堂中利用郑州地铁吉祥物——晶晶,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让孩子们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通过收集身边熟悉的事物,让孩子们感受到条形统计图直观、便于比较的特点。</p> <p class="ql-block"> 何琳老师执教的四年级《平均数》一课,应用生活场景“踢毽子”引入主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做裁判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就掌握了平均数的相关知识,从而理解平均数的含义,为学生积累了丰富的数学经验,学生从中收获满满。</p> <p class="ql-block"> 四年级贾凡博老师执教的《条形统计图》一课,以午餐供餐统计学生爱吃的菜品为导入,贴近实际生活,在教学过程中,以精炼的语言,引导学生对比条形统计图、统计表和象形图的特点,循循善诱,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让学生体会到获得知识的乐趣。</p> <p class="ql-block"> 四年级马梦楠老师执教的《条形统计图》一课,通过天气预报这样日常情景的视频导入,激发学生探索兴趣,展开课堂教学,回顾以前学过的统计方法,进行比较分析,感受条形统计图的直观清楚,简洁明了,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达到良好的课堂效果。</p> <p class="ql-block"> 四年级王艺芳老师执教的《垂直与平行》一课,通过谜语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性。课堂上注重以生为本,设计丰富多彩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p> <p class="ql-block"> 五年级张倩倩老师执教的《平行四边形面积》一课,通过“拼一拼”、“剪一剪”等环节让学生充分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通过举一反三能很好的解决实际问题,学生收获颇多。</p> <p class="ql-block"> 五年级李晓月老师执教的《三角形的面积》一课,充分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去思考,去猜测、去探究、去总结,让学生通过思维碰撞。借助拼、摆、算等环节,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结构,完善认知体系。</p> <p class="ql-block"> 五年级徐江静老师执教的《三角形的面积》一课让孩子们动手又动脑,引导学生借助几何直观,运用转化思想进行探索,发展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以未知转化为已知,促进学生知识的迁移和学习能力的提高。在学习中探索,在探索中学习。</p> <p class="ql-block"> 六年级曹丽娜老师执教的《圆的周长》一课,层次分明,重点突出,充分利用学具,让学生通过动手测量、小组合作,亲身经历探寻周长与直径的比值规律的过程,从而归纳周长公式。较好的突破本课的重难点——周长与直径间的关系。</p> <p class="ql-block"> 六年级马慧丽老师执教的《圆的认识》一课,以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圆引入,让学生感受到圆与众不同的曲线美,体会到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接着通过多种探究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性,从自主尝试画圆、同伴交流画圆到用圆规画圆,再到用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等方式探索圆的特征,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最后借助“车轮为什么是圆形的?车轴应装在哪里?”“如何帮助体育老师在操场上画圆”等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检验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p> <p class="ql-block"> 六年级刘艳艳老师执教的《百分数的认识》一课,注重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课中的百分数皆来源于生活。课堂上首先通过问答“你见过百分数吗?”让学生感受百分数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接着借助情境中的百分数直接教学百分数的读写,再从百分数的意义入手,利用数形结合的手段,层层深入地设计数学问题,来突破这节课的难点。</p> <p class="ql-block"> 六年级杨梦营老师执教的《圆的认识》一课,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以学生自己准备的圆片为素材,用圆规和尺子为研究工具,有目的、有意识安排学生用量一量、折一折、画一画的方法合作探究圆心、直径和半径之间的关系,启发学生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参加讨论,用耳去辨析,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的全过程,经历观察、操作类比归纳等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意识。</p> <p class="ql-block"> 六年级张玉霞老师执教的《数与形》一课,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活动,帮助学生借助“形”来直观感受与“数”之间的关系,体会有时“形”与“数”能互相解释,并能借助“形”解决一些与“数”有关的问题;培养学生通过数与形结合来分析思考问题,从而感悟数形结合的思想,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p> <p class="ql-block"> 六年级韩梦雅老师执教的《工程问题》一课整节课,以为“7.20”郑州特大暴雨进道路维修为情境,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课堂上采用独学、对学、群学的方式,课堂上学生带着自己的思考与组内其他同学进行讨论分析,在组长的引领下逐题讲解,组建学习共同体,让每个孩子都有表达的机会。并重视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分类,全班共同研究。充分体现了“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的理念。</p> <p class="ql-block"> 一年级陈静文老师执教的《认识钟表》这节课,在教学中以学生已经积累的认识钟表经验为起点,通过认一认,说一说等活动对学生已有的经验进行概括和提升,来学习新的知识。其次,由于时间和时刻都是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因此又结合拨一拨,找朋友等大量的操作活动,将抽象的时间特性转化为学生可见、可触摸、可理解的知识,帮助学生建立时间观念。</p> <p class="ql-block"> 一年级薛洁静老师执教的《分与合》将单元整体教学理念诠释得淋漓尽致,课堂上运用游戏引入,多种感官协助,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知识,用数形结合的方法体会有序思考,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充分理解分与合的意义。</p> <p class="ql-block"> 一年级陈晓燕老师执教的《第几》一课,以游戏导入,再通过科技馆购票图,让学生在数购票人次序的过程中感知自然数的另一个含义——序数,整节课寓教于乐,活泼灵动。</p> <p class="ql-block"> 二年级牛建芬老师执教的《乘法的初步认识》一课,用学生感兴趣的游乐场情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在熟悉的场景中熟练地列出加法算式,并总结解决问题的过程,发现加法算式中加数都相同的特点,初步感知几个几与同数连加的关系,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不断的探索发现最终理解乘法的意义。</p> <p class="ql-block"> 三年级董佳琼老师执教的《四边形》一课,在单元整体教学的理念下把探究长方形与正方形特点整合其中为,借助寻找学校篮球场上图形为素材,唤醒学生对已有知识的记忆,在对比观察、反例辩证引导学生认识到四边形的特点,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验证-结论的自主探究过程,关注了学生空间想象力的培养。</p> <p class="ql-block"> 三年级唐焕利老师执教的《集合》一课,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体验活动,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探究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充分的感知到模型的抽象再到算法的引出,学生在情景中感悟,在探索中理解,在活动中强化知识。整个过程水到渠成,环环相扣,课堂真实、朴实、扎实。</p> <p class="ql-block"> 三年级于婕主任执教的《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分数,是在整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生活中熟悉的分东西情景引入,把生活化的数学贯穿于整节课中,化数学问题为生活问题,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整节课充分体现了让孩子们自己动手探究学习,体现孩子主体理念。整个过程的教学衔接融洽,自然而不失智慧。</p> <p class="ql-block"> 反思与实践同样重要。课前,各教研组磨课、研讨——怎么上好一节课?让学习在课堂上真正发生;课后,大家自发聚在一起,思考、交流——分享教学中的得与失,怎么让课堂更出彩?</p> <p class="ql-block"> “宝剑锋从磨砺出”,于教学而言,每一次日常授课是磨砺,每一次教学比赛更是磨砺。此次赛课活动不仅给青年教师提供了展示自我风采的舞台,也是伏牛人“双减”政策下课堂教学的探索。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相信经过这次赛课活动,能快速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达到教师综合素质的整体提升。</p> <p class="ql-block"> 赛课,遇见更好的自己!教学之路漫漫,保持初心,竹杖芒鞋,淡淡走,缓缓行,教书且育人。</p> <p class="ql-block">文字:薛洁静 张玉霞</p><p class="ql-block">照片:数学教研组</p><p class="ql-block">编辑:马梦楠</p><p class="ql-block">审核:孙 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