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思课堂”教学管理的思考

江上白鸥

<br> 一、当前教学质量管理中存在的若干问题<br> (一)上课管理<br> 1.课堂教学没有明确的具体的学习目标。既不出示学习目标,也不总结学习目标,即使个别课堂出示学习目标,也仅仅是一种摆设,往往几个目标之间交叉、重合,没有内在的逻辑顺序。由于没有目标,学生的学习任务不明确,学习什么,学到什么程度,缺少具体的要求。导致课堂缺少计划,随意性大,没有中心,重点不突出,往往是内容过多,节奏过快,多数学生完不成基本的学习任务。教师只是按照课本的内容教学,而不是根据学情,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状态,特别是对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组织教学。这样的课堂,没有方向性,没有针对性,没有学习过程管理,严重缺少学情的现场调研、诊断。这样的课堂,有一个奇怪的逻辑,以为教师讲完了,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所以就会看到虎头蛇尾的课堂,看到严重压堂的课堂,看到学生严重溜号的课堂,看到听课者一脸严俊的课堂,看到课后仍在抱怨学生的说课,看到空泛无力的评课。由于没有学习目标管理课堂,造成了课堂教学的无序、失控、臃肿、浮华、散漫、拖沓。这实质上是教风的问题,缺失一种踏实的作风,一种老实的态度,一种认真的精神。<br> 2.课堂教学缺少指向学习目标驱动学习活动的问题引领。具体表现有五种:第一种是缺少学生活动的自问自答式,就是人们常说的满堂灌:教师习惯于以讲为主或基本以讲为主,把教师知道的课本内容加上自己的理解和无节制的扩展,不分主次的说给学生,教师自己讲的津津有味,只是要求学生一味的听,根本不考虑学生的感觉和反应,严重剥夺了学生的学习权利,挤占了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第二种是缺少深度思考的师生应答式,就是追求表面热闹的满堂问,课堂上有很多幼稚的浅思维的问题,只是简单的问句,从实质上看,不能称之为问题。这样的课堂,不仅学生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收获,而且拉低了学生的思维水平,课堂没有逻辑的力量,是空洞的苍白的,是最严重的教学浪费。第三种是把一些问题罗列堆砌在一起,问题间缺少必要的联系,往往是问题零乱,东问一句,西问一句,没有形成问题的链条,可以称之为随意性提问,单个问题具有一定的价值,但整体上游离于教学目标,反映出思维的混乱,影响教学的严谨性与教学目标的达成。第四种是问题的起点太高,与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经验距离太远,学生出现困惑迷茫,不知道从哪些角度回答问题,或不知道老师在问什么。第五种是问题的价值与思考解决的时间不匹配,很多教师往往只是形式上的提出问题,根本不注重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思考和解答,这种现象是最普遍的。这些现象的背后,是教师问题教学意识差,问题设计能力不足,反映出教师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重视不够。<br> 3.课堂教学缺少模拟生活场景或科学实验环境的情境创设。一是以课件代替课本,只是简单的把教学内容搬到白板上,影响学生对课本的阅读理解;二是以课件代替教师的示范指导,代替学生的学习活动,使学生成为简单的看客和观众,阻碍了真正的学习发生;三是以白板代替黑板,但是其功能作用发挥还不如黑板,不能起到突出教学重点、构建知识体系,揭示教学规律,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作用;四是以课件代替备课,一旦出现特殊情况,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五是课件内容过多,令学生眼花缭乱,冲淡了教学重点,挤占了学生自我学习时间。<br> 这些情况,反映出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还远远不够,需要从“必要”、“精当”、“高效”三个角度加以引导和规范。<br> (二)备课管理<br> 备课管理体现在教案质量上,教案质量基本反映出教师的工作作风、能力,反映出学校的教风。<br>教案的问题,主要是实用性差,不少教案根本起不到教学设计的作用。一是教学目标缺少精准度,不具备可操作可检测性,有些目标表述缺少学科专业性;二是缺少主要教学问题引领下的教学活动设计;三是缺少学法总结指导;四是教学反思流于形式。<br> 如何规范教案书写,确保基本要素的统一,使教案真正成为教学的预设,成为教师研究教学的成果,是校本教研的基础性工作,也是根本性工作,所以学校要制定教案规范,并进行培训指导。<br> (三)校本研修管理 <br> 学校的教研活动,除常规的备课外,主要是听评课和专题教研活动。听评课的问题,主要是不聚焦课堂教学目标。教师说课不是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而是泛泛的说教材、学生、课标、教法、过程等,评课也只是着眼于枝节问题,不是着眼于学习目标完成情况,即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效果。专题教研活动的主题不够突出,教研任务不明确,存在就课论课的现象,最后教研效果一般。<br> 二、加强教学质量管理的思考<br> (一)开展问题课堂反思,加强学思课堂基本理念培训指导与实践研究 <br> 学思结合的课堂,即学习与思考结合的课堂,这是一种以明确的学习目标为导向,以具体的学习问题为驱动,以丰富的学习情境为载体的课堂教学模式。<br> 基本内涵:目标导学——问题教学——情境学习.<br> 教学内容目标化,改变散漫化教学: 每一节课堂,必须出示明确的学习目标,以目标为主线贯穿教学始终,以目标为导向、以目标为引领,以目标为任务,以目标为检验。在这个过程中,确保学生学会,实现课堂教学当堂达标。<br> 教学目标问题化,改变灌输式教学: 要化知识能力目标为具体的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问题教学,一步步启发学生思考。在这个过程中,教会学生会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学科思想。<br> 教学问题情境化,改变僵硬化教学:要化问题为经验,把问题变为具体的活动,让学生在阅读、观察、实验等活动中经历体验,让课堂教学成为师生走进生活、探索科学与艺术的过程,在相互交流中享受学习的快乐。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乐学。<br> 开展“学习与思考课堂”建设,旨在引领广大教师回归课堂教学的本质,深刻把握教与学的关系,树立“教为学服务”的基本理念,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在课堂教学中处于支配地位,切实改变传统教学以教为中心、忽视学生主体活动、课堂教学只关注少数学生的教学方式,使“学习过程与方法”成为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用问题教学激活学生的思维,以情境教学改善学生的课堂生活,进而极大提高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度、深刻度、幸福度。<br> 解决的主要问题是:1学习目标不明确、不集中;2.教师教学行为占用大量课堂时间;3.学习活动简单、机械,缺少体验探究;4.学习过程碎片化、表面化;5.思维能力培养处于边缘地位。<br> 学思课堂,本质是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的学习状态、过程与效果,摒弃一切虚假学习的现象,关注学习内容的思辨价值与学习形式的有效。重点是建构有意义的教学,使课堂活动围绕基本的教学目标,成为真正的学习行为。难点是遵循“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教学理念,让学习活动成为思维提升的载体,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br> 为此,需要进行五个方面的有效转变。一是变“教堂”为“学堂”,切实改变教师不研究学情,不研究教材,不创设课程,单凭已有知识与教学经验,以自我认知、自我表现、自我评价为中心的一元化教学状态;二是变“课本”为“学本”,让学生成为课本的第一读者而不是教师手中的“圣经”,使阅读课本成为教学的基础和基本学习方式,使预习成为课堂教学的常态,尊重并相信学生基本的信息处理能力,在此基础上,教师建设课程,汲取生活元素注入课本为教材,进而深化教学;三是变教材学习为目标导学,建构系列学习目标,形成课堂教学的任务驱动,使学习活动主题化、序列化,使课堂教学成为学科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建构课与课之间具有内在学科逻辑的教学系统;四是变案例讲解为问题教学,改变教学不注重思维能力培养的痼疾,以学科思想统领教学,以学法指导和学习规律总结为教学归宿,培养学生的领悟能力;五是变机械记忆为情境学习,改变课堂教学单调枯燥的面貌,采取多种手段与方法,建设模拟生活情景,创设有趣有益的智力生活。<br> <br> (二)加强问题教案反思,以学思课堂要求规范教案书写<br>学思课堂教案特点:1.目标集中、具体,指向学生的学习任务,这节课到底要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清清楚楚,绝不含糊,为什么是这样的目标?有充分的学情依据、教材依据、课标依据。在整个教学工程中,从始至终都以目标管理教学活动,绝不散漫,把目标的设计作为教学设计的根本;2.以教学问题,层层递进,推进教学活动,每一个教学问题都指向教学目标,具有一定的内涵和思考价值,既是学生通过思考能够完成的,又需要认真动脑、需要讨论才能解决,几个教学问题之间,具有环环相扣的关系,形成不断深化的问题链。问的有知识,问的有能力,问的有思想。把问题的设计作为教学设计的重点。3.以教学活动完成学习任务,这个教学活动,就是学生学习的方式、方法、途径、手段,通过设置生活情境、模拟生活情境、设置科学探索情境,使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运用中学习,在实践创造中学习。<br> 从一个教师的教案可以看出一个老师伏案工作的身影,看出这个老师具备的学科知识与思想。<br>今后很长一个时期,教案设计仍是教学视导、督导的一个重点,各校要依据《农安县办学基本要求》中教案书写的标准,重点突出学思课堂三要素,对教师的教案规范管理。<br> (三) 克服教学活动的形式主义,以学思课堂理念统领校本研修<br> “会诊制”活动,我们在视导中感受到的普遍是实效性不强。主要体现在:在理念上,背离以学论教的思想,学思课堂的主旨体现不充分。1.不是从学习目标的完成情况评价教学活动,很少注重学生的学习状态与效果。2.不善于聚焦问题教学的得失,只在具体的教学内容点上进行评价。3.很少关注学习情境的创设。在方法上,诊断性不强。1.缺少对典型案例的分析。肯定或否定,只是贴一个简单的标签,好或不好,没有准确的定性描述,观点是什么?支撑观点的具体教学行为是怎样的?2.缺少与自身教学实际的联系,不善于在比较中分析典型教学案例与自己教学实践的异同。3.缺少具有一定内涵的结论性评价。往往是各位老师各说各的,最后究竟应该如何教学?缺少深度系统的总结指导。<br> 这些问题,从表面上看,是教师的认识问题,水平问题,其实是会诊活动缺少一个明确的主题,从课堂教学观察起,会诊者只是就课看课,没有从学思课堂的角度集中观察思考一个特定的问题,导致观察点的分散与会诊主题的缺失。<br> 至于“反思制”,一般来看,处于一种半停滞状态。日常教学的课后反思,最有效益,但在教师教案上多为空白。在教学会诊中,教师的说课,反思的思辨性也不强,往往是对教学过程的回顾,而不是指向课堂缺点或优点的案例式分析。课堂教学反思,是校本研修中教师自主研修的基本形式,只有通过备课——上课——反思,才能促进教学问题的解决,学会反思,要从骨干教师入手,要督促骨干教师养成习惯。<br> <br> <br> 农安县教师进修学校<br> <br> 毕业学<br><br>

教学

学习

课堂

课堂教学

学生

目标

问题

教师

教案

缺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