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骨质疏松日知识科普

seaso

<h3>  2021年10月20日是世界骨质疏松日,我国的主题是:骨量早筛查,骨折早预防。旨在更为细致地指引公众认识骨量,早筛查以尽早预防和治疗。为加强广大群众的自我保健意识,建立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同时呼吁大家重视日益加重的老龄化进程与相关慢性疾病的防治,进行一些骨质疏松知识的科普和信息传递。</h3> <h3>  骨质疏松是指骨骼在显微镜下呈蜂窝状,与正常健康骨骼相比,骨质孔隙大,骨骼密度和骨量出现下降,以致骨的脆性增高、骨折危险性增加的一种全身性骨病。它的发生发展比较隐匿,多数情况下只有发生骨折后才引起大家的注意。</h3> <h3>1、体内性激素水平降<br>  导致骨质疏松的激素主要有8种,雌性激素、雄性激素、甲状腺激素、甲状旁腺激素、降钙素、活性维生素D、皮质类固醇激素及生长激素。在这些激素中,性激素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尤其对妇女的影响更为明显。<br>2、钙和维生素D的摄入量不足<br>  人们吃过多高蛋白、高盐分食物或长期低钙饮食(平均每天低于400毫克)或钙吸收障碍,导致维生素及矿物质微量元素摄入不足,营养不良的人易患骨质疏松症。<br>3、缺乏运体力活动和身体锻练<br>  在一定的外力作用下,骨骼的密度会增加,骨密质的厚度和骨小梁的密度、数量和质量都会增加,反之骨骼将会出现骨质疏松现象,户外活动少、少晒太阳,嗜烟、过度饮酒及长期过量饮用咖啡者都易患骨质疏松症。</h3> <h3>1、疼痛:疼痛是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症状,以腰背痛多见,占疼痛患者中的70%~80%。疼痛沿脊柱向两侧扩散,仰卧或坐位时疼痛减轻,直立时后伸或久立、久坐时疼痛加剧,弯腰、咳嗽、大便用力时加重。一般骨量丢失12%以上时即可出现骨痛。老年骨质疏松症时,椎体压缩变形,脊柱前屈,肌肉疲劳甚至痉挛,产生疼痛。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亦可产生急性疼痛,相应部位的脊柱棘突可有强烈压痛及叩击痛。若压迫相应的脊神经可产生四肢放射痛、双下肢感觉运动障碍、肋间神经痛、胸骨后疼痛等。若压迫脊髓、马尾神经还会影响膀胱、直肠功能。2、驼背、身长缩短:脊椎椎体前部负重量大,尤其第11、12胸椎及第3腰椎,负荷量更大,容易压缩变形,使脊椎前倾,形成驼背。随着年龄增长,骨质疏松加重,驼背曲度加大。此外,老年人骨质疏松时,椎体压缩,每椎体缩短2毫米左右,身长平均缩短3~6厘米。3、骨折:骨折是退行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h3> <h3>  骨质疏松素有“沉默的疾病”之称,是导致疼痛、行动不便、造成骨折并危及生命的潜在因素。<br>  随着我国进入老龄社会,骨质疏松如同高血压、糖尿病一样,发病率和患病率也大大提高。我国首次骨质疏松流行病学调查显示,5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为20%,46%的人群已经出现骨量减少;65岁以上老年女性患病率为51.6%、男性患病率为10.7%。骨质疏松患者是发生脆性骨折的高危人群,将面临髋部、腕部、椎体等多处脆性骨折威胁。当骨密度严重降低时,连咳嗽、开窗、弯腰端水这样的小动作也可能导致骨折。与骨质疏松密切相关的骨折,即非暴力下的骨折,通常称为骨质疏松性骨折。<br></h3> <h3>1、补充钙元素 摄入足够量的钙剂,帮助构建强健骨骼,保持日后骨骼健康。当绿色蔬菜和其他食物含钙量较少时,应在一日三餐中多吃含钙量高的食物,如牛奶、奶制品、虾皮、虾米、鱼(特别是海鱼)、动物骨、芝麻酱、豆类及其制品、蛋类等。同时,根据需要补充适量的钙剂,以满足骨骼需要。若您需要摄入钙剂,请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适合您的钙剂。<br>2、适量补充维生素D 机体要在维生素D的帮助下才能很好地吸收钙。食用富含维生素D的食品,比如鸡蛋黄、肝脏、强化奶以及鲭鱼、大马哈鱼、金枪鱼之类的鱼脂肪;在做好防晒的同时,让皮肤多接触阳光,这样可使机体自动产生更多的维生素D。请在医生的帮助下,通过血液检查,了解自己是否缺乏维生素D。3、注意营养均衡 均衡的饮食离不开水果和蔬菜。平时注意多吃水果蔬菜,减少盐(钠)或咖啡的摄入,因为它们会引发体骨流失。<br>4、加强锻炼 活动筋骨强健骨骼。对于那些喜欢长期卧床或不爱锻炼的人,患骨质疏松的风险会比正常人高。所以,每周需要锻炼至少2.5小时,尝试让自己每天都调配出时间进行锻炼。<br>5、戒烟与限酒 请不要吸烟或过度饮酒。<br>6、预防跌倒 许多人跌倒后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骨损伤,所以预防跌倒很重要。</h3> <h3>  专家建议50岁以上人员每年进行一次骨密度检测,我院已开展骨密度检查项目,有需要者可联系体检科进行预约。 预防骨质疏松,从今天开始,从我们开始,从我们的身边人开始!</h3> <h3>  图文:姬雪梅<br> 审核:李俊军</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