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炎帝陵,位于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鹿原镇鹿原陂,西濒斜獭水,炎帝陵自宋乾德五年(967年)建庙之后,已有千余年历史,随着历代王朝的兴衰更替,炎帝庙也历尽沧桑,屡毁屡建。炎帝陵核心景区面积5平方千米,总规划面积102.5平方千米。</p> <p class="ql-block">炎帝陵是中华民族始祖炎帝神农氏的安息地,享有“神州第一陵”之誉,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湖南省十大文化遗产并入选《中国国家自然遗产、自然与文化双遗产预备名录》“炎帝陵祭典”系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并成功入选“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十大根亲文化盛事”。</p> <p class="ql-block">炎帝陵由祭祀区、拜谒区、缅怀区等三大功能区,由炎帝陵殿、神农大殿、神农园、阙门、华夏广场、福林、圣德林、皇山碑林、炎帝陵牌坊等80多处自然和人文景观组成。</p> <p class="ql-block">午门前的这颗千年银杏,连理双开,夕阳穿树透露眩目迷人</p> <p class="ql-block">炎帝陵与黄帝陵并称天下无二</p> <p class="ql-block">相传炎帝神农氏“生于烈山”,“长于姜水”,葬于“长沙茶乡之尾”即今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的炎帝陵。晋代皇甫谧所著的《帝王世纪》记载:炎帝神农氏“在位一百二十年而崩,葬长沙”。宋代罗泌所著的《路史》记载:炎帝神农氏“崩葬长沙茶乡之尾,是曰茶陵,所谓天子墓者。”王象之编著的南宋地理总志《舆地纪胜》记载更为具体:“炎帝墓在茶陵县南一百里康乐乡白鹿原”。</p> <p class="ql-block">庄严肃穆的炎帝陵神农大殿,雄伟的炎帝石雕祀像两旁矗立着一幅对联“到此有怀崇始祖,问谁无愧是龙人”,寄托了海内外炎黄子孙对民族始祖的无限崇敬与怀念。</p> <p class="ql-block">拜谒完炎帝陵墓,沿边侧红墙款步前行,两侧廊下都是御碑,正中之后是九鼎台,正后方是御碑林,再后就是传音壁!从右侧御碑廊一路看去,两朝历代君王皇帝无不敬仰推崇,整个大院宽旷,典雅,庄重,威严,满目之处尽是绿色,给我的联想就是象征着人类始祖的炎帝的炎黄子孙们络绎不绝,生命不息!</p> <p class="ql-block">炎帝神农氏是中华民族万世景仰的人文初祖。炎帝陵“上古有墓”,据《帝王世纪》《路史》等古籍记载,炎帝“崩葬长沙茶乡之尾”;“西汉有陵”,西汉初年,即建有炎帝陵;“唐有奉祀”,唐代时,建有佛寺“唐兴寺”,陵前“时有奉祀”;“宋建陵庙”,宋太祖赵匡胤登基后遣使访察古帝王陵,于乾德五年(公元967年)“立庙陵前,肖像而祀”“三岁一举,率以为常”,遂成定例;“明定形制”,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朱元璋诏命遍修历代帝王陵寝,形成午门、行礼亭、正殿、墓冢四进格局,奠定了炎帝陵基本形制;“一脉相承”,历朝历代,炎帝陵祭祀从未中断,仅有史可查的官方祭祀,北宋50余次,明代15次,清代38次,俎豆馨香,绵延至今。</p> <p class="ql-block">胡耀邦为炎帝墓题词(胡曾任湘潭市委第一书记)</p> <p class="ql-block">炎帝陵西汉有陵,唐代奉祀以昌,宋乾德五年“立庙陵前,肖像而祀”、“三岁一举,率以为常”,形成定例。北宋在位150余年中祭祀50多次,元明两代祭祀活动不断,清代更频繁隆重,极一时之盛。历代王朝祭祀碑文多达53通,其他碑碣石刻20余通。数千年来,炎帝一直活在人们心中,俎豆馨香,延绵不断。从官到私,无不推崇敬仰!</p> <p class="ql-block">炎帝神农氏是中华农耕文化的创始者,为中华民族的始兴和繁衍作出了开创性的伟大贡献。他始作耒耜,教民耕种;遍尝百草,发明医药;织麻为布,制作衣裳;日中为市,首倡交易;耕而作陶,始造明堂;削桐为琴,始作蜡祭;弦木为弧,剡木为矢,以威天下。炎帝坚忍不拔的开拓精神、百折不挠的创新精神、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中华民族长盛不衰的力量源泉。炎帝晚年为民治病,采药来到湖南,日遇七十毒而不缀,最终因误尝“断肠草”而崩葬“长沙茶乡之尾”,即今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鹿原镇鹿原陂。</p><p class="ql-block">炎帝陵随着历代王朝兴衰更替,炎帝陵庙历尽苍桑,屡毁屡建。有历史记载的较大的修葺有:宋代一次,明代三次,清代九次,民国四次。最近大规模修葺始于1986年,1988年10月陵殿修复竣工。修复后的炎帝陵按清皇宫建筑格局布置,陵殿共分四进,一进为午门,二进为行礼亭,三进为主殿,四进为墓碑亭,亭后为墓冢。现已恢复和新建开放的自然、人文景观共有40余处,主要有炎帝陵殿、御碑园、皇山碑林、天使公馆、圣火台、神农大殿、朝觐广场、圣德林、福林、神农大桥、福桥、白鹭亭、崇德坊、鹿原陂、龙脑石、龙爪石、洗药池、“邑有圣陵”摩崖石刻、阙门、五谷柱、鹰鹿广场、永丰台、八卦广场、九鼎九簋等名胜古迹。</p> <p class="ql-block">神农果树绿意盎然</p> <p class="ql-block">龙爪石位于炎帝陵殿前山脚下的水岸边,巨石临江,状似龙爪。传说当年炎帝灵柩水运至此,江水翻腾,雷声大作,一阵湍急旋涡,将炎帝灵柩沉入水底,卷入石穴。</p><p class="ql-block">原来是水中的金龙为感炎帝救治之恩遂跃出水面,将炎帝请至龙宫作客。后来天上玉帝为惩罚金龙无理,用圣旨罚金龙化为石龙。龙头化为龙脑石,龙爪化为龙爪石。至今龙脑石、龙爪石风韵犹存,巨大的龙爪兀立江边,栩栩如生。</p> <p class="ql-block">炎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之一又称赤帝、烈山氏,距今约四千多年前生于姜水之岸(今陕西宝鸡一带)。他与黄帝结盟并逐渐形成了华夏族,这才有了今天的炎黄子孙。</p><p class="ql-block">相传其母名女登,一日游华阳,被神龙绕身,感应而孕,生下炎帝。传说炎帝人身牛首,头上有角。炎帝生于烈山石室,长于姜水,有圣德,以火德王,故号炎帝。炎帝少而聪颖,三天能说话,五天能走路,三年知稼穑之事。他一生为百姓办了许多好事:教百姓耕作,百姓得以丰食足衣;为了让百姓不受病疾之苦,他尝遍了各种药材,以致自己一日中七十次毒。他又作乐器,让百姓懂得礼仪,为后世所称道。</p> <p class="ql-block">中国人称自己为“炎黄子孙”,相传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是炎帝和黄帝。大约五千年前,我国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城一带有着许多氏族部落,炎帝和黄帝是其中最有名的两位首领,他们的部落经过长时间的冲突和融合,形成了伟大的中华民族。</p> <p class="ql-block">我们一行四人冒着浓雾离开井冈山茨坪,穿越崇山峻岭驱车近百公里,由江西省进入湖南省炎帝陵拜谒中华人文始祖,进门伊始即无不为炎陵的宏大规模震撼且赞叹不已!</p> <p class="ql-block">相濡以沫 且携手游历于锦绣山河与江湖</p> <p class="ql-block">寿比南山银杏</p> <p class="ql-block">且行且珍惜能行走的时光</p> <p class="ql-block">两岸三地一家亲</p> <p class="ql-block">顶礼膜拜颂先祖</p> <p class="ql-block">心情舒爽人自然</p> <p class="ql-block">一道登山涉水的兄弟</p> <p class="ql-block">福如东海且行且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