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辛未之春,避开喧嚣,携妻、子、老人 前往被誉为"南方民间故宫"、"客家庄园"的 培田古村落。时值百媚千红,落英缤纷,我 们沿着石板小道,来到"恩荣"牌坊前,顿时 为光绪御前侍卫,武进士吴拔桢的荣光所折 服,它与村北文进士吴昌同的"乐善好施"牌 坊遥相呼应,真乃文武竞秀,积善济人!进 入古村,有如穿越八百年前明清时期,我等 且做一回与世隔绝的村氓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向北踱进"三台拱瑞"民居,中有九厅十 八井,乃中原迁徙到闽地的先人创造,是典 型的客家建筑模式,它以防御性为特点,气 势恢宏。厅前摆放着元霄节游大龙活动的龙 身,制作精美,栩栩如生,让人联想到客家 人游大龙的盛况。继续往北是敦朴堂,它已 作为传承先祖文化的体验馆,里面有客 家 人先人纺织、染布、奏乐、印刷等古代器 具,可供游人动手体验。儿子带着强烈的好 奇心流连于此,对雕版印刷特别感兴趣。他 在民间艺人的指点下,铺墨、覆纸、刷印, 每道工序做得有板有眼。转眼间,"培田村 明清地图","雕版印刷珍藏版"印制成功, 最后 刻上"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印章,仔细 收好,儿子如获至宝。对于毛糙好动的儿 子,体验能认真至此,着实让我欣慰至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位于村中心的吴家大院,是培田古村落 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九厅十八井的经典。内 有六个独立院落,房二十四间,给人以"庭 院深深深几许"的错落感。厚厚的木门,旧 旧的地板,红红的灯笼,以及空旷的客厅和 雅致的院落,仍给人以富丽堂皇之感。门上 牌匾刻着精美的"诗礼传家"四字,左右刻着 对联"得好友来如对月,有奇书读胜看花", 足见大院诗礼成风。其中"灼其堂"供奉着孔 圣人像,左厅内备有笔墨纸砚,喜好书画的 游人,跃跃欲试,欣然泼墨。我也自失其 间,附庸风雅,写拙作一幅,以作心底自 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绕过吴家大院后南侧,是培田古戏台,戏 台四面翘起,古朴典雅,原汁原味。两侧书 曰"几出剧情历百转岁月,数尺戏台容万里 江山"。如若揭开尘封的岁月,可以想见明 清时达官贵人及普通村民看戏时的繁华景 象。此刻,调皮爱唱的儿子已捷足先登,窜 上戏台,手持刚买的"尚方宝剑",从"将 出"内出来,唱一句"蓝脸的窦尔敦盗御 马…",唱腔可笑,然后滑稽的比划一番, 引得一阵快乐的哄笑。我赶忙按下快门,留 下他快乐表演的一幕,他却从"相入"处溜进 后台去了。嘻,平日羞于表演的儿子也穿越 时空,过足了戏瘾哪。</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从古戏台折返至东 面,有一个女子学堂,这是当时妇女学文化 和生产知识的地方,里面收藏了剪纸、耒、 耙等生产工具。南墙上"可谈风月"四字赫然 在目。《梁书.徐勉传》有"今夕止可谈风 月,不宜谈公事"的记载,此情此境,谁还 去谈及平日里瞎忙的事呢?真如朱自清先生 所言,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何 等恬适! 继续踱步往北,一条千米古街展现在眼 前,一例的石板小道,道旁小渠流水溅溅, 两面皆为留有岁月印痕的店铺,有茶有米有 布。如今,很多店里摆上旅游制品,琳琅满 目,让人想见古街当年的繁荣。其中不乏有 著名的公祠,如衍庆堂,文公祠,衡公祠, 务本堂等。给我印象最深的当属文公祠和务 本堂。文公祠建筑风格独特,堪称奇葩,其 风格被现代建筑传承。据说,上海世博会中 国馆就是依其建筑特点而造。务本堂,即清 光绪武将吴拔祯故居,我们怀着敬意仰 望"进士弟"牌匾,来到院内,里面供奉吴将 军及其后代名人的图像,上有牌匾曰"务本 堂",左右刻有光绪帝御赐,由王義之手书 的对联:"文章移造化,忠孝作良图"。能在此 欣赏王義之俊秀飘逸的墨宝,足见主人身份 的显赫。天井里有方块大石,300多斤重, 系吴将军练武所用,据说他能将其举过头 顶,游人中有壮如牛者,试图举石,怎奈屡 试不成,可见吴将军之神勇。漫步于古街石 板小道,时有"山重水覆","柳暗花明"之境 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其时,细雨绵绵,石径微润,更添村落 亘古韵味,我们游兴不减,痴痴流连,顿 生"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之感,更有“不知 今夕是何年"的洒脱… 美哉,培田古村落!是为记。</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