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从大院搬出来后,到饭堂吃饭的次数屈指可数,不是因为饭堂的饭不好吃,而是因为懒,只为了常年养成的午觉习惯,懒得不想走这一段路,以节省二十分钟时间在午觉上。 XH中心是一座写字楼,从两年前搬来至今,眼看着楼上的人一天比一天多,这从日渐繁忙的电梯一看便知。上下班的时间,一楼大厅黑压压的一片人头,一梯人上去,运气不好挤不上去的人嘴里无声嘟囔几句,还是要无奈的退出去等下一班电梯的到来。还好自己每天来的比较早,很少为了乘电梯排队而木乱、置气。 人多了吃饭的人就多了,于是就提高了XH中心对面餐馆的经济效益。面馆也好、川菜馆也罢,一到午餐时间,店里面人满为患,有时找张桌子都得排队等好长时间,好在JK的城管执法很人性化,餐馆老板占了道经营也未被掀桌子驱赶,官商矛盾几乎为零,对消费者来讲真是一件幸事。 <p class="ql-block">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陕西人,我爱吃面,尤其爱吃陕西做法的面,这得于陕西的面食文化,得于三千多万老陕对陕西面食文化的传承。“八百里秦川尘土飞扬,三千万老陕怒吼秦腔,吃一碗燃面喜气洋洋,没有辣子嘟嘟囔囔”。放眼全国,陕西面食是出了名的,陕西人爱吃面,也是出了名的。单不说西安人气榜上的柳巷面和马虎面,就说窝在街角嘎啦里苍蝇馆子的油泼辣子biangbiang面、拉条子和永丰岐山臊子面,饭点想起来就让人咽口水。体会不到这个滋味的外地朋友,可以重温《人民的名义》中侯勇吃面桥段和《装台》中张嘉益吃面桥段恶补。</p> 西安的面,好吃不贵,耐饥,不像米食之类的,充其量只能把人“哄上坡”。都说陕西人实在,喜欢面食就是其性情的真实反映,对面食就像对朋友,讲究而不将就,辣子少了提意见,没有蒜了发脾气,爽直的人,都是这毛病。 <p class="ql-block">于是乎,西安城背街小巷里的面馆,不管什么时候都比川菜馆多。如果把这些面馆视为绿叶,那么为数不多的川菜馆绝对是绿叶簇拥下的红花。马路对面的中式快餐(川菜馆)就是一朵。21样川菜任你选,米饭不限任你吃,鲜汤不限任你喝,味道好、价格低、速度快,很受打工族和年轻人青睐。吃惯了面食,偶尔换换口味也是不错的,要不过度超量的碳水化合物只会使大腹更加便便(念pián不念biàn)。</p> 相比其他地方的菜系,川菜绝对是西安人除了陕菜之外首选菜系,相比鲁菜的“爆”和“烧”,川菜又“麻”又“辣”,适合西安人的口味;相比杭帮菜的“淡”和“甜”,川菜味道偏重,和陕菜有些相似;相比粤菜的“鲜”和“贵”,川菜的价格更加亲民。所以,西安街头的川菜馆和面馆相得益彰、优势互补,已成为老陕们的食谱必备,自己食用也好,招亲待友也罢,不伤大雅、不掉面子,这本是人与人之间本应该有的样子。 正所谓:<br>千年帝都遍地面食吃面结缘;<br>天府之国满川麻辣越辣越馋。<br>吃货福地。<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