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颐和园很美,无论在春夏秋冬什么时候去,你都会感受到它不同的美。</p><p class="ql-block">大风刮过后的周日,这是一个天气晴好的秋日。</p><p class="ql-block">我俩又一次去了次颐和园。</p><p class="ql-block">这次是在新建宫门下的公交车。</p><p class="ql-block">新建宫门,网上有人介绍,它是光绪17年为方便皇帝皇后进出,把围墙开了个门。</p><p class="ql-block">一进门,没有像其它宫门前有牌楼什么的,映入眼前的就是闻名的十七孔桥。</p> <p class="ql-block">秋天是北京最美的季节,一大群学画画的小朋友过来来写生。</p> <p class="ql-block">这是头乾隆二十年造的铜牛。</p> <p class="ql-block">美术旅行团的小朋友们,排队去南如意门那边写生石桥。</p> <p class="ql-block">今天我们沿着昆明湖畔游玩。</p><p class="ql-block">向南,来到廓如亭,它位于颐和园新建宫门以南的东堤上,俗名又叫八方亭,始建于乾隆十七年(1752年),光绪时重修。</p><p class="ql-block">边上的说明,介绍说廓如亭是全国古建筑亭阁中最大的亭。</p> <p class="ql-block">十七孔桥通向湖心岛,这次不过桥了。</p><p class="ql-block">十七孔桥是颐和园中著名的景点之一。它东连廓如亭,西接南湖岛,长150米,堪称中国园林中最大的桥梁。</p> <p class="ql-block">沿着昆明湖边散步,秋风轻轻的吹拂着芦苇,景色很美。</p> <p class="ql-block">近南如意门。</p><p class="ql-block">这座石拱桥叫绣漪桥(又称罗锅桥)。在清代,帝后来颐和园时,经常从西直门外倚虹堂或乐善园(动物园)乘船,从绣漪桥下进入昆明湖。绣漪桥为高拱单孔桥,满足了行船的要求。</p> <p class="ql-block">颐和园园外的河中,有好多野泳的北京土著。</p> <p class="ql-block">与我们一同进来的小朋友就在绣漪桥边写生了。</p> <p class="ql-block">沿昆明湖南岸去西堤。</p> <p class="ql-block">北京的生态环境现在很好,许多市内公园的湖泊里,有好多野鸭,鸳鸯等鸟类。</p> <p class="ql-block">西堤是仿制杭州苏堤的。</p><p class="ql-block">西堤,是颐和园昆明湖中一道自西北逶迤向东南的长堤。西湖苏堤上有六座桥,西堤上也共计有六座有名字的桥。就连苏堤沿岸种的柳树也复制到了昆明湖的西堤。还有十九株当年的柳树依然在景色妖娆的西堤。但不一样的是苏堤是笔直的,而西堤是蜿蜒曲折的。</p> <p class="ql-block">柳桥,西堤上的第一座桥。</p><p class="ql-block">网上介绍,柳桥始建于乾隆年间,光绪时重建。唐朝诗人白居易有一句诗:“柳桥晴有絮”。意思是绿柳荫中的桥上,晴天有柳絮飘飞。因为西堤上遍植垂柳,这座桥也是掩映在柳色之中,所以名为柳桥。柳桥也是一座屋桥,桥亭为重檐歇山元宝脊。</p> <p class="ql-block">柳桥屋顶上做窝的小麻雀。</p> <p class="ql-block">练桥和柳桥之间的景明楼,由主楼和两座配楼组成。始建于1750年。</p><p class="ql-block">网上介绍,乾隆皇帝用“景明”二字作楼名,一方面是景明楼具有“柳绿桃红、岸芷汀香”的春和佳景,另一方面是借《岳阳楼记》中的警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让自己在游娱之中“偷闲略赏还知愧”,“后了先忧缅前贤”。</p> <p class="ql-block">练桥。</p><p class="ql-block">练是白色的丝绸,因为这座桥架在像白练一样的水面上,所以名为练桥。桥亭为重檐四角攒尖顶。</p> <p class="ql-block">镜桥</p> <p class="ql-block">玉带桥,是颐和园西堤六桥中最美的一座。</p><p class="ql-block">我国各地有许多桥梁名叫“玉带桥”。其中最著名的一座就是颐和园昆明湖西堤上的,它建于清乾隆年间(公元1736-1795年)。</p><p class="ql-block">该桥单孔净跨11.38米,矢高约7.5米,全部用玉石琢成,桥面是双反向曲线,组成波形线桥型,配有精制白石栏板,显得格外富丽堂皇。</p> <p class="ql-block">豳风桥,与农业有关的,因为在这座桥的西部原来还有耕织图、机织房、络丝房、水村居一组模仿江南农村景色的景点。</p><p class="ql-block">豳这字不好读,我查了一下。读作bīn,音宾。</p> <p class="ql-block">西堤上的最后一座界湖桥。</p> <p class="ql-block">颐和园和六大城关之一,宿云檐城关。</p> <p class="ql-block">清晏舫,俗称石舫,在长廊西端湖边,是一条大石船,寓“海清河晏”之意,是颐和园唯一带有西洋风格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石舫前写生的学生。</p> <p class="ql-block">今天游客特别多,到处都是团队。特别是小朋友团队也很多。</p> <p class="ql-block">参观佛香阁。</p><p class="ql-block">佛香阁是颐和园的主体建筑。</p><p class="ql-block">佛香阁建筑在万寿山前山高20米的方形台基上,南面昆明湖,背靠智慧海,以它为中心的各建筑群严整而对称地向两翼展开,形成众星拱月之势,气派相当宏伟。佛香阁高41米,8面3层4重檐,阁内有8根巨大铁梨木擎天柱,结构相当复杂,为古典建筑精品。</p> <p class="ql-block">出佛香阁,在颐和园的长廊里游览。</p> <p class="ql-block">今天游人太多了。</p> <p class="ql-block">参观德和园。</p><p class="ql-block">来过好几次颐和园了,东宫门到北宫门这边的颐和园主要景区都快很熟了,但记忆中,以前还真没去过德和园。</p> <p class="ql-block">德和园是一组专为慈禧看戏修建的大型建筑群,由大戏楼和与之相连的两层扮戏楼、颐乐殿、看戏廊等组成。 园中的三层大戏楼高 21 米,称福禄寿三台,是中国现存最大的一座古戏台。正对大戏楼的是颐乐殿,是为慈禧看戏而建的。</p> <p class="ql-block">坐在看戏廊上体验王公大臣的看戏享受,比比现代的万达影院,国家剧院,那真是差得远了。</p> <p class="ql-block">仁寿殿。</p> <p class="ql-block">在东宫门出来,准备回家。</p><p class="ql-block">今天,绕昆明湖几乎走了一圈,手机步行记录有一万四千步。</p><p class="ql-block">颐和园景太多,每次来都有不同的收获。今天走的主要是西堤,如果春天来就美了,秋天里,就当健身步行了。</p> <p class="ql-block">出东宫门,路上北京特色的胡同游的三轮车队又出现了,但这里的车队,没胡同可钻,专带游客到圆明园,清华,北大这一线游览的,可惜疫情,现在的北大清华都进不进去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