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作者:苏雨潇</p><p class="ql-block">自由撰稿人</p><p class="ql-block">95后重庆妹儿</p><p class="ql-block">历史文化,文物古迹爱好者</p><p class="ql-block">重庆市文物保护志愿者,旗手</p><p class="ql-block">重庆市沙坪坝区文物巡查队员</p> <p class="ql-block">前段时间,我去了井口老街,已经完全拆除。近期两次走进同兴老街,记录下这难以忘怀的时光记忆。</p><p class="ql-block">同兴老街,位于重庆市北碚区童家溪镇,东临歌乐山,西接嘉陵江,在北碚区与沙坪坝区井口镇的交界处,和井口老街一样,因地形原因,位于嘉陵江边,明末清初就有人在此居住。老街有两座古桥,一口古井,一个水码头,一座优秀历史建筑同兴公社社员食堂。</p><p class="ql-block">老街的主路像一根鱼骨,主街道延伸到远处,许多小路与小巷与之连接,让第一次来的人,有一种进入迷宫的感觉。在过去那个公路铁路交通运输不是那么发达的情况下,水运就是人们出行的主要交通方式。明末清初,同兴老街逐步兴旺起来,老街的那两颗巨大的黄桷树,还有那两座清代古桥,便是同兴老街最好的历史见证。</p><p class="ql-block">此地为何叫同兴呢?原来,在清朝末年,当地人共同集资修建了一座“川主庙”老百姓就以“共同集资兴建”的寓意,取名为同兴,此地因此得名同兴场。 如今庙宇已经破败,庙坝子的戏台也早就拆没,唯独两棵巨大的黄桷树撑开了绿色的巨伞守护着老街。</p> <p class="ql-block">同兴老街入口处</p> <p class="ql-block">老街的入口处,北碚区同兴供销社几个字还能清晰可见。</p> <p class="ql-block">老街上两棵巨大的黄桷树 图片</p><p class="ql-block">一条老街,因为有了溪流,才会被赋予灵气。童家溪潺潺地从老街流过,清清冽冽,凉爽宜人。小溪上方,两座古桥,安安静静地横跨数年。童家溪从中梁山向东流下,经过同兴老街的福善桥和接龙桥(缘古桥),和嘉陵江汇合到了一起。一座是位于公路下方的接龙桥,又名缘古桥,建于清朝道光17年;另一座叫福善桥,建于清朝同治九年。小桥不长,但是古朴精致,石栏上已经长满了厚厚的青苔。溪边的岩石被流水反复冲刷,有了不少坑凼,阳光从桥洞照过来泛着金光。两座小桥虽不及井口老街上的修建于嘉庆七年三月初一的“月古桥”历史悠久,但桥面干净整洁,附近的居民自发打扫。福善桥桥洞内的字迹“大清同治九年……”</p> <p class="ql-block">福善桥,<span style="font-size: 18px;">位于老街入口的公路对面同兴邮局旁往上五十米左右。</span>建于清同治九年,它和老街上的另外一座古桥缘古桥一起,见证了同兴老街的兴衰。</p> <p class="ql-block">福善桥图片</p> <p class="ql-block">福善桥桥面</p> <p class="ql-block">福善桥桥洞下“大清同治九年……”清晰可见。</p> <p class="ql-block">说完福善桥,又说说同兴老街上另外一座古桥,接龙桥。</p> <p class="ql-block">接龙桥 ,又名缘古桥。建于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比它的邻居同治年间的福善桥岁数要大。</p> <p class="ql-block">接龙桥(缘古桥)</p> <p class="ql-block">建于清朝的道光年间接龙桥桥洞下刻有字迹,有大字和小字两种字体。大字有蒋陈氏,叶胡氏,曾洪氏,刘曾氏,等字样。应该是一些女性的名字。因为在古代女性都没有名字,自己娘家姓氏冠以夫姓,便是她们的名字。小字具体是什么不太好辨认。</p> <p class="ql-block">接龙桥桥头有一处桥碑,部分文字已经脱落。但是大致能看清楚的。桥碑在特殊时期被刻上了特殊的文字。</p> <p class="ql-block">接龙桥(缘古桥)桥碑</p> <p class="ql-block">如果不是这座桥碑的存在,过往的人们很少能发觉这座桥是一座建于清代的古桥。因为这座桥的桥面被修缮过,上面中间的主路部分铺了水泥,两边的部分被拿来种了玉米苗。</p> <p class="ql-block">建于清朝的道光年间接龙桥(缘古桥) </p> <p class="ql-block">同兴正街35号,同兴公社社员食堂,建于清代末年,为传统巴渝风貌,二层砖木结构,有一条长长的连廊。<span style="font-size: 18px;">随街道自然转折,</span>连廊的尽头处,是同兴老年活动中心。是同兴场镇百年兴衰历程的历史见证。现为已挂牌保护为重庆优秀历史建筑。</p> <p class="ql-block">连廊的尽头处是同兴老年活动中心</p> <p class="ql-block">同兴公社社员食堂——重庆市历史建筑 </p> <p class="ql-block">老街现在大多数居住的都是老人,他们慢慢悠悠的过着世外桃源般的生活,偶尔种下地,自己够吃足矣。下午便到各个“脑力竞赛区”去左手搓着麻将,右手端着一杯清茶,悠闲,而又惬意。同兴正街上的门牌清晰可见,可是房屋却成了危房,古朴的木门,木窗,木制的房梁,儿时记忆中的老水表,酒鬼老头扎堆的“豆豆酒”,(一些普通的卖白酒的商铺,因很多老年人喜欢自带花生胡豆和板凳到此处喝酒,聊天,故称“豆豆酒”)在老街上都能找到。</p><p class="ql-block">这次来同兴,散装白酒店没有开门,所以没见“酒鬼老头”喝豆豆酒。但偶遇几位老人,因为下雨,在有岁月痕迹的老房子屋檐下喝茶聊天,老人戏言,若不是今天下雨,我们斗在黄葛树下的坝坝头喝茶了。凉快又宽敞。斗是蚊子多!</p> <p class="ql-block">老街的房屋,大多数已成了危房,挂了危房牌,房屋危险严禁靠近等标语!</p> <p class="ql-block">同一个地方,晴天和雨中的石板路。</p><p class="ql-block">雨天的青石板路,要是再来一个美丽的菇凉,更有感觉。那岂不是戴望舒笔下的《雨巷》?</p> <p class="ql-block">老街的石板路,现只保留两处,这一小段。</p> <p class="ql-block">同兴正街的路牌</p> <p class="ql-block">同兴老街一扇古朴的拱门,此处已成为危房</p> <p class="ql-block">“光荣之家”,牌子悬挂于老街门前的一户人家,此处无声胜有声,仿佛向过往的人们讲述,我家里有人曾经为祖国国防事业做出过贡献……成为<span style="font-size: 18px;">老街一独特风景。</span></p> <p class="ql-block">砖砌洗衣台,面对嘉陵江洗衣服,风景应该很好吧?站在此处,仿佛看见母亲正在洗衣服的样子。</p> <p class="ql-block">老街的古井,挖井时间不详,不知哪年间的,却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同兴人。</p> <p class="ql-block">走在老街中,耳边不时传来老人们的絮叨,说这流经同兴老街的童家溪,从前就是北碚到重庆主城的水路运输通道,而同兴老街则是合川、北碚到重庆的水码头之一。没修国道212之前,走陆路,下图这个地方是走陆路,前往井口以及重庆主城的必经古道之路。</p> <p class="ql-block">旁边的房子里还有千年石牛,是同兴人民祖祖辈辈的精神信仰。庙坝子黄葛树下的彩绘画出了两头石牛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石牛彩绘图片</p><p class="ql-block">石牛有幸见到。栩栩如生,有眼睛,有身形,牛的背上搭了一块红布,任劳任怨,默默趴在那里守护同兴人民。据说早些年,在上世纪的特殊时期,有人刻意破坏掉了牛头上的一个角,这个人不久便暴毙而亡。当然,民间传言众说纷纭,是否真假有待考证。千年石牛因为我个人信仰原因,不对神像菩萨等拍照,所以没有留下照片。现在这条古道早已没有了往日的车水马龙,反而有种“门前老树长新芽,院里枯木又开花”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门前老树长新芽,院里枯木又开花”</p> <p class="ql-block">在公路还不发达的时候,从合川、北碚出发的船只都要经由同兴集散,再去往对岸的礼嘉,最后到达重庆。同兴老街的农产品就靠着这条水路向外运输,一时间,水码头人头攒动,同兴街道上也是店铺林立,非常热闹。在我的记忆里,同兴是回老家合川的一个大站,要上下很多乘客。特别是遇上赶场天,同兴街上异常热闹,车流缓慢。那些年,国道212上的同兴站是公交508必经之路。公交508,重庆渝中区牛角沱到合川上什字,走国道212,其中同兴就是一个大站。508从现在的牛角沱公交枢纽站最右边的501位置处缓缓驶出,沿途经过李子坝,化龙桥,沙坪坝,烈士墓,双碑,井口,同兴,北碚,澄江,盐井,最终到达合川南津街上什字。不过,好景不长,随着国道212和兰海高速G75的开通,再加上轨道交通6号线开进了北碚,往来北碚和主城变得越来越方便,渡口的船只逐渐变少,直到2016年4月,同兴老街的码头彻底关闭,只留下了河滩上的水文标记和破旧的木船。</p> <p class="ql-block">码头边上发现的一些水利石碑,同兴渡口,北碚区水利局,防汛办……</p> <p class="ql-block">同兴码头 图片</p> <p class="ql-block">雨天的码头,黄葛树下,青石板台阶,一个打伞的菇凉……</p> <p class="ql-block">同兴因水而兴,也因水而落。曾经这里有多繁华热闹,如今这里就有多孤独冷清。年轻的居民纷纷离开,只剩下一些老人,还保持着从前的生活方式。过往的繁华和喧闹被刻进了同兴老街的每一条巷道,每一坡梯坎,密密麻麻的记忆就顺着江水绵延地流向了远方。或许只有这两座清代古桥和两棵巨大的黄桷树在老街的尽头述说着过去老街曾将繁华走向衰败的故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