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的美味

蓝蓝天空

小时候只有逢年过节或者来客人了才能吃肉吃白面膜,过生日了才能吃个煮鸡蛋。小孩们都喜欢吃好东西,我小时候也是这样。那时生活水平差,就算是吃一串儿水煎包儿,或者喝一碗豆腐脑,或者含几粒小糖豆儿,都能让我快乐好几天。不过,印象最深的还得说小党的火烧。 火烧就是白面发酵后加工烤制的饼,也叫烧饼。现在街头巷尾都有做火烧的,而且常常还挨着卤肉锅,或者摊主自己兼做烤香肠、炸串等可以夹入火烧当中的菜。儿时吃的烧饼虽然不加菜,更不加肉,但现在回想起来,感觉还是很香。 我们村(当时叫大队)里有一个人叫小党,他本来兄弟三人,弟弟参加了国民党,跟着老蒋去了台湾,他和哥哥相依为命。哥哥一条腿有残疾,是个瘸子,小党人长得瘦小,为人本分,在生产队里,他俩干活挣工分少,生活艰难。为了生计,他们就在家里盘个炉子,炕火烧沿村叫卖,赚个三核桃俩枣,维持生活。 印象中,小党是个六十多岁的老头,身小力薄的他常年㧟着一个小篮子走村串户叫卖“油酥火烧”。篮子里铺了棉垫子,火烧就包在棉垫子里面。我记得小党的火烧是一毛钱一个,和街上卖的火烧相比,他的火烧个头大,刚刚出炉的火烧热气腾腾,又焦又黄,油光发亮,看了就让人直流口水。大概是他的面揉得时间长一点,放的油盐葱花等调味品多一点,炕的火候掌握得准一点,做出来的火烧外焦里嫩,筋道可口,吃起来感觉很得劲。如果买得晚了,火烧会慢慢变凉变硬,外层就不再焦了,但是大人们能给小孩们买上一个凉火烧,那吃起来也是津津有味。 小党的火烧一般不去街上卖,只在附近几个村庄转悠,有时生意不好,也会卖到黑麻子眼儿才能卖完。不过他一般天黑前收工,晚上不卖火烧,据村里人说是有这样一个原因:<br>一次小党到河东卖火烧,回家时天色已晚,老阴天没有月亮,两眼一摸黑。好在是经常走的熟路,摸黑也不难走。过了河,他听见前面一群人说得热闹东京,心想:“我还有几个火烧没卖完,何不喊它两嗓子?”于是就大喊:“油酥火烧,谁要油酥火烧”。走到那群人跟前时,人们问他火烧热不热,小党人实在,就说:“这个时候已经不热,不过吃着味道也不错。”于是人们争着买他的火烧,一会儿功夫全卖完了,还有人买不到。小党高高兴兴回家去,哥哥给他留着饭。吃个窝窝头沾青椒,喝一碗稀溜溜的黄豆面条,洗刷一下,上床睡觉。 谁知第二天他的哥哥起来炕火烧时,发现昨天卖火烧的钱里面有很多灰,仔细一看像是火纸灰。小党听哥哥一说,心想:谁这么缺德,给我开这样的玩笑。小党想想昨天晚上回来后,也没人到自己家中啊,难道是有鬼不成?这哥俩平时与人为善,没有冤家对头,发生这怪事儿,他们弄不明白:盐打哪儿咸,醋从哪儿酸。<br>过了好大一会儿,小党忽然想起,昨晚河边卖火烧的地方有一片坟园儿,想到这里,不由得打了个冷颤。弟兄俩一起到东河看看,只见河岸上边那一片坟园儿里,几个坟头上都放着一个火烧。两人暗暗叫苦,赶紧到饶良街寺庙里烧香磕头,求神佛保佑,并歇业几天,从此以后再也不打黄昏卖火烧了。 小党和他的哥哥早已离世,听村里人说他在台湾的兄弟20年前曾经回来过一次,这些年也音空信渺,不知所踪了。小党到底遇没遇见什么,无从考证。俗话说:不做亏心事,不怕鬼叫门。我想,小党做小生意不坑蒙拐骗,诚信经营,靠劳动养家糊口,应该得到神灵护佑。至于这个故事中所说的情况,或许是人老了记忆出了故障,或许是同行杜撰故事坏他生意,也或许是讲故事的人瞎编,吓唬小孩们,让小孩们少闹着吃火烧。 不管故事真假,小党的火烧倒是货真味美,童叟不欺,至今想起来仍感觉唇齿生香,回味悠长。<br><br>(文字原创,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并致谢!2021年10月4日初稿,10月10日定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