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时光清浅,岁月如歌;</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撷一束光阴,抚过心间;</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唯有教研的芳华,沉香流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为了持续地推进群文阅读,让学生能够在教科书之外阅读实践多一点,阅读能力强一点。做学生阅读的点灯人。在群文阅读教学中,不断地矫正方向,不断完善发展,使群文阅读成为阅读教学园地的一盏明灯。</p> <p class="ql-block"> 在凉风习习,秋高气爽的九月,为深化群文阅读课堂教学实践,李娟妮老师为我们上了一节《走近诗人毛泽东》的群文阅读公开课。本课议题是“走近诗人毛泽东”,李老师通过《七律•长征》《天井》《沁园春•长沙》《沁园春•雪》《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的群文阅读教学,引导学生感受诗人飞扬的文采,进一步了解毛泽东这位伟人,学习他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p> <p class="ql-block"> 教学环节设计清晰,层层递进。故事导入(了解诗人背景有利学生理解下文学习)——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渔(教会学生用学诗五步法:解诗题、读诗文、明诗意、想画面、悟诗情)以一篇《七律•长征》为例,了解写作背景,运用五步法学习,完成学习单。之后充分保障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放手给学生学习其他几篇文章并完成知识清单。</p> <p class="ql-block"> “碧云天,黄叶地”是秋的清丽;“霜林独坐,红叶纷纷坠”是秋的寂寥!在这多彩又迷人的秋,杨萍萍老师围绕群文议题《有色彩的风景画》,读本选择了《第一场雪》《梦幻泸沽湖》《大海日出》《夏日草原》《碧云寺的秋天》五篇文章。带着孩子们对多个文本进行读、提、比、延,而后对其意义或表达特征进行整体建构。一个议题,一组文章,我们一起领略了文本的色彩之美,感受了画面色彩之美。</p> <p class="ql-block"> 读,读文之美,引导孩子在阅读中感受文本所描绘的画面;提,提取不同文本色彩的描写,整体感知感悟;比,比较发现文本作者在“用色”上的相似点和不同点;延,在学习理解的基础上,结合自己是生活经验,用一段有色彩的文字描绘一幅有色彩的风景画。</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课后李娟妮老师和杨萍萍老师对所教授的课进行了详细的说课,让听课老师们更加详细的了解本节课的重难点以及上课的思路。</p> 评课 <p class="ql-block"> 教学中,2位老师紧扣议题,以“一篇带多篇”的形式,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采用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教学设计,教会学生在掌握一篇范文学习方法的基础上,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然后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其他带有共性的文章,达到所谓“授鱼”不如“授渔”的教学目标。</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李老师的课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讨论式,参与式运用自如,挥洒入流。讲解精辟重点突出善于调动学生积极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杨老师教学思路清晰,语言流畅,安排合理,效果良好。最大的亮点就是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挖掘教材中留白进行巧妙的延伸。</p> <p class="ql-block"> 借用英国科幻小说家阿瑟•克拉克的墓志铭来说:“我从来没有长大,但我从来没有停止过成长。”是的,关于群文阅读的探究,我们一直在路上!</p> <p class="ql-block">策划:语文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审核:黄莹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编辑:林 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图片: 林 兰 黄莹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