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千古诗词,扬中华美德一一西湖中心小学扎实推进古诗词每周一诵活动

夏黎民

<p class="ql-block">  引领同学们走进中国诗词文化,了解祖国诗词文化精华,接受诗词文化的洗礼,沐浴诗词文化的恩泽,享受阅读的快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审美情情趣,增强诗词文化底蕴,构建书香校园,是我们一直坚持的愿景,为此西湖中心小学新学年10月份开始就继续扎实稳步推进古诗词每周一诵活动。</p> <p class="ql-block">  每周全校学生齐聚操场,利用第一节大课间时间,由指导老师围绕“作者简介"、“诗词大意"、“诵读点拨"、“熟读成诵"四个环节加以指导,各班利用每节课前巩固诵读,达到每周积累一诗词的预期目标。</p> <p class="ql-block">  第一周吟诵的诗篇是清代诗人龚自珍的《己亥杂诗》,由教导处夏黎民主任亲自指导开展。</p><p class="ql-block"> 诗人龚自珍鸦片战争前夕从北京辞官南还,途中写了300多首诗,总题为《己亥杂诗》。本诗是其中一首,是作者路过镇江时写的一首祭神诗,诗中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认为社会需要改革,让各式各样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发挥他们的才干,不要被埋没。</p> <p class="ql-block">  第二周由少先队辅导员王翠老师指导学生学习唐代诗人王之涣的《凉州词》。王之涣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凉州词是唐代流行的新乐府曲中的一种,这首诗是为“凉州曲"配的新词。</p><p class="ql-block"> 这首诗前两句,用“黄河"、“白云"、“孤城"、“高山"突出古代凉州一带的壮阔与和荒凉,后两句写春日听到哀怨的笛声而引起的感慨。他不是说玉门外没有春天,也不是说不用吹奏《折杨柳》来哀叹春天不来,而是含蓄的用了比喻的手法,批评当时朝廷队对守卫在西北边地战士的冷漠。诗的含义极为深刻,境界开阔,感情悲壮,表现的诗人悲凉慷慨的精神风貌,不愧为唐代边塞诗的代表作。</p> <p class="ql-block">  第三周选用宋代陆游的《示儿》,由汪一凡老师指导赏析。这是一首绝笔诗,是诗人临死前给儿子写下的遗言,表达了诗人至死念念不忘“北定中原”、统一祖国的深挚的爱国热情。全诗语言浑然天成,感情真挚而沉痛,风格沉郁苍劲,具有强烈的豪迈之气,饱含着作者的坚定信念,具有很强的感染力!</p> <p class="ql-block">  我们深信,在诵读古诗文的过程中,学生在了解中华民族文化的同时,感受着民族文化的智慧,汲取着民族精神的精华,传承着民族的精、气、神,学生接受了古诗文诵读教育,接受了传统文化的熏陶,默默地变化气质,使他们的生命陶冶出深度,以维护人心光辉,以提升人格品质,以造就国家、社会、民族所需要的人才。我们也将会将这一项工作坚持下去,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学校会涌现更多的小诗人,小作家,那累累的硕果就是我们所追求的润物细无声的效果。</p> <p class="ql-block"> 图文 夏黎民</p><p class="ql-block"> 审核 汪有良</p>

诗词

诗人

诵读

凉州

文化

每周

己亥

古诗词

古诗文

唐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