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只要下恒心 铁棒能磨成针</b></p><p class="ql-block"><b>——宋章林书法艺术欣赏</b></p> <p class="ql-block"> 宋章林,湖北十堰人,1964年2月生。中共党员,军委后勤保障部某设计院原政委,大校军衔。南开大学行政管理硕士研究生学历,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家协会理事。</p> <p class="ql-block"> 我和宋章林结识已有十七年之久。十七年前的宋章林在总后勤部机关做秘书的工作,结识他,也是一个偶然的机会。那时,他作为机关干部,除了整天忙着处理手头事务外,也忙里偷闲,利用闲暇空余的机会提笔为单位和朋友们挥毫泼墨,我就是在这样的机会中结识了他,也得到过他的书法墨宝。宋章林是1981年从地方直接考入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的,毕业后,他曾在基层连队带过兵,后来在军师团的政治机关当过组织干事。1991年至1993年又在解放军西安政治学院组织人士专业学习深造。宋章林在部队是属于有特长的人才,在机关当干事,文笔尖利,文风朴实,那个时候,他所在部队单位的许多重要材料都出自章林之手,被单位上下称为写材料的一把“刷子”,或者说属于“笔杆子”那种类型,从领导到战友同事都很赏识他。过去,基层部队有个传统习惯,除了把军事训练中“冒尖”的尖子被称为“人才骨干”,还经常把“能写会画及吹拉弹唱”的这类有特长的官兵也称为“人才骨干”,实践证明,这些有一技之长的人才骨干曾在部队的建设中都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宋章林既是写材料的能手,还能写得一手好毛笔字,所以在部队就成了“香勃勃”。</p> <p class="ql-block"> 我和章林在闲聊中得知,他从上小学就开始练写毛笔字了,那个时候,学校对学生要求要用毛笔写大楷字,用小楷毛笔字写《周记》和《作文》,他说“用毛笔写字,客观上能逼着你一笔一划地去写,这样能很好的掌握每一个汉字的间架结构,还可以锻炼人的耐心和毅力”。后来到了部队,他也经常喜欢用毛笔写字,这么多年一直没有放弃过。</p><p class="ql-block"> 去年十月,就这个时候,我回甘肃老家,找章林求了他几幅书法作品带回去,作为见面礼,送给了老家多年不见的老同学及亲友,深受亲朋好友们的喜爱。没想到,这么一送,便招惹了不少熟人给我打电话或发短信,索要章林的书法作品,有的为“乔迁新居”,有的为“孩子结婚”,还有的是为老人“祝寿”等。前天,老家的一个老同学又打电话来,为祝贺“老父90大寿”,要一幅带“寿”字的“中堂”。因为同学,难以婉拒,所以只有再去求章林了。章林现在搬到西客站南广场旁他新的创作室了。一进门章林便忙着要沏茶,而我一进门就被他近期创作的书法作品所吸引。我看到,除了在墙上悬挂展示的作品,还有更多的都已打包装箱,准备寄给外地预约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宋章林创作室</p> <p class="ql-block">宋章林工作近影</p> <p class="ql-block"> 关于书法创作,我纯属地地道道的外行,没有资格去谈论书法创作的“一二三”,但在和章林的交流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他对书法艺术的创作,有其自己独特的理解。章林告诉我,书法艺术作品的创作,关键是“精、气、神”的体现。他的体会是,书法作品的创作难度,某种意义上要大于绘画创作,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书法艺术作品代表的完全是一种个性,这个个性既是作品的性格,又是作者的性格。</p> <p class="ql-block"> 宋章林认为,书法创作,所要表现的内容多为“名言警句”和“诗词歌赋”,而且无论名言警句还是诗词歌赋都充满着各自不同的思想内含。所以,当以书法艺术创作的形式来再现其诗画般的思想内容时,一定要表现出“精气神”来。</p> <p class="ql-block"> 他说,书法之所以被称为“艺术”,不言而喻,就是包含了无限的“创作”空间。章林认为,无论怎样去评价书法创作,但最基本的创作要素要具备。画家在创作一幅绘画作品时,首先考虑的是整体布局和要表现的主题思想,有了整体的构思和布局,接下来就要考虑“远、近、高、低”及主题的表现与烘托。书法创作亦是如此。</p> <p class="ql-block"> 他说,在书法创作中,整体布局非常重要,有了整体的构思概念,才能考虑“远近高低”的“景别”的划分,更通俗点说就是用墨上的“轻、重、浓、淡”和用笔上的“虚实”结合。书法创作,最讲基本功的训练,有了扎实的基本功,才能谈“创作”和“艺术”。</p> <p class="ql-block"> 章林告诉我,书法作品的创作,不好相互比较,在艺术创作中,虽然有“比较艺术”,但不能相提并论。古代书法大家的作品,之所以流芳百世,关键的一点是,无人能比,但最关键的是先辈们的基本功。先辈王羲之的书法潇洒有余,但真草隶篆的基本功无与伦比,还有颜真卿、柳公权的正楷,都是后人们永远要效仿和砺炼的模板。</p> <p class="ql-block"> 章林说,多少人都在学练书法,不少人都在“临帖”,但不可能都成“王羲之”和“柳公权”。这就是说,书法创作都有自己的个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