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 | 孩子沉迷手机,怎么办?

龙岩初级中学 馨语心屋

“平常时候母慈子孝,一提学习鸡飞狗跳”,这句玩笑话道出了多少父母的无奈和力不从心。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但在养育这条路上,我们都是学习者,我们都会遇到很多困难。<div> 以下内容选自“杭州育海外国语”,分别从班主任、心理专家、心理老师等方面共同解答一个案例,可以从不同视角解读同一个问题,给出更丰富的可选择的方法,希望对家长朋友们有所帮助。</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家长有困惑</font></b></h3><div>老师:<br> 您好!<br> 儿子强烈让我给他买手机,我想着完全拒绝也不太好,但我又担心他管不住自己。他让我相信他,我答应了,可是后来发现他并没有按照承诺的去做。晚上不按时睡觉(十一、十二点才睡觉),暑假期间早上睡懒觉,不起床,早饭几乎没吃过,叫他他又烦。<br> 之前约定好,平时不用手机,周末用,但他后来又提出平时有需要的时候也要用。管他的时候,他说我不讲道理,不知道变通等等。每次都要因为玩手机吵架。<br> 平时他抗拒跟我们沟通的,都自己一个人在屋里。我们尝试跟他沟通,最后的结果是,让他每天自由上网,不给就闹脾气,没其他余地。我们实在没有办法了,到底该怎么办呢?</div><div><br><div style="text-align: right;">一个苦恼的妈妈</div></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39b54a">班主任有话说</font></b></h3><div> 对于这个事件,我看到了一个现象:孩子的自控能力超出了家长原来的预判。家长可能一开始对孩子的自律能力没有正确的评估,或者低估了手机对孩子的诱惑力,导致手机使用变成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br> 那么该如何去解决这个问题呢?我有三点建议。<br><font color="#39b54a"><b> 1.先跟孩子进行一次平静有效的沟通。</b></font><br> 我相信这个孩子也是有诚信的,那现在为什么会这样呢?况且青春期的孩子,多多少少会有些叛逆,所以一定要坐下来好好沟通一次。</div><div><font color="#39b54a"><b> 2.在有效沟通的前提下,对手机的使用要约法三章,并且慢慢减少使用时间。</b></font><br> 如果孩子住校,周末可以规定只玩1~2个小时,平时必须上交家长;如果是通校生,周一到周五建议不玩手机。当然玩手机的时间要逐步地、慢慢地减少,不能一下子禁止。总之,要协商达成一致。</div><div>“双减”背景下,在周末或假期,建议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同一小组的同学互相督促,共同学习。<br><b><font color="#39b54a"> 3.借助学校、班主任的力量沟通解决。</font></b><br> 孩子在家和在学校的表现可能是不同的,家校保持紧密沟通,可以从一个全局的角度来评估孩子的表现,寻找合适的解决方法。针对孩子的问题,老师和家长一起坐下来商讨解决,最后提醒各位家长,当你遇到棘手的问题、拿捏不准的时候,多联系班主任,听听老师的建议。<b><font color="#39b54a"><br></font></b></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b06fbb">专家怎么看</font></b></h3><div> 这个案例看上去是孩子玩手机的习惯不好,实际上是青春期的两个核心冲突。一是父母和青少年的文化冲突;二是权利冲突。第一个冲突源于青少年认识自己的需要;第二个冲突源于自主独立的需要。</div><div><font color="#b06fbb"><b> 1. 文化冲突</b></font><br> 第一点冲突体现在孩子的生活习惯(假期晚睡晚起,不吃早饭,总躺着玩手机)和父母健康生活概念相冲突。要理清这点冲突,家长可能需要进一步了解是孩子放纵无度了,还是我们的标准僵化了?是否在考虑健康的同时考虑了时代差异?孩子的心理和行为是否偏离同龄人常态?青少年也渴望从这样的冲突中成为自己,发展自己的习惯。他们渴望这种需要被理解被尊重,父母也只有在理解尊重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引导。</div><div><font color="#b06fbb"><b style=""> 2. 权利冲突</b><br></font> 第二点冲突体现在玩手机的时间权限掌控在谁的手里。这是一个棘手的冲突,也是一个可喜的契机。培养孩子从他律转化为自律的时机来了。自主独立的前提就是自律和自负责任。毫无疑问,青少年的确没有完全具备自律和自负责任的能力和条件。</div><div> 父母可以表示能够放权信任他们,但他们要赢得这种权利和信任也需要付出。父母可以跟孩子一起制定自律计划,包括目标、行动计划、奖惩制度。假如他自律成功,父母可以进一步放权;假如自律失败,父母可以再次帮助他完善自律计划,并坚持目前他律的干涉。<br> 此外,我们也要进一步了解,孩子是否因为缺乏方向,在现实生活中感到迷茫?是否在现实中感到过多的挫败而需要网络的庇护?是否在现实生活中感到孤独、无聊、无意义……行为问题通常是内心困境的反应,抓住表面行为可能只会让我们更束手无策,看到内心困境才可能创造新的出路。<br></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ff8a00"><b>心理老师来支招</b></font></h3><div> 现在生活节奏快、压力大,父母迫切希望孩子好好学习,将来有自己选择的能力。所以一旦孩子出现一点“行为偏差”,就会焦虑不安,掺杂着情绪想快速解决问题,却发现越着急,越于事无补。所以,请这位家长先深呼吸一下,静一静,把问题搁置一下,先处理一下自己的情绪。<font color="#ff8a00"><b><br></b></font></div><div> 首先,家长可以问自己3个问题。</div><div><b> 01好奇:“当孩子作出某种行为时,一定有什么原因会让他这么做,那个原因是什么?”</b></div><div> 用好奇代替评判和指责。孩子为什么愿意花时间去上网?网络一定对孩子有意义,他才会呆在里面。他在现实中缺少什么?父母的关心?大家的认可?现实中的成就感?<br> 试着放下“成见”,耐心地去了解他的内心吧。</div><div> <b>02相信:“相信那个原因是为了满足某种向上向善的需求,这个需求可能是什么呢?”</b></div><div> 每个孩子内在都是希望自己好的。希望你了解,青春期孩子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要离开父母,要自己作主。孩子不服管,自己要决定玩手机的时间,其实就是青春期发展的一个任务,这是他寻求独立的标志,他在试着长大。</div><div><b> 03成长机会:“当孩子出现某种行为,这是麻烦,还是一个成长机会?”</b></div><div> 我们看待这个问题的视角就决定了我们的情绪和接下来处理问题的态度和方式。</div> 在以上态度的基础上,再如何去做呢?<div><b style=""><font color="#39b54a"> </font><font color="#ff8a00">先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font></b><br> 亲子关系是一切养育问题的核心。“孩子抗拒和家长沟通”“总是一个人在屋里”“每次因为这个问题吵架”从这些现象可以看出,你们的亲子关系出现了一些问题,而且这不是一时的问题,而是长期的积累。<br> 手机使用只是一个表象,所以试着放一放手机的问题,先去缓和你们的关系,比如全家去做一件他很喜欢的事情,周末或假期出游,一起看个电影等等。试着在保持距离的同时参与到他的部分生活,慢慢去走近他。</div><div> <font color="#ff8a00"><b style=""> 再协商手机使用方案。</b></font><br> 目前情况下,强制管理只会激化矛盾。关系缓和之后,坐下来一起商定手机使用方案。所谓协商,是双方共同确定,邀请孩子提出解决方案,父母表达自己的希望,最终达成一致。<br> 你可能会问,难道要一直放任满足孩子的需求?当然不是,父母可以温和而坚定地表达自己的要求,但这一切的基础是关系和谐,而且要把要求和可能的后果讨论在前。<br> 需要注意的是,父母在表达自己的想法时,避免说:“你总是管不住自己”“你说让我们相信你,你看看你现在……”这样用“你”开头的说法在孩子看来是指责,是评判,会让沟通无疾而终。建议家长用“我”开头的方式来表达,比如“我看到昨天晚上你关灯比较晚(客观事实描述),我有点着急(自己的感受),因为我担心这会影响你第二天的精神,我希望我们能坐下来谈一谈玩手机的时间安排问题。”</div><div><br></div>

孩子

手机

父母

家长

冲突

自律

问题

沟通

自己

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