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大班年龄段幼儿的个性特征有了较明显的表现,其中最突出的是儿童自我认知的发展。幼儿时期是培养一个孩子认知能力最重要的时期,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心理发展特点。今天,将和各位家长分享的内容为“引导孩子学会认知”。 幼儿认知能力有限,作为家长,我们应该如何帮助幼儿提高认知能力呢?今天将以好<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奇心和求知欲、规则意识、阅读习惯</span>四个方面,结合一些实际的案例给家长们分享相应的策略。</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第一:如何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span></p> <p class="ql-block"> 当家中的孩子出现好奇心、求知欲,你是如何应对的? 幼儿阶段是萌生和形成好奇心的时期,孩子的好奇心与生俱来,它主要表现在好问、好动方面。有些家长因忙于各种事务,对孩子提问的没有耐心回答,有些家长甚至把孩子在好奇心的驱动下的一些行为试做顽皮、不安分的表现,对孩子的“研究探索行为”持否定态度,因而在不经意间伤害了孩子的好奇心。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怎样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呢?好奇心强的孩子求知欲就比较强,所以家长需要特别重视如何激发幼儿求知欲这个问题。那么,采取何种方法才是适宜的呢?</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一)努力创造条件满足幼儿的好奇心</span></p> <p class="ql-block"> 对幼儿来说,在他们的生活环境中,到处蕴含着丰富的可供摸索的资源,家里的客厅,厨房,阳台,户外的公园,马路,随意哪个小角落都可能成为引发幼儿好奇心?诱发他们提出问题的学习场合。假如幼儿对电视遥控器或者其他事物发生了兴趣,家长与其担忧他们损坏物品,不如交给他们使用办法,满足他们想要自己操作的好奇心。例如妈妈在厨房忙碌时,孩子总喜欢跟进去摸摸这动动那,这时妈妈就可以安排孩子干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让他洗黄瓜、西红柿,拌凉菜时帮妈妈拿调料等。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就能懂得一些蔬菜的特征,观察到食品生熟前后的变化,学会一些简单的技能,使其好奇心得到进一步的满足。这样不仅能够培养他们探索事物的能力,而且还能激发幼儿更深层次的好奇心。</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二)鼓励幼儿有更多非常规的想法</span></p> <p class="ql-block"> 好奇是发现力的源泉,但是仅仅停留在好奇层面是远远不够的。例如,幼儿不按常规的方法进行游戏,家长不要迫不及待的干预,强行将他们拽回所谓准确的轨道上来。家长应该认识到,正是通过这种非常规的玩法,幼儿的好奇心才能够得到充分发挥。例如,孩子在搭积木时,想搭个房子,但在好不容易把房子搭起来后,可能会随即把刚刚完成的胜利成果推倒,幼儿这么做可能是想要弄懂推倒房子会带来哪些后果:房子倒塌时会发出什么样的响声?房子倒塌时积木可能会朝怎样的方向散落等一系列的问题,这时候家长不能烦躁,更不能粗暴的训斥,“看看你,好不容易才把房子搭好,我可再不陪你搭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第二:怎样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span></p> <p class="ql-block"> 规则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规则意识及执行规则的能力,不仅影响又有小结节中幼儿的社会性的培养,也将影响一个人终身适应社会的程度。因此,规则教育必不可少。所以家长应利用幼儿园最后的一年,对他们进行规则意识的熏陶,培养他们自觉执行规则的意识,这对他们适应小学生活以及自身的社会化发展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那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呢?</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一)创造交往和实践的机会,让幼儿学会自律。</span></p> <p class="ql-block"> 有些规则不是预先就明确存在的,因为有的交往和实践有了碰撞,冲突协商交换合作之后才会出现规则,这种规则是建立在人们自觉的意志之上的,是活动之间的契约,家长应该在生活中微而创造多种交往和世界的机会,让幼儿在满足自己需要和目的的过程中,学会遵守规则。例如家长安排幼儿带自己喜欢的图书和小朋友换着看,在看书的过程中使孩子明白一个规则,只有给别人看,才有可能看别人的,别的方法是不能得到图书的。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二)规则的提出要有艺术性 </span></p> <p class="ql-block"> 幼儿的自控力差,以违反规则,如果家长一味地用批评的方法提出规则,不仅会无形中剥夺本属于幼儿的学习游戏的时间,甚至会严重的伤害幼儿的自尊心,所以规则的提出一定要在维护幼儿自尊心的前提下,做到提前明确正面说明。 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对幼儿不能讲反话,因为他们常常听不出这是反话,对于必须要遵要孩子遵守的规则,家长可以直接告诉他们,如上下楼梯都靠右边走,这样会更安全,更方便,而不能说不要靠左边走,靠,左边走会很危险的,因为幼儿都有逆反心理,越是不让做的事情,就越想去尝试一下,这样往往会出现过激行为,如果家长正面提出规则,就会让孩子感到家长尊重她幸运,他的更有助于增强他们遵守规则的意识。 由于幼儿的知识经验不足,理解能力有限,有时他们会听不明白家长的话,因此,家长在提出规则时,应该做到语言解决明了,生动形象还可以,在言语明的同时,配合相应的行动,以强化自己所提出的要求,引起幼儿更多的注意。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三)长期坚持,巩固规则 </span></p> <p class="ql-block"> 有时幼儿规则意识不好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家长对幼儿的要求不能做到始终如一,长期坚持,有时是突然想起才对幼儿提出要求,或者看到出现问题时才提出要求,有时是活动之前提出的要求,活动后却没有进行检查和批评,幼儿的行为习惯养成,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家长常抓不懈,才能帮助幼儿形成习惯,使他们的规则意识得到提高。</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第三,如何培养儿童的阅读习惯</span></p> <p class="ql-block">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通过早期的阅读能促进幼儿园能力的发展。在阅读过程中,能扩大丰富圆的知识领域,促进他们智力发展和认知水平的提高。但是就目前现状来看,多数幼儿缺乏阅读兴趣,没有自主阅读的习惯,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1.家长不重视幼儿早期阅读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2.家长对早期阅读的误解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3.家长在选择图书方面存在误区 那么作为家长,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呢? </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首先,家长要明确幼儿阶段早期阅读的核心价值是什么? 在幼儿园阶段,早期阅读应以图画读物为主,以看、听、说有机结合为主要手段,从兴趣入手,诱发幼儿热爱图书的情感,丰富的阅读经验,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在阅读过程中引起幼儿识字的愿望,获得有关书面语言的知识发展想象思维及表达能力,也是为他们入学进行正规的书面语言学习,做好准备是一种寓教娱乐的语言活动。 方法: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一)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 </span></p> <p class="ql-block"> 阅读环境分为两大类意识物质环境,二是精神环境物质环境,是指为孩子提供优美,宽敞,宽敞,安静,有文化氛围的活动空间。家长应在家中设置书架或书柜,方便幼儿随意取放书籍,另外,家长可在家中多贴摆一些简单的诗词作品等,家长可以把家中的物品,植物等的名称打印成文字卡片,贴在墙上,同时家长还可以把听读游戏识字,书中的孩子掌握的字阅读活动中出现频率高的字,以及孩子学过的字词等制成卡片贴在墙上,便于孩子随时阅读精神环境,主要是指给幼儿提供阅读的氛围,通过各种方法,让幼儿对阅读产生一种浓厚的兴趣。</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二)与孩子交谈,启发孩子思考 </span></p> <p class="ql-block"> 阅读过程中,家长应与孩子一起交谈,以孩子说为主。交谈中,家长应注意培养孩子语言的条理性和概括性,对故事内容和人物进行评价,提高孩子的辨别分析能力。在孩子不了解故事情节时,家长应及时地问怎么办?以此引发幼儿的思考。同时家长还可以通过引导孩子续编故事,重新给故事起名字等,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理解力,进一步激发孩子的阅读热情。</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三)家长不要操之过急 </span></p> <p class="ql-block"> 当幼儿开始练习大声读书的时候,家长不要让孩子读,内容太深奥的书,也就是说,如果幼儿在读书的过程中生僻字的比例占到一半以上,就会使孩子感到特别困难,从而产生消极情绪,家长担心文字量太少,达不到练习读书的目的时,可以为孩子选择一本字词都很简单,但又重复结构的书,即同一个结构,不断重复,只是更换一些简单的词,这种重复结构也被普遍出现于是学龄前孩子阅读的书中,另外,如果孩子喜欢重复的读一个故事,家长不要认为这样做阅读量会不够,从而不利于训练孩子的阅读能力,其实这种重复阅读,恰恰能够增强孩子读书的自信心,从而这种自信心,正是孩子学习知识的基础。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幼儿时期是认知力培养的关键时期,只有家长认识到幼儿认知培养的重要性,才能够更好的引导孩子学会认知。作为家长更要去正面引导幼儿,多尊重孩子、给孩子提供相对自由的生活环境、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相信你的孩子会成为你的骄傲。</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