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应读好这两本书

三木

<p class="ql-block"> 中学生应读好这两本书</p><p class="ql-block"> 作者:林耀平</p><p class="ql-block"> 每个人来到世间都想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放下社会发展、进步等因素不说,就个人而言,我认为:中学时期是每个人文化知识打基础、思想意识打底色的时期。中学时期,如果把以下这两本书学好了,对于考上一个好的学校、为将来人生道路肯定能奠定一个坚实的文化和思想基础。这“两本书”是:课内书和课外书。</p><p class="ql-block"> 所谓的“课内书”,就是学校发的每一本书和老师讲的每一堂课,包括文体等课。</p><p class="ql-block"> “课内书”怎么学?老师会讲,我不再赘述,但总的原则是:对每一门课都要学懂、弄通、用活。做不到这三点,要想考上一个好的学校、选择一个理想的专业是难上加难的,甚至是根本做不到的。</p><p class="ql-block"> 所谓的“课外书”,就是除“课内书”以外的所有书,包括有字书和无字书两种。</p><p class="ql-block"> 所谓“有字书”,就是带有汉字和外文字的书,比如:家里、书店里所有的书、报、刊、大街小巷的橱窗、板报以及网络媒体上的各种文章、信息等等。所谓“无字书”,就是别人好的思想、行为、成就、经验等等。</p><p class="ql-block"> 对于课外的有字书怎么学?各有各的方法,我有我的笨招。我的方法是三句话九个字:天天看、日日记、常常用。也就是说:在家里,我的身边总是有一张纸、一只笔,包括看电视、看书、看报,只要看到的、听到的,自己感到有意义的名言名句、好听的故事和人员的事迹等,我就快速地记下来,然后进行加工、整理、充实,最后再抄到专用的笔记本上。也就是说:对任何一件事,做到听一遍、记一遍、整理一遍、充实一遍、再抄一遍。这样,对什么事情都印象深刻了,即使忘记了,翻翻笔记本也就行了。</p><p class="ql-block"> 我的这种学习方法,就涉及到一个勤奋与不勤奋的问题了。孔子的学生问他:老师为什么有这么渊博的知识?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意思是说:我并非生下来就有这么多的知识,懂得那么多的道理,我只是喜欢古代的东西,并且刻苦钻研而已。鲁迅说:“时间,每天得到的都是二十四小时,可是一天时间给勤奋的人带来智慧和力量,给懒的人只留下一片悔恨。”勤奋与放纵,一天两天、一月两月倒看不出有多大区别,但如果一年两年、三年五载、十年八年后,其差别就大了,甚至可以用“千差万别”来形容了。</p><p class="ql-block"> 有的学生在与我聊天时说:“老师您连聊天都用上儒家经典了!”我说:“聊天用经典能显文化,文章用经典可出精彩。”如果一篇千把字的文章能在三、四个地方用上贴切的经典,则此文不仅精彩,而且会让人回味无穷。</p><p class="ql-block"> 那么,“无字书”怎么学?对于别人好的思想、好的行为、好的做法等“无字书”,我的学习方法步骤:一是观察。人若不注意观察,什么问题都发现不了。二是思考。对于看到的、观察到的人和事,如果不去认真的分析、思考,就不能得到一个正确的判断和正确的结论。三是总结。也就是说:对于观察到的人和事,在思考、甄别的基础上进行一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判断、总结,得出一个好的、正确的结论。四是提高。也就是说:对于某个人、某件事,在观察、思考、总结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时事以及自己的思想进行加工、升华,这就是一个所谓“提高”或“升华”的过程。这就是我对“课外无字书”的学习方法。</p><p class="ql-block"> 总而言之,中学时代是每个人打好文化基础和思想底子的时期,如果把“课内书”和“课外书”都学好了、学扎实了,定能考上一个理想的院校和选择一个称心如意的专业,为自己的美好人生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反之亦然。</p>

字书

课内

两本书

勤奋

课外书

一遍

一个

观察

思考

所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