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大千世界,万事万物皆因和而美。教育亦是如此,语文何尝又不是美的呢:美丽的词藻,美妙的音韵,美好的意境……唯有构建和美的语文教学过程,方能彰显语文本身的淳美意蕴!那如何才能实现语文课堂的和美境界呢?</p><p class="ql-block"> 带着思考,追寻着“和美课堂"的脚步,宁武县实验小学语文教师宫焕青、陈俊丽、赵永红、贾慧芳、王晓霞和张引娣于2021年10月15日在宁武县科技局安局长的带领下来到了美丽的龙城太原。深秋的天气凉意阵阵,但硕大的会场内座无虚席,无比温暖!只因,有名师相伴!</p> <p class="ql-block"> 本次观摩课由国内名师吉春亚、孙庆博、戴建荣、魏星、何捷、周益民、张学伟和罗才军为来自四面八方的语文老师们带来了最新课例、互动交流、讲座和说课活动。名师们沉稳幽默及轻松愉快的课堂,灵活的教法,幽默风趣的课堂沟通、清晰的教学思路,赢得了阵阵掌声。走进名师课堂,领略大师风采,享受了一场视觉盛宴。他们别出心裁的教学设计,扎实的教学功底,丰厚的教育理论知识,无不让我们钦佩!</p> 品“古韵”之魂 <p class="ql-block"> “嗟叹之,咏歌之,舞蹈之”说的就是青年名师戴建荣老师,古诗是中国浩瀚文化星空中璀璨夺目的一颗明珠,然而,如何把古诗的美呈现在学生面前确又是一大难题,来自上海浦东新区的戴老师就有自己别具一格的小学古诗“吟唱”教学法。</p> <p class="ql-block"> 在《卜算子·咏梅》一课教学中,我们看到:戴老师引着孩子们用平仄音调——读诗;和着旋律,半读半唱——吟诗;读唱结合,试着——背诗;借鉴手语的表达方式——舞诗。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这样,通过手口并用与学生吟诗作对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通过有趣的反复诵读,读懂了诗句又了解了其中的情感和意境。</p> <p class="ql-block"> 中国人自古以来对梅花就有不一样的信仰和情感,梅兰竹菊称为花中四君子,梅又与竹和松并成为岁寒三友,从这就足以看出中国人对“梅”的特殊褒奖。今天再听有关“梅”的课,又有了不一样的理解。我们自己的古诗词教学,好像仅仅停留在“古”,最多明白借物喻人、表达情感。随着时代的发展,“古”要通“今”,伟大领袖毛主席写《卜算子.咏梅》这首词的时候正值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国际上的反华势力也十分猖獗。新中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1961年12月,毛泽东在广州筹划即将召开的中共中央扩大会议,闲暇时,他读了陆游的《卜算子•咏梅》词,受到启发,联系国际政治斗争风云,“反其义而用之”,创作出这首词,表达了一个共产党人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战胜一切困难的决心和信心。而到了今天,随着科技的进步国力的提升,不也是因为我们有许多许多有梅花精神、梅花气魄的国人吗?</p> <p class="ql-block"> 何捷,全国知名作家,福建省作协会员,闽江师范专科学校教师,福建教育学院语文课程与教学研究所研究员,被业内专家称为“卓越写作教学名师”。10月17日上午,有幸聆听了何老师的古诗词教学《出塞》。何老师运用风趣幽默的语言、生动形象的情景设置、深厚的文化修养,引领学生穿越时空,进入诗的意境,感受诗的真实情感和精彩的课堂,赢得阵阵热烈的掌声,在场的老师被何老师深厚的文学底蕴和娴熟驾驭课堂的能力深深地折服。何老师谦虚的治学态度和伟大的人文情怀令人敬佩,他的课真可谓:动、趣、妙!</p> <p class="ql-block">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何老师整堂课都在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学习古诗一要“读顺”,怎么读顺呢?首先要掌握律诗的平仄,再带入古诗句当中按节奏来读。二要“读到”,在整体感知单元主题的基础上,明确本课的教学目标就是学会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再从诗中找你读到了哪些景、人、事、情,然后把找出的景、人、事、情串到一起,就可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真可谓“一语点醒梦中人”,这样就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取的点点滴滴的收获都串成了一串晶莹的珍珠项链。三要“读懂”,读懂诗人的念旧,读懂诗人为什么会写这样的千古名句,诗人念八百年前的秦月汉关,念八百年前的飞将李广,念八百年前的征人未还,所以,诗人说:“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心中有所念,必定现实有所盼,所以诗人期盼“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p> <p class="ql-block"> 何老师“三读”的指导给我们古诗词教学指名了方向,以后不管任何一首古诗都可以用“读顺”、“读到”、“读懂”的三部曲来教,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递进,层层深入,整个过程,都是何老师在引导、在启发,在潜移默化中学生的思维不断地生成,学生的学习真实的发生着,真正地把课堂交给了学生。我感到在场的每一位学生都是幸福的,因为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成为了最真实的自己。何老师真是一位了不起的表演家,一节课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贯穿始终,让整堂课“活”了起来。何老师和学生的课堂相处也是极其融洽的,或抚摸后脑勺,或拍拍肩膀,或竖起大拇指,但无论哪一种方式,都能给到学生力量与鼓舞。何老师灵活多变的课堂语言和肢体动作,让我明白,原来上好一节课是需要把整篇课文刻在心里的;原来上好一节课,丰富的课堂评价语是那样的举足轻重;原来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得有源源不断的活水。</p> <p class="ql-block"> 罗才军老师带来的课例是《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他在教学中倡导多种方法自主地朗读课文,以“见景、融情、入境、知心”的顺序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领悟词的内容、情感和意境,体味这种情感和意境是怎样通过语言、意象和节奏表达出来的。通过阅读,深入领略诗人的情致与心志,尽可能地抵近作者,明自其心之所向,身之所往,终至所归。</p><p class="ql-block"> 他是这样设计教学的:</p><p class="ql-block">一、见景</p><p class="ql-block">1.朗读,融聚画面</p><p class="ql-block">①自由朗读,一边读,一边想象语言所描绘的画面。</p><p class="ql-block">②读懂“别枝、茅店、社林、溪桥”习得理解的方法,大概说说词的意思</p><p class="ql-block">2.重构,举象见景。</p><p class="ql-block">①词中有许多景物,你能圈画出来,并且从不同角度给它归类吗?</p><p class="ql-block">②分类之后读一读,再尝试着景物组合,划分出不同节奏读一读。</p><p class="ql-block">3.体味,动静相生。</p><p class="ql-block"> 那么多的动的景,那么多的静的景,但总体感觉这首词是动的还是静的?</p><p class="ql-block">时间:夜;那夜晚是月朗星稀,雨润无声啊地点:黄沙道山岭之间,周围没有人。二、融情</p><p class="ql-block">1.捕捉,情绪感受。</p><p class="ql-block"> 读着这首词,如果要用一个词来描述作者当时的心情,你会用什么?2描摩,聚焦诗眼。如果用词中的一个字来描述,应该是表达心情的哪一个?</p><p class="ql-block">2.观照,叠加意象。</p><p class="ql-block">三、入境</p><p class="ql-block">1.勾连,以诗解诗。</p><p class="ql-block">2.品咂,感悟意境。</p><p class="ql-block">四、知心</p><p class="ql-block"> 就像大家所领略的那样,读着这首词,我们就会想到辛弃疾自己写的: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那么辛弃疾众里寻他,到底寻的是什么?为大家带来辛弃疾的生平介绍阅读材料,请你结合着诗歌所展现的意境和阅读材料,试着走近辛弃疾,书写出他的心声。其中罗老师的“以诗解诗”从全新的视角来学诗、解诗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令人耳目一新,让听者不禁感慨原来诗可以这样学!</p> 观“阅读”之法 <p class="ql-block"> 吉春亚,《中国教育台》名师大课堂主讲人,著名语文特级教师。我们有幸听了吉老师的神话故事《精卫填海》,神话故事活灵活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令人陶醉。吉老师从四个角度,给我们解读了神话故事《精卫填海》:</p><p class="ql-block">1.由《山海经》揭示课题;</p><p class="ql-block">2.据意断句,读懂读顺;</p><p class="ql-block">3.讲故事:练讲故事;顺序而导。</p><p class="ql-block">4.丰满印象,传承精神。</p><p class="ql-block"> 品味了吉老师的教学使我感悟到,语文教学就要务本求实,浓浓的语文味就是语文教学的灵魂。要让学生在情感激发中感受语文味;在诵读揣摩中感受语文味;在品词析句中体现语文味。从而将浓浓的语文味融入课的每一个环节,让浓浓的语文味充溢课堂、充溢每个孩子的心田,使他们的语文能力、语文素养得到提升。</p> <p class="ql-block"> 吉老师还与大家分享了教学语文的方法,为语文老师答疑解惑。她的睿智,她的素养,她展示的文学艺术,让我们深知教学的艺术就是一门实践的艺术,在以后的教学生涯中,我们也会勉励自己学以致用。</p> <p class="ql-block"> 昆山市开发区实验小学孙庆博副校长,他将目光聚焦在二年级统编教材《风娃娃》这篇课文上,整堂课上,孙老师注重基础字形讲解,用朗读的语调、表情、语气,让学生深入地理解课文,体会情感,在读中提高语文素养,我们不禁为孙老师将课堂交还给学生的巧举,以及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策略拍手叫好!</p> <p class="ql-block"> 孙老师让学生绘声绘色地朗读,极具画面感。一个个的汉字通过孙老师的嘴,幻化成了一场又一场生动形象的电影场面。孩子们在这样的氛围里学习,怎会不渐入佳境呢?那一个个生硬的字,在绘声绘色地朗读中,就已经让孩子们理解了文字背后所蕴藏的情感。这“读”,真得练!</p> <p class="ql-block"> 魏星老师渊博的学识,严谨的治学态度以及收放自如的课堂让人受益匪浅。讲授的《三黑和土地》整节课流程清晰,逻辑性极强 ,整节课都落实到了“课堂的主体是学生”这一教学理念。魏老师通过四个活动:猜一猜、议一议、读一读和辩一辩,把他的大任务教学法贯穿于整篇文章。魏老师评价语幽默独特可见教师的应变能力和文学素养极高。</p> <p class="ql-block"> 首次接触到魏老师的大任务教学,是将语文要素具体化、本体化、系统化。大任务教学,落实语文要素结构化、内容解读结构化、学生活动设计结构化。</p><p class="ql-block"> 讲座中,魏星老师将重点讲解大任务教学主要有三种样态:单篇课文的大任务教学、单元整体的大任务教学、项目引领的大任务教学,以及大任务教学如何将知识学习镶嵌在有趣、有用、有意义的真实情境之中,让学生自主阅读、独立思考、主动表达,推动语言、思维、审美和文化综合发展。</p> <p class="ql-block"> 语文课的大任务教学解读,也给我启发很大。从刚开始跟着主题阅读学习,学到了思维导图板块式教学,又到今年暑期张俊孟老师讲到的设计课上的学习活动,到今天所讲设计大任务学习单,其实都是触类旁通的。在教学中关注整体板块,不需要设计太多的学习问题,抓住重要板块设计学习活动学习任务,最大限度的让孩子们自己参与进来,才应该是课堂应该有的样子。</p> 思“教学”之术 <p class="ql-block">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p><p class="ql-block"> ——— 《礼记·中庸》</p> <p class="ql-block"> 非学无以启智,非思无以成长。通过此次的观摩学习,我们还有以下几点思考:</p><p class="ql-block"> 一、要以发展的眼光培养学生</p><p class="ql-block"> 都说一个人的思想观念决定行动,而一个老师能走多远关键也在于他对于教育教学的认识和理解。教育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而且应当是为学生一生的发展。我们要培养怎样的学生?我们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哪些必要的素养?类似这样的问题,我们可能一时难以解答,但我们真的需要思考。所以我认为我们要向名师学习注重启发式教学,让学生主动学。新课程标准要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这个主体的引导者。这几位老师都充分的做到了这点。</p><p class="ql-block">二、要以钻研的精神深挖教材</p><p class="ql-block"> 的确,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有多深,课堂才能带学生走多远。可能我们只是知识的搬运工,我们会依赖于课件、教参等,而没能真正细读文本,静下心来去与文本对话。因而,我们很多时候对教材的处理是欠妥当的。看似合理的教学设计,也不过是依葫芦画瓢,并未真正明白为什么要这样教。听完几位老师的课后,我认为他们对教材的把握都有其独到之处,都能抓住题眼,一步步的深入文本。所以我认为吃透教材是最根本的。平时,我们课前对教材的理解不能浅尝辄止,很有必要咬文嚼字,细品其味。因为课文只是一个例子,是通过课文的讲解让学生学会方法,获得能力,激发阅读的兴趣。而语文教学绝不仅仅是教课本,一定是从课堂延伸到课外。</p><p class="ql-block">三、要以独特的魅力创新课堂</p><p class="ql-block"> “和而不同,美美与共”,不同的专家有不同的授课风格,他们以自身独特的魅力为我们呈现了一堂堂精彩纷呈的课。同样,戴建荣老师、何捷老师等也有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因而,专家的课堂真的不是我们随随便便就能模仿的。没有与之相应的文学素养,课堂上不能与学生进行真实的交流与引导,那模仿极有可能会“金玉其外,败絮其中”。</p><p class="ql-block">模仿只是起始,不断摸索自己的教学风格,创新自身的课堂教学才是此生需要追求的吧。要知道所有课堂上的轻松自若,举重若轻,都需要我们在背后付出太多的汗水与努力!</p><p class="ql-block">四、要以阅读的深度提升素养</p><p class="ql-block"> 在日常教学当中,我们总是困惑于学生的阅读能力为什么这样差?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学生不会阅读,而不是读不懂。那学生为什么不会读呢?主要还是因为缺乏语感,阅读量太少。学生不喜欢阅读,甚至讨厌阅读,原因在于老师不阅读,学生更不阅读,大家都不阅读。</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而阅读教学要重点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最终走向阅读能力的提高。所以当务之急让学生好读书,多读书。那么我们老师自己就更要做到广泛阅读,大量积累,以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做学生的榜样。</span></p><p class="ql-block"> 大师的课妙就妙在有那么多新颖的教学设计,超强的课堂把控能力,而不是刻意的表演,同样的内容能上出不一样的味道。其实很多时候我们缺的不是教学的基本功,缺的不是课堂环节的完整云云,缺的是思想,是对同样问题的深度思考,以及深度思考后的创新</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和而不同,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通过此次课堂观摩与讲座学习活动,我认识到在教学的整个过程,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顺应学生的学习天性,让同学成为同学,做一位善于引导的教师。教学方法上要尽可能地让学生通过充分的自主学习来达到学习的内化。</p><p class="ql-block"> 我们一行六人十分感谢校领导给我们这次外出学习的机会,培训虽短,但从中学到的知识使我受益匪浅,感触颇多,让我们更深刻的认识到教师这份职业的精辟之处,很大程度上开拓了我们的眼界、增强了自我的业务潜力,认清了自身与其它优秀教师存在的差距,明确了自己今后学习发展的方向,也为今后的学习和业务能力培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p><p class="ql-block"> 更让我们深刻领悟到要时刻将国家之事和文化之根贯穿于每一课,将国家情怀和文化传承植根于学生心间。</p><p class="ql-block"> 让我们且行且珍惜,对自己的每一节课负责,给学生留下美好而难忘的记忆……</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在最好的时代,做最好的自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在最美的校园,赏最美的文化。</span></p> <p class="ql-block"> 撰稿人:陈俊丽 赵永红 宫焕青</p><p class="ql-block"> 张引娣 王晓霞 贾慧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