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1年10月16、17日,作为新教师的我有幸参加临沂小学数学名师观摩课,聆听了贲友林,储冬生,刘延革,张齐华,周卫东,吴正宪,罗鸣亮,强震球这八位特级教师的观摩课。他们的课堂氛围轻松热烈,学生争先恐后,内容精彩纷呈!他们专业的高度,独到的见解,坚持教学研究的品质深深震撼着我!</p><p class="ql-block">不管是贲老师的《小数的意义》,还是储老师讲授《解决问题的策略》,还是刘老师教授的《数与形》,还是张老师的《植树问题》,还是周老师教授的《认识负数》还是吴老师的《分数乘法》,还是罗老师的《轴对称图形再认识》,或是强老师的《体积单位》,他们都是以学生为本,把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思考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充分质疑,自由表达,老师都是在做引导者,启发者,陪伴者和欣赏者。这才是真正的课堂,学生的课堂。</p> <p class="ql-block">一、第一节是贲友林老师的《小数的意义》</p><p class="ql-block">聆听学习了特级教师贲友林的《小数的意义》,听后收获颇多。</p><p class="ql-block"> 感受一: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上课前和孩子们交流,既可以让孩子熟悉一下新老师又可以活跃气氛,消除孩子们紧张感,在课堂中贲友林老师以自己幽默的言谈,轻松鼓励的话语,让学生根据“小数的意义研究学习单”研究、交流一个个问题,每次学生回答完问题都会鼓掌对他们表示肯定,即便是回答错了或者回答不上来也让同学把掌声送给他们。这种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活跃性。</p><p class="ql-block">感受二,一节课的精彩往往在于课堂生成,课堂生成,生于学生,成于教师。在这样真实的课堂中,老师和学生共同来研究新的知识。课堂完完全全“以学为中心,以生本为教材”。学生是课堂的小主人,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其他同学独立思考继续补充,有问题的同学提出问题,可以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出现新问题后学生继续讨论,而这些问题恰恰是这节课的目标。贲老师在处理一位小数、二位小数、三位小数时,先让他们齐读一遍,然后引导学生观察、猜想、对比,通过学生的回答逐步引导他们发现规律,并对学生讨论出错误的结果让其他同学给予解释,进而逐步完善归纳小数的意义。整节课都像是学生是小老师在一起讨论出小数的意义。</p><p class="ql-block"> 感受三,老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思想。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每个人都有很大潜能,如果给他们时间,他们的表现会超出我们的想象,在上课的过程中,我们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而不是要强行给他们灌输知识点,多听他们的想法,才可以知道他们想的是什么,做到合理的引导。</p> <p class="ql-block">课后,贲老师以本节“小数的意义”为例,作了一场《基于“学”的教学思考》的精彩讲座。学生学什么?学生怎样学?学生学得怎样?三个深度的问题引发我们思考,教师的“教”要深入浅出,学生的“学”要浅入深处,教师的教学不仅是“教”,更要思考“学”,唯有思考才能改变我们的实践。</p> <p class="ql-block">二、第二节是储冬生老师的《解决问题的策略》</p><p class="ql-block">整个课堂以学生探索为主线,让学生在不断地探索中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立足于学生的学情,巧妙地引导学生,适时启发学生,润物无声,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找到了问题的答案,并进一步渗透了假设的策略。</p> <p class="ql-block">三、第三节是刘延革老师的《数与形》</p><p class="ql-block">刘老师用简单的图形为例介绍了一些常见的数与形的关系,让同学们能够清楚且直接的了解数与行之间是互助关系,可以通过画图来解决与数都关的问题,也可以通过数字来解决图形问题,使学生学会这种转化的数学思想。</p> <p class="ql-block">四、第四节是张齐华老师的《植树问题》</p><p class="ql-block">张老师这节课主要是给学生15分钟自己看着学习单小组合作讨论,在讨论中提出新的问题,然后展示在大屏幕,请同学发表自己的想法。听了张老师的课让我明白了只要教师引导得当,不论这节课难不难,好不好上,学生照样可以学的兴趣盎然,原来数学课也可以这么有趣。</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五、17日上午第一节是周卫东老师的《认识负数》</p><p class="ql-block">周老师的课以“-2”贯穿整个课堂,学生通过写、说、比等形式在高观点视角下理解负数有绝对相反和相对相反两个意思,理解在负数的运算中的封闭性。</p> <p class="ql-block">六、第二节是吴正宪老师的《分数乘除法》</p><p class="ql-block">吴老师以复习为导入,让同学们回忆学习分数乘法时用的什么例子,学习分数除法时用的什么例子,让同学们写出算式,并说一说计算方法,随后追问为什么是这样计算的,给孩子充足时间自己思考,并在老师的引导下从另一个视角分析分数乘除法。在教育过程中我们不是要求孩子能做对,让他们做一个学习的机器,而是要让孩子明白为什么是这样。</p> <p class="ql-block">七、第三节是罗鸣亮老师的《轴对称再认识》</p><p class="ql-block">罗老师提前发给学生一份学习单,罗老师的课全程都是以学生为主,真正提现以生为本的课堂,罗老师先是发给学生学生单让学生通过看,产生疑问,进而又发给学生第二份礼物,让学生自己动手剪一剪折一折,进而是小组合作解决疑问,学生汇报小组结果,学生产生分歧,让产生分歧的学生辩论,课堂生动有趣,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罗老师给大家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课,让人记忆犹新,印象深刻,学生学的开心记得深刻。真正的提现了新课标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重视学生自己的经验。</p> <p class="ql-block">八、第四节课是强震球老师的《体积单位》</p><p class="ql-block">强老师是呈现的两个物体作为导入,让同学们猜一猜谁的体积大,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想法,踊跃发言。围绕这个问题引出今天的课题,在感受体积单位的整个过程中都是孩子们自己在动手,在思考。体积单位是一个比较抽象的一课,强老师通过百宝箱让他们寻找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等让他们真实的自己感受体积单位,并建立概念,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在愉悦的氛围中学到知识。</p> <p class="ql-block">通过两天的培训,听了八位名师的课,他们都是在做学生的引导者,启发着,欣赏者,以学生为本,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一定会不断提升自我,努力构建我们的“品质课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