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秋意渐浓微风凉,泉城学习步履忙。10月15日下午,清平小学五位骨干教师,踏上了开往省城济南的列车,本次学习主题为深度学习理念下“大单元”教学与项目化学习。虽然济南的秋天有些寒冷,但是老师们内心激动不已;虽然渴望的周末已经到来,但是老师们学习兴致蓬勃,也许这就是学习的魅力,这就是精神食粮的奥秘。</p> <p class="ql-block"> 顾不上舟车劳顿,只认为离得近,学得好。所以,前排,向前冲!</p> 深度学习模型及在中小学教学运用 <p class="ql-block"> 吴教授首先为我们清晰解读了什么是“深度学习”:深度学习是教学的一种常态化现象,深度学习要求教师指导学生围绕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通过大概念思考,结合学生的自主探究,掌握知识并能够迁移的运用!</p><p class="ql-block">深度学习的特征有:</p><p class="ql-block">(一)深度思维</p><p class="ql-block"> 如何让学生思维达到深入呢?设计有思维价值的“问题”能够引起“串联”课堂的作用,是实现学生深度思维的有效途径!课堂不断前进的过程就是学生对一个个问题解决的过程!</p><p class="ql-block">问题分类:记忆类、理解类、运用类、分析类、评价类、创新类。</p><p class="ql-block">学生的思维水平超越了“理解类”,就进入了分析、综合、评价、创造领域!</p><p class="ql-block">(二)批判性思维</p><p class="ql-block"> 从古至今,有很多学者都倡导评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已然成了美国的核心素养之一,我国中小学教学在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中,显得非常弥足珍贵。教师要运用批判性思维进行有效学习,吴教授以《灰姑娘》的教学为例阐明评判性日益受到广泛重视,其地位不断提高,由此我们立刻想到了五年级《牛郎与织女》教学中,也体现了批判性思维学习!</p><p class="ql-block">(三)“大观点”组织(结构化思考)</p><p class="ql-block"> “大观点”组织的有效途径是引导学生“图示化”呈现,比如绘图,列表,思维导图等,相比语言,它在某些学科中具有重要的优先地位,他把一系列信息具体化,并对其加以总结概括。</p><p class="ql-block">(四)元认知</p><p class="ql-block"> 吴教授清晰阐述了什么是“元认知”,即对认知的认知,也就是“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如果学生自己知道如何学习和如何管理自己的学习活动,那么学生将会更有效地学习。所有的学霸都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什么时间该干什么,如何管理自己的时间,如何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p><p class="ql-block">(五)迁移运用</p><p class="ql-block"> 教师的教是教会学生学,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新情境”中正确解决问题,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p> 考试评价改革与教学质量管理 <p class="ql-block"> 在三个半小时的培训中,方老师分别从“考试评价与命题改革”“学考测验与作业设计”“主观题编制与评分标准”“综合素质评价与应用”四个方面展开了自己的论述,有理念解读,有形势分析,有研究说明,有策略分享,在考试评价改革和教学质量管理命题上做出了独到、专业、科学的阐述。我们结合所听所感,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触动颇深,分享如下。</p> <p class="ql-block"> 一个共识。培训开始,方老师首先与参会老师达成一种共识:评价即教学。面对评价改革的三个阶段,我们认识到:评价,实现了由评价对象是老师向服务对象是学生的转变。在这种理论认知的前提下,才能谈考试评价与命题改革的若干问题。</p> <p class="ql-block"> 方老师说,得分与分数线,不是评价。真正有效的评价是基于数学建模的“数字代码”,让数字具有解释性。</p><p class="ql-block"> 这样的评价,每一题,每一次考试,每一组评价数字,背后代表的是每一个学生知识、能力、素养的针对性反馈。评价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发展。张老师带领浙江的研究团队展开了数年的探索改革,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p><p class="ql-block"> 四个现实问题</p><p class="ql-block"> 评价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就是对学生在中高考中的失分因素做了大数据的专业分析,其研究结果让我们所有老师受教颇深,也应该引起我们所有学科老师的重视和思考。</p><p class="ql-block"> 第一个问题:阅读能力亟需提高。方老师根据调查研究,从阅读认知、阅读习惯、阅读时间、阅读书目、阅读评价五个方面提供了基于大数据的生动详实的说明。</p><p class="ql-block"> “有知识没文化,老师这样,教的学生也这样,没高度”。阅读作为世界四大核心课程之一,排在首位,阅读不仅仅是语文的事情,阅读是所有人所有学科的事情,阅读带给孩子的是文化、哲学、历史、思维方式。学校教育就看能不能回答好这个问题:孩子在学校学了六年三年,我们为孩子开出了哪些学科阅读书目,数学的、体育的、美术的等等?</p><p class="ql-block"> “两岁开始,干什么都一本书。”“买书的投资可以在杭州很好的地段买一套房子。”这是张老师在家庭教育的独到之处,也为孩子今后走进北京大学,做了良好的家庭熏陶与习惯养成。家庭状况良好,家庭藏书量越高,孩子的阅读成绩越好。</p><p class="ql-block"> “每天读书半小时。”每天保证阅读半小时与学习相关的书籍,对学习成绩提升十分有必要;每天为兴趣而阅读对于提升阅读成绩有持续帮助。</p><p class="ql-block"> “天文、地理,社会百科,都要好好读。”看漫画书越多,成绩下滑越多,读故事、人物、事物类书籍越多成绩越好。跟上动态评价,低年级的阅读评价可以是说出来、画出来,高年级段可以是说出来、写出来。</p><p class="ql-block"> 第二个问题,核心知识理解深度不够。高阶思维能力或创造性思维很难进行评价和测量,目前中高考的评价方式限制了对高阶思维能力的考查。据调查,一到两个小时的考查时间,面向基本知识、技能的题目占据82%以上,高阶思维能力的仅占18%。特别是小学阶段的评价命题远远达不到科学命题的高度。所以,小学阶段分数在95分和85分,无法判断谁好谁差。原因是,我们的评价指向哪里?这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专业的高度,方法的厚度,知识面的宽度,居高临下的人才能深入浅出。</p><p class="ql-block"> 孩子在音体美学科得到的满足程度越高学习质量越好,但是“为什么现在的孩子喜欢体育但是不喜欢体育课了”?因为天性没了。不停地练跳绳,练跑步,这不是体育。音体美课程需要天生的表现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不适合一味地应试和纸质考查,所以我们的评价方式和技术支撑要跟上。</p><p class="ql-block"> 第三个问题,独立思考能力欠缺。要处理好学科素养变与不变的问题,变的是学科核心知识和思维方法,不变的是学科知识面和理解能力。老师的教学方式对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p><p class="ql-block"> 第四个问题,书面表达水平不高。</p><p class="ql-block"> 一个总原则。考试命题的总原则:考查孩子理解什么而不是不理解什么。所有上述这些问题的存在,需要考试评价改革,更需要教学质量管理的宏观调控,教育需要一个最好的教育生态。生源问题,团队问题,竞争问题,指向制度和机制的建立健全,终需要党委政府科学履行教育职责,思考怎么评价学校,思考怎么评价老师。</p><p class="ql-block"> 考试评价改革和学习质量管理,需要自上而下的专业构建和把控,只有这样才会最终实现评价即教学,评价服务学生、评价提升素养的目的。</p> 素养立意的单元教学设计 <p class="ql-block"> 徐和平主任的讲座《素养立意的单元教学设计》虽然安排在晚上,但是老师们学习的积极性依然高涨,一边忙着拍照片,一边忙着写心得。</p><p class="ql-block"> 徐老师的讲课思路清晰明确,我们为什么开展大单元教学,如何开展大单元教学,以及如何做好大单元整体视角下的分课时设计。</p><p class="ql-block">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回答了为什么开展大单元教学问题),徐教授从四个方面详细阐释了单元整体设计的元素,分别是整出一个学习单元,整出一个学习目标,整出一项学习活动,整出一个学习结构。</p><p class="ql-block"> 基于不同的学科,徐教授带领大家分析了各个科目不同学段的三种教材组合方式,即原有的单元就是学习单元,不需要重新切分组合; 需要重新切分;需要重新组合。定好内容后根据课标确定好Big Idea(“大概念”)。</p><p class="ql-block"> 徐教授对于学习目标的制定与我区一直推行的制定可观察可测评的目标是一致的。不同的是在大单元教学中,目标尽量分两层写。第一层目标可心理可行为,第二层目标是行为目标。核心任务就是要设计一个大任务,同时满足任务性,综合性,全程性,情境性,挑战性等特性。一个学习结构可以是任务驱动--总1--总2--总或者任务驱动--分1--分2--总。具体选择根据课程内容以及学情。</p><p class="ql-block"> 逆向设计和体验完整学习过程是最后一部分的关键词。在继续落实教学评的过程中,教会学生学,这是最关键的!正如陶行知说的,"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p><p class="ql-block">个人感悟与思考:</p><p class="ql-block">1.大单元教学就是教会学生在解决驱动性任务的过程中,完成知识的迁移运用,在做事中学会做事。</p><p class="ql-block">2.让学生体验完整的学习过程,即学生在老师的指导引领与帮助下,依次完成独立的先行学习,师生的交互学习和独立的后续学习,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由不会到学会的进步过程。在体验中,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增强自己学习的信心。</p> 落实双减 实现作业提质减量 <p class="ql-block"> 沈老师以作业研究的小切口,落实双减精神,突破作业提质减量的大问题。</p><p class="ql-block"> 上海长宁区基于多方调研结果,找出作业困境,再寻找解困路径,达到提升作业品质的目标。沈老师分享了自己区域内作业研究项目的整体规划,介绍详细的研发过程,重点放在作业设计的流程和案例分析上。深入浅出,为与会教师科学设计作业、精准分析教学问题,制定策略改进教学,精准施教提高质量提供了清晰的思路,带来了深刻的思考。</p><p class="ql-block"> 沈老师的观点新颖独到。</p><p class="ql-block"> 一是作业的功能不能被改变,不要让作业成为追求分数、惩罚学生或转嫁课堂教学压力的手段。对学生来说,作业应该是复习巩固知识、检测学习效果发展思维能力、培养科学精神的最有效抓手,对教师来说,也应该是反馈学生知识掌握情况、检测自己课堂教学效果和反思改进调整教学策略的最有效依据。</p><p class="ql-block"> 二是老师要有明确的认识,就是让不同的人做不同的作业。不同的作业所需要的能力不同,不同类型的作业发挥的作用不同,学生个体间还存在着能力上的差异,我们多数老师的作业从来都是一刀切,无视差异、统一要求,形式单一、令人乏味,量多质滥,似乎永无尽头,让分层作业设计、多类型作业设计、单元作业、跨学科作业等科学高质量的作业成为迫在眉睫的需求。</p><p class="ql-block"> 三是作业设计要有完整的流程。从研读课标、研究教材、研究学生出发,再选题编题形成作业,再到学生使用及时批改反馈,最后,改进教学完善作业,应该是闭环式的完整过程。</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上海长宁区走在我们前面,他们十多年的研究和做法、成果让我们颇感震撼,特别值得学习。</p><p class="ql-block"> 首先是整个区域的行政支撑和专业引领,深入的校本实践和四方监督,为改革保驾护航。他们的作业研究在不同的学段有不同的特点。</p><p class="ql-block"> 以小学阶段为例。最突出的是作业二级备案制。所谓二级备案制度是指区级层面由专家和骨干教师研讨达成课标要求的必备作业,形成模板,通过区作业平台发布,形成学科作业指导建议,此为作业的一级备案。 各学校再基于校情,开展校本教研修改完成作业,提高作业的适切性,再通过校园网发布布置学生作业,此为作业的二级备案。通过这两级备案,将作业发布公开,接受全社会的监督,老师们在备课教研布置作业时会精之又精,思之又思,从而行成精品作业。</p><p class="ql-block"> 二是小学阶段同样还探索“长作业”研究形式。寻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化作业,可能需要通过一个星期甚至一个月的连续作业才能完成,极大提高学生创新与思维能力。</p><p class="ql-block"> 三是小学阶段的“3+X”计划,开发阅读,劳动,运动三方面作业,再根据各校特色行成“X”作业。</p> <p class="ql-block"> 所有学校所有老师共同参与,从校教研组的第一次研究、二研,第一次筛选、二选,到区域内学科教研组的三研四研,三选四选,让作业设计者在学校教研时第一次反思,区教研后第二次反思,让每位老师的作业设计都能讲出选题的依据,讲清每道题的知识要求、能力要求,适合什么层次学生,培养什么能力。这样精准分析后形成的作业案例会是特别科学和高效的,从而真正能够做到提质减量。</p> <p class="ql-block"> 明天,周而复始,我们心中将继续满怀激动,迎接新一天的朝阳与美好;明天,艳阳高照,我们心中将继续怀揣梦想,迎接新一周的学习与探讨。</p><p class="ql-block"> 外出学习停止,研究从未缺席。我们相信,在研究与实践的路上,我们的明天会更好,因为老师们的心中有一种信仰与力量,那就是清平责任与担当!</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附:老师们在高铁上,忙着写收获,写反思的身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