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故事之 航线实习

水中鱼

若干年前,有得知我在民航工作的人,会问出一个同样的问题:你们坐飞机不要钱吗?<div><br>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是出于日常生活经验得出这个结论的。<br></div> 铁路员工有免费的火车坐,公交公司的员工只要举一下工作证,公交车的司机就不会干涉其上车。航空公司的员工也有几张免票的福利待遇,同样是交通运输部门,民航也应该会有此福利。只是有点不确定,正好就问一嘴,证实一下心中的猜想。<div><br>要说民航的员工能不能免费坐飞机,回答可以说有,也可以说没有。这个问题还真的要费劲解释一番。<br></div> 航空运输,不同于地面运输。地面运输超载最多也就是车辆受损。航空则要严重的多。有鉴于航空运输的特殊性,其载量有着严格的规定。<div><br>飞机在大气层中飞行,受空气动力学影响,因而空气的密度就决定了其载荷。而空气密度的大小又与温度和海拔有关。比如,夏天的气温高,冬天气温低。冬天的空气密度要大于夏天。高原的空气稀薄,其空气密度也低,故而高原机场的运力也低一些。甚至跑道也要比低海拔的机场要长许多。<br></div> 飞机要根据航程的长短来加燃油,这也会影响飞机的运力。我国一般旅客(含随身携带的行李)平均重量按75公斤计算。托运的行李要称重,放在飞机的货舱。以便行李能同机抵达目的地。<div><br>这些工作有一个专门的部门来做,早年叫商务,现在是不是叫地服?他们根据航油的多少,游客的数量,行李的重量来计算、配载。<br></div> 配载就是保持飞机的重心,就像渡轮不让客人坐在同一边一个道理。<div><br>不是每次飞行都能达到飞机的极限载荷。空余的运力也可以运货,当然也能载人。</div><div><br>航线实习的人员就是利用航班的空余载荷乘坐飞机。</div><div><br>航线实习从哪年开始已不可考,1981年参加工作的时候就有这个叫法。早年还有一种说法,“加入机组”,简称加机组,成为机组成员。</div><div><br>要加机组,也是限定了职业的。飞行员当然可以了,管制专业,情报专业,气象预报专业,还有后来的签派人员才可以。有的是一年给2次,有的1次。<br></div> 实行航线实习的出发点,是让参与飞行指挥和保障的人员,了解航线上的地形地物和天气状况。航线实习完成后要提交实习报告。<div><br>早年加机组是可以进入驾驶舱的,那时候的飞机不像现在的飞机先进。很多飞机都是目测、地标飞行。跟飞行员做零距离的交流既能促进了解,又能加深友谊,是双赢的结果。</div><div><br>一项好的政策,执行的时间长了,往往就会异化。<br></div> 随着安检的加强,驾驶舱也不能进了,也没法跟机组当面交流了。坐在经济舱,偶尔也会给个升舱的待遇,其实跟乘客没有两样。因而加机组就成了一项福利待遇。<div><br>早年加机组时,要向航务部门申请,填写“航线实习任务书”的表格,注明来回的航线和时间,批准后由调度或者签派给机组打招呼,机长答应后,就能上飞机。甚至不要通过安检通道。<br></div> 除了这些专业的人员加机组外,还有一种“公务乘机”。这个仅限于民航的内部,人员涉及就广了。 网上图片,侵权必删。 <div><br>为了规范航线实习的人员,1997年底,印制了一个小本子,也叫“航线实习任务书”。采用花纹纸印刷,有一定的防伪功能。民航监管局成立后,加机组要到监管局开具“中国民航公务乘机通行证”,跟任务书,甚至工作证一块使用。监管局开具的通行证呈淡红色,在行业内被称为开“红单子”。<br></div> 网上图片,侵权必删。 网上图片,侵权必删。 2017年10月,民航局发布《关于取消签发和使用公务乘机通行证的通知》,决定从10月15日起取消签发和使用公务乘机通行证。至此“加机组”这个实行了几十年的“福利”退出了历史舞台。当然,也给老民航留存了一份记忆。 记得在上世纪90年代初,加机组从南昌去成都学习。当时没有直达的航线,要在西安转机。从南昌飞至西安,上午的时间就过去了。只得搭乘下午飞成都的飞机。当时成都的天气不好,等待的时间无聊又漫长,等航班取消,把整个乘客给拉到城里的一家较好的宾馆住宿的时候已经是凌晨1点钟了。能享受这个宾馆的待遇是因为一帮日本的老年游客。我是仅有的几个国人。 次日早饭时,忍着饥肠辘辘的肚子坐在餐桌前,等着想象中丰盛的早餐。餐厅上了四个精致的小笼包子和稀饭。同桌三人,两个日本游客,每人一个小笼包子,还剩一个在盘子里。那时候年轻,食量大,眼睛盯着剩下的一个包子,就是下不去筷子,眼睁睁看着最后被服务员收走。当时的想法很朴素,就是要“考虑国际影响”,现在想来也着实好笑。<div><br>加机组其实是很麻烦的。出公差大家都会选择买票,跟乘客一样,享受“上帝”的待遇,既省心也省时。<br></div> 也是在90年代初,加机组从南昌到广州白云机场,再在广州加机组去成都。手续都已经办好,到停机坪跟机长打招呼的时候,被机长好一顿“教育”。没有吭气就听他说。我心里有底,不行就另外换一架飞机,又不是买票,非得乘坐这一趟航班。谁知机长说了一通后,大手一挥,上机吧。我估摸着,他就想找一个不认识的人聊聊天,打发等待的时间而已。<div><br>我现在也跟那个机长一样,在键盘上敲出一段文字,跟认识和不认识的人聊聊天,打发时间而已…。<br></div> <a href="https://www.meipian.cn/3uuv7zka?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民航故事之 训练飞行</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