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最早知道王向荣这个名字还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央视播出的一部政论片,王向荣清唱了片头曲《天下黄河》,当时就被那来自黄土高原苍凉的原生态歌声所震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991年11月,由中央电视台和日本东京广播公司共同拍摄的大型纪录片《望长城》,在中国和日本同时播出,当时分别创下了中日两国纪录片的最高收视率。其中有一集就叫“寻找王向荣”。主持人焦建成来到陕西榆林府谷县新民乡马茹疙瘩村,寻找陕北歌王王向荣。他在村民的指引下找到一位身材矮小的小脚老太太,她是王向荣的母亲。老母亲说向荣不在家,去延安唱歌了。当然电视片接下来还是给人们介绍了王向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从此我就牢牢地记住了王向荣这个名字,并开始关注王向荣。后来他还在央视春晚上唱过这首《天下黄河》。有一年的青歌赛,一道模唱题播放的就是这首歌,评委老师还特意解释说,费好事才找到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王向荣1952年出生,父母都是当地有名的二人台演唱艺人。他从小受双亲的熏陶,喜欢唱民歌。他13岁时父亲病逝,生活陷入困境。他小小年纪开始干农活、挖煤掏炭、打零工,还曾经赶着牲口跑口外,尝遍人间疾苦。这些经历赋予他的歌声里饱含着底层百姓的辛酸,尤其是他唱的《走西口》无人能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上世纪七十年代他的歌声就走出了陕北。1980年,他被推选进人民大会堂和怀仁堂演出,受到邓小平、万里的接见和宴请。王向荣还随团参加过苏联、法国、瑞士等国的国际艺术节,1992年又应邀赴日本演出。只是那时候我们对这位著名的民歌手知之甚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2000年后,青岛日报社新大楼落成,阳光大厅问世。报社特意抽调青岛晚报副总编李洁任报社总经理助理兼大型活动办公室主任,以阳光大厅为阵地,负责组织策划文艺演出和文化活动。我和李洁提出能不能找到王向荣,请他来举办一场演唱会。李洁通过西安晚报联系上了王向荣,于是举办了青岛历史上的第一场陕北民歌演唱会。当时引起人们极大兴趣,一票难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两年后,又请王向荣在当时岛城最大的剧场市人民会堂举行了一场演出。这一次还出现了一个意外。王向荣愿意喝酒,抵青的当晚喝了两瓶72度小琅高。第二天早上他起床后发现嗓子哑了。晚上就要演出,大家都急坏了,带着他去了青医附院,医生直接往嗓子里喷激素。晚上演出他勉强上了台,我们都捏着一把汗。好在当晚的观众大都是第一次在现场听到原生态的陕北民歌,情绪热烈,没有注意到他声音里的瑕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那天晚上还发生了一个小插曲。观众开始入场了,王向荣在后台化妆,头上扎着白羊肚手巾,身穿羊皮背心,腰里系着红腰带,脚上却穿了一双皮鞋——他忘记带布鞋了!时间急迫,我赶紧让司机去肥城路我家里拿来一双布鞋救场。只是这位陕北打扮的老汉脚穿一双北京内联升牛皮底布鞋,实在太不搭了。</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2009年正月初八,我和李洁、崇宏、李硕一起开车去陕北过十五。每年的这一天延安城都要举行盛大的巡游,热闹非凡,“延安过大年”也成为央视的一个保留节目,每年都有专题片播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我们一路上走走停停,先去了山西的大寨、娘子关、碛口古镇,感受当地百姓闹正月的热闹景象。正月十四过黄河赶到了榆林。王向荣到宾馆见到我们后说吃饭的地方不远,不要开车走着去吧。只见沿路两侧到处是王向荣做形象代言人的移动公司的广告,还不断地有路人拦住王向荣请他签名。王向荣没有一点明星的架子,有求必应。导致很短的路走了很长的时间,让我们领教了他在榆林的知名度和人们对他的热爱。听说王向荣有一张清唱的CD获得金唱片奖,路过新华书店我们进去,每人买了一张准备让他签名。王向荣笑着说:都是盗版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在饭桌上王向荣一边给我们签名一边说,在北京录这张唱片时他带着一瓶白酒进了录音棚,喝一口酒录一支歌,一瓶酒喝完整张唱片也录完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王向荣喜欢喝酒,还喜欢划拳。幸亏我们几个除了李硕拳都划得很不错,可以陪他尽兴。和王向荣一起吃饭喝高兴了免不了要听他唱歌。他歌声一起,旁边几个房间的食客和饭店的服务员都挤到了门口,弄得几乎不能正常营业了。</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图片是王向荣在榆林的酒店里招待我们。</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王向荣热爱家乡那片黄土地,许多次调动的机会他都放弃了,就是为了陕北民歌。演唱、收集、挖掘陕北民歌成为他生命的全部。他多年来还深入陕西、山西、内蒙的许多村落,抢救和整理了无数几近失传的西部民歌,被誉为西部歌王。王向荣现在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陕北民歌的唯一传承人、陕西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国家一级演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王向荣的歌声中一直保持着那份苍凉和淳朴。我对他说,就是因为你出名后一直没有离开榆林。像克里木那样早早调到了北京,估计他的歌声在维吾尔族同胞心中已经不是那个原汁原味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榆林期间无论是吃饭还是饭后去歌厅唱歌,有一位年轻人一直跟在王向荣身边,他是市文联安排准备写《王向荣传》的。但是他竟然一首陕北民歌也不会唱。我对他说,王向荣就是陕北民歌,陕北民歌就是王向荣。你要写王向荣首先就要熟悉陕北民歌,否则你注定是写不好王向荣传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那时除了李小哥,我们都只会一两首很流行的陕北民歌。我当时对王向荣说,下次见到你时我一定唱更多的陕北民歌给你听。从那以后我还真下了点功夫,跟着王向荣的CD学唱了一二十首陕北民歌。只是再没有机会见到王向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次青岛大学委托李洁请来王向荣,分别在十月二十二号和二十三号举办陕北民歌讲座并现场演唱。二十五号下午他还将在良友书坊·1901塔楼,参加他的好友、著名学者狄马有关民歌的新书《歌声响处是吾乡》的签售活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们终于有机会在十二年后又能见到王向荣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因为西安突发疫情,此次演出取消了。王向荣在电话里说:木办法嘛。</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