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有味是读书

殷秀娟

<h3>  重阳始过,寒露已至。2021年10月15日,一个寻寻常常的日子,酒泉市东苑学校的北二楼大讲堂里却度过了一个不同寻常的下午,一群语文人齐聚于此,参加《东苑学校联盟办学同课异构教学活动及霍军老师读书报告会》,一道儿在阅读中找寻最好的学习。 </h3> 活动概述 <h3>  此次观摩活动由酒泉市东苑学校主办,是东苑学校片区联盟办学的一次盛大观摩交流活动。肃州区初中语文学科团队成员在学科首席、酒泉市一中副校长党玉龙同志的组织下,全员参与了此次机会难得的观摩交流活动。活动分两个环节进行。第一个环节:酒泉中学语文公社名师霍军老师和本校贺永玉老师同课异构展示《昆明的雨》散文阅读教学。第二个环节:霍军老师做读书分享报告。活动由东苑学校新上任的李珂副校长主持。</h3> 文本解读 <h3>《昆明的雨》是统编版八年级语文教材上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散文,属于自读课文。本单元的散文,各具其美。《背影》之美,美在真情;《白杨礼赞》之美,美在铁骨;还有两篇小短文,折射人性思想之美;《昆明的雨》,则美在其语言。汪曾祺先生曾说“世间最为普通的事物,平中显奇,淡中有味”,他以活色生香的语言,让昆明的雨站立起来,让记忆里的昆明鲜活起来,让仙人掌、鸡枞、杨梅、缅桂花……让那些雨中景、雨中事、雨中人、雨中情,在雨的润泽下,在如诗的文字里变得饱和,丰满,灵动。 汪曾祺先生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昆明的雨》写于1984年,彼时的作者已人过中年,经历过战争炮火的洗礼,也经历了十年文革的浩劫。再度回忆往事,他写下了在抗战时期于西南联大求学时的生活回忆《昆明的雨》。而文章却无半点儿炮火硝烟的味道,也毫无历经劫难的沧桑老态。文章干干净净,清新雅致,美得仿佛是出自不经世事的资本家小姐笔下。而事实,有史料回忆,在当时的西南联大,“敌机不时轰炸空袭,炮弹的轰鸣就在耳畔,而老师和学生们照常谈笑风生,年轻的学生飞快地翻转着菌子烧烤”,这是怎样一种淡定,又是怎样的一种风骨?那时的汪曾祺正是西南联大的一名年轻学子,师从沈从文。现在,有很多书籍,对“西南联大”精神给予了极高的赞誉。而“自由”,是其核心,它包容了不同思潮的碰撞、融合,也滋养了汪曾祺赤子之心的肆意生长。造就了没有刻意谋篇,没有振聋发聩,没有慷慨陈词的民俗文化的抒情长诗。这是一篇令人爱不释手的文章,读它,条分缕析,深挖剖析,不是最佳的选择。两位老师都不约而同选择了最好的方式——品读。在琅琅的书声中让活色生香的画卷,活色生香起来。</h3> 课堂掠影 <h3>贺永玉老师“一句立骨”,抓住散文的“文眼”:“昆明的雨是明亮的,丰满的,令人动情的。”引导学生反复品读,品味“雨之动情”。</h3> <h3>《昆明的雨》呈现的是一种慢生活。霍老师开篇就指导学生慢读,慢读题目,引导学生把干巴巴的念书变成有滋有味的品读。课堂朴素无华,就在师生彼此的串读中,将昆明城的画卷慢慢展开,雨湿润起来,花明艳起来……讲堂里的学子,听众,仿佛漫步在了昆明街头,找寻家家户户门口倒挂着的开着黄花的仙人掌,寻觅着缅桂花、木兰花、木香花的芬芳,鸡枞、干巴菌,形形色色的菌子,让人齿颊生津,不知道那一刻,有多少听众暗暗吞下了垂涎欲滴的口水。散文,是最美的语言;朗读,是最美的语言呈现。</h3> 智慧分享 <h3>读书,让你站在世界的中心;读书,让你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前行;读书,让你的灵魂和大师平等对话。这是不是至理名言,霍老师,就是一本活教材。读书,诞生思想;思想,独一无二。霍老师仅在本土酒泉的读书报告会,举办过很多场,无一重复。霍老师在西安,在江苏,在桂林……在全国各地许多地方参加过许多学术交流活动,是酒泉本土第一号教育名人。而这个成名过程,并非源于集体的打造包装,众人的推波助澜。而是源自坚持读书,笔耕不辍。花若芬芳,香自飘远;花若芬芳,蝴蝶自来。一场场报告,让无数听众成为霍老师的忠实“粉丝”。智慧迸射的讲堂里,读书的种子,在悄然萌芽。</h3> <h3>教会少年阅读,让他们的头脑变得灵活</h3> <h3>读更多的书,才能分辨出哪些是真正的好书。为什么我们不敢放开让学生阅读?可能是自己的阅读面过于狭隘。狭隘造就无知,无知产生惶恐,惶恐诞生禁锢,禁锢造就新的狭隘。</h3> <h3>值得深思的学徒工现象——站在世界巅峰的杰出人才好像并非学院造就。自学成才,可能留给天才更多的自由思想空间,学徒经历,是得天独厚的实践经历,实践加思想诞生创造。这种现象是不是对当前的教育“内卷”困境有所启发?</h3> <h3>智慧启迪智慧,思想启发思考。看似什么都没有变化,似乎又发生着什么改变</h3> 珍贵留影 <h3>肃州区初中语文学科团队成员与霍老师合影留念</h3> 尾记 <h3>  汪曾祺先生留下一段文字:“爱,是一件非专业的事情,不是本事,不是能力,不是技术,不是商品,不是演出,是花木那样的生长,有一份对光阴和季节的钟情和执着,一定要爱着点什么,它让我们变得坚韧,宽容,充盈,业余的,爱着。”让我们爱点什么吧,语文人,就把这份钟情和执着给予读书吧,让我们的精神,如花木生长,茁壮向阳!</h3>

老师

读书

昆明

汪曾祺

东苑

品读

西南联大

散文

活色生香

霍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