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2021年10月17日清晨,顶着凛冽的寒风,努力、上进的幼教人奔向各自的集结地点,参与线上线下同步开展的云南省幼儿园“以学为主”主题教研第五次活动。</h3> <h3>八点不到,云师大仁泽幼儿园内,主题教研的准备悄然开始,线上分享的同步效果调试,现场的设备对接,申请腾讯会议,发放会议号等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中。</h3> <h3>八点四十,活动正式开始,云南省教科院杨凡老师首先介绍了今天主题教研活动的主要内容,由玉溪市红塔区二幼和昆明市滇池度假区第一幼儿园进行生物多样性主题课程故事的试讲。</h3> <h3>首先由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二幼通过线上试讲中班主题课程故事。</h3> <h3>主题课程从孩子们发现幼儿园大树叶子的变化开始,通过教师对幼儿原有经验以及年龄段各领域相关学习发展的关键经验的梳理,设计了主题课程方案。</h3> <h3>随着课程的推进,《叶子,你真好》的课程故事开始啦。</h3> <h3>随着孩子们关注点的逐渐深入,围绕着叶子的主题开展了系列活动。</h3> <h3>通过课程的深入,孩子们有关叶子的经验得到不断丰富,孩子们对叶子的各种表现和表达更加丰富。</h3> <h3>当小朋友在为“你最喜欢的叶子作品”投票的时候,涵涵小朋友将自己的六票投给了自己,这个状况的出现引发老师的思考,线上线下的老师展开了互动讨论。</h3> <h3>盘龙区杨洋老师和西山区李荣荣老师分享了自己的思考</h3> <h3>通过主题课程的设计和实施,让老师们对课程资源的挖掘、利用,家园互动、课程审议等都有了更新的领悟,更深的思考。</h3> <h3>对玉溪红塔区二幼课程故事的分享,杨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回应分享中可以改进和优化的细节。</h3> <h3>杨老师提出课程从树叶拓展到自然界各种叶子,出现新的探究点可以深入挖掘,引发线上线下老师共同分享挖掘云南可以吃的叶子,紫苏叶、沙松尖、香椿……不同地州的老师的发言展示了云南植物王国生物多样性的资源优势,也指明了课程可能深入推进的方向。</h3> <h3>接下来由昆明市滇池度假区第一幼儿园试讲主题课程故事《湿地水生植物探索之旅》。</h3> <h3>什么是生物多样性?只有明晰了这个核心概念,才能带领幼儿开展真正意义上的生物多样性探究之旅。</h3> <h3>自然、人文课程资源的调查、教育价值的挖掘和提炼是课程开展的基础。</h3> <h3>梳理主题可能涉及年龄班幼儿学习和发展关键经验是主题课程设计和实施的方向。</h3> <h3>课程初始,因为教师课程内驱力的缺失,课程一度停摆。</h3> <h3>一个孩子家长在自家阳台设置的水生植物生态循环系统的有心之举点燃了课程重启的火花。</h3> <h3>在《采莲河的秋天》课程实施的基础,《湿地水生植物植物》顺利展开。</h3> <h3>随着课程的推进各个班各显其能,拓展了丰富多彩的课程活动,呈现出来生机和活力。</h3> <h3>朱老师的成长故事:课程领导者的影响力思考。作为老师,要引领孩子的探究,怎样的知识储备能够有效回应孩子们天马行空的探究问题,再次引发了线上线下的老师的思考和分享</h3> <h3>盘龙区李东梅老师提出了两个策略:一是在课程开始前和过程这种主动学习相关知识,储备相关专业知识;二是向家长求助,寻求专业家长的支持,开启家园共育的模式。</h3> <h3>官渡区付丽萍老师分享了“将问题抛回给孩子,引发孩子深入的探究”的策略,玉溪市二幼的秦淑芳老师分享了“将专业的概念转化为孩子们能够理解的小问题,引发孩子的自主探索”的策略。还有很多老师也在线分享自己的想法</h3> <h3>滇池度假区第一幼儿园课程组也结合问题进行了专题讨论,通过课程审议的方式探讨回应的策略。</h3> <h3>马彦老师提议用班级水生植物生态循环系统的设置回应幼儿的需求和好奇,让孩子们自主探究,寻找答案,这一举措推动课程向纵深发展。</h3> <h3>大三班杨老师“延续初心”课程故事</h3> <h3>课程初期,碰到了关于环创的新的困惑</h3> <h3>官渡区肖晴老师提出师幼互动来解决问题,环创价值重于美感。西山区李励老师提出班级环境的价值和美感应该结合指南的学习,大班孩子的作品体现出他的艺术表现的水平,价值的体现就能显现教师的课程领导力。</h3> <h3>杨老师及时回应老师们的分享,从大家的发言中不难看出经过一系列的主题教研,老师们已经逐渐养成在教育实践中注意寻找教育行为的科学依据,让我们的教育有理有据。其次,我们的老师能够看到教育过程中的幼儿,会从儿童的视角去思考和实施教育,这是非常欣喜的进步。</h3> <h3>罕倩老师通过视频分享从不同的角度对课程的效果做了总结</h3> <h3>杨凡老师回应度假区第一幼儿园分享的主题课程故事,对于环创可以留出幼儿探索的空间,也留出课程展示的空间;</h3> <h3>最后,杨老师谈到每一次课程故事的分享,呈现出来的给大家的时间并不长,但每一个课程故事背后的付出难以言表,但随着课程的生长,参与的每一位老师们也在生长。真正参与了整个过程老师们、教研员们在过程中的收获更为丰富,对未来自己教育实践的影响更为深远,而且是可持续的。这就是我们主题教研的价值所在。</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