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细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叶半青黄。”暮秋悄然离去,立冬时节猝然而至。冷风瑟瑟,枫叶与银杏叶在空中蹁跹,颇有初冬之韵。</p> <p class="ql-block"> 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引领学生走进深度学习,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城关三小于2021年10月8日到15日 特邀专家谭洪模开展语文教师专业成长观摩研讨活动。</p><p class="ql-block"> 本次活动全体语文老师精心准备,均展示了一堂高质量课,参与度高。采用签到的形式,保证听课率。三名省级教学能手观摩指导并进行了精彩点评。</p><p class="ql-block"> 年级组内教师同台竞技,教学研讨氛围分外浓厚。下面我对五年级组老师的上课情况做一个简单的记录。</p> 同台竞技蕴匠心 <p class="ql-block"> 史老师首先闪亮登场,端庄大方,气质优雅,有条不紊的为我们呈现一节《示儿》。开课时,老师语言很有感染力,营造一个悲壮的氛围:800多年前,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一间简陋的茅草屋里,烛光闪烁,忽明忽暗,床上躺着一位头发花白、奄奄一息的老人,他把儿子叫到床前,老泪纵贯、手指北方,用微弱的语气断断续续地说出了自己的临终遗言,大家猜猜,他可能会说些什么呢?然后图文结合,观察病榻前老人神情,然后引入课题,真是未成曲调先有情。接着初读正字音,二读明诗意,三读悟诗情,最后拓展资料,升华情感。老师教材挖掘的很深,对陆游的一生爱国情怀通过不同阶段诗歌完全呈现在课堂上,以一首带多首,主题式阅读,人文主题得以彰显。</p><p class="ql-block"> 整节课,各环节紧凑,朗朗读书声,生的情感在变化,读的味道在变化,循序渐进的引导,多形式的朗读,孩子浸润在诗歌中,对陆游的爱国情怀有心灵的共鸣,对作者的敬佩油然而生。</p><p class="ql-block"> 本节课最大的亮点,以陆游爱国贯穿始终,适时拓展陆游不同阶段的诗歌,让学生深刻的体会到作者那浓浓的爱国情怀。以一代多的形式,体现了老师有着丰厚的文学素养和教学观念。对孩子的积累量以及对诗人的了解有极大的帮助。</p><p class="ql-block"> 悟诗情设计也值得称赞:以临终的陆游内心情感仅仅是悲吗?牵一发而动全身,发散思维,老师补充当时的历史背景,学生自然体会出诗人强烈的期盼,盼北定中原,盼百姓过上安宁的生活,盼战乱不复存在……水到渠成的进行了爱国教育,生在南宋,心系南宋,国家破碎,死不瞑目。</p> <p class="ql-block"> 王老师,我们年级组的大姐大,声音甜美,听她课似乎在享受着精神大餐。</p><p class="ql-block"> 姜还是老的辣,她挑战本组最难的课《己亥杂诗》,开课后抛出问题:课题获取哪些信息?学生结合注释和搜集资料进行汇报。一般的老师就此就要进入下一个环节,而王老师很接地气讲到这是天干地支纪年法,这一年天干是己,地支是亥,故是己亥。因势利导2021年是辛丑年,当时我看到孩子眼睛👀瞪的大大的,眼神满满都是对老师知识渊博的佩服。</p><p class="ql-block"> 学习诗句老师采用的是扶放结合,探究“万马齐喑”必须依靠变革,才会出现“九州生气”的局面,这句中“生气”“风雷”很不好理解,老师并没有直接问是什么意思,而是结合历史背景慢慢的引导,在事例中明白语意双关。三四句学习是让生结合搜集资料,谈理解,在交流资料时,最难能可贵是老师联系三单元缩写,建议把搜集资料要点提炼出来,交流避免雷同,看似简单的要求实质是教学生整合资源,用提炼概括的方法,就能抓资料要点,间接提醒资料的选取要有所筛选,不能瞎抄一气。</p><p class="ql-block"> “怎么打破常规,不拘一格选拔人才”,问题抛给学生,学生各抒己见中明白人才的重视才是变革的根本。最后对本课的三首诗区分异同。即是巩固,也是归纳。</p><p class="ql-block"> 纵观整个课堂,老师非常注意细节,对字形变化已—己——巳比较,喑的字义,先比较暗,是光线暗与天气有关,嗓子哑了就是喑,与口有关,指导很形象,学生就记的很牢。深入理解千军万马都不张嘴是怎样的死气沉沉局面,假如万马奔腾又是什么局面?在比较中迸出思维火花。</p><p class="ql-block"> 总之听王老师的课不是难受而是享受,不仅羡慕她天生的好嗓音,更佩服驾驭课堂的大师风范。</p> <p class="ql-block"> 汤显钰老师讲《示儿》,很有挑战性。老师讲课如沐二月春风,不温不燥,如涓涓细流,不急不慌,胜似闲庭信步, 整个教学流程和史老师设计差不多,就是在字义的了解上对“祭”进行着重讲解:左上为牲肉🥩,右上是手的变形,“示”表示条台祭祀的桌子。</p><p class="ql-block"> 在思考诗人心中记挂的是——为何而悲用辩证思维:假如北定中原会怎样?在希望和绝望对比中,学生就能读出作者心中的那份期盼。</p><p class="ql-block"> 紧接着以悲之切,则爱之深体会作者悲的是:九州未统一。拓展靖康之耻资料,默读交流中了解那段不堪回首历史。结合诗人生平了解作者两岁就遭受战乱纷扰,爱国陪伴一生,随后拓展48.52.63.88岁写的爱国名句,提问:为何作者最终没有看到南宋统一,探究更深含义。设计差不多,但是两人风格不一样,呈现的状态也不一样。</p> <p class="ql-block"> 肖老师本身讲课很有激情,此次讲《少年中国说》再恰当不过。首先猜谜导入,简介作者:他是百科全书式人物、参加百日维新、公车上书、育儿专家。一门九子三院士。新颖的设计一下吸引学生。让生交流作者资料后,对刚才的内容进行解答。师PPT出示补充资料。引导学生从字号读出梁启超是个怎样的人。对梁启超有一个初步认知,然后生对“说、少年中国”进行质疑、解疑。检查预习环节着重讲了履的字义。对“哉”创设情境,学会运用。结合生活实际口头造句“来日方长”。基础知识训练有素,没有停留在表面。知其形,懂其意,学运用。</p><p class="ql-block"> 研讨第一自然段,通过不同形式的读知道少年中国的责任,对课文内容理解没有过多讲课,紧扣关键字中明白“智、富、强自由、民主、胜于欧洲、雄于地球”是少年中国的特点。</p><p class="ql-block"> 为探究表达特点用调换顺序,删一删,加一加的形式明白这八个字是层层递进的关系,不能调换。</p><p class="ql-block"> 为知晓作者为何说“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少年”拓展了国内国际形势。口头拓展了写作原因,很好的促进了学习和理解。</p> <p class="ql-block"> 代薇老师也讲《少年中国说》,开课以梁启超的名言引入,了解“说”的文本特征。第二环节认识生字,读通课文,此环节很扎实,对易错读音,反复强调,学生字按照形声字分类的规律识记,着重指导书写“履和疆”。第三步再读课文,知因解“故”,紧扣中心句,引导因……而故,重视句式训练,第四步揣摩表达,指导朗诵,先观察,再谈发现,追问这样表达的好处,用只有……才句式理解层层递进的关系。第五步拓展资料,体会作者的爱国情怀。最后播放视频,学生齐背第一自然段。</p><p class="ql-block"> 五个环节都很扎实,老师给足学生思考发言时间,根据学情,灵活调整教学思路。善于调控课堂,关注全体学生,提问不是让发言专业户充当主角,给每个孩子表达机会,尊重学生值得我学习。</p> 能手点评促提升 <p class="ql-block"> 谭老师点评史老师《示儿》教案规范,目标精准,讲读到位,层次具体,清楚悲的缘由,知晓盼的急切。拓展资料,对理解课文有帮助,但是出示的时机不对,应在学生不懂的地方出示,个别资料有雷同,要学会取舍。在拓展其他诗歌时,加入老师的引读效果会更好,拓展的古诗建议加入注释,帮助学生理解。</p> <p class="ql-block">谭老师点评王老师《己亥杂诗》:目标准,深入挖掘了情感,表面含义和内在含义不好理解,可是老师设计巧妙,突破了难点,板书符合诗歌内容,建议:读出多样化,写字背诵目标要落实。</p> <p class="ql-block"> 省级能手周群老师点评汤显钰的《示儿》:充分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大胆回答问题。老师的话不多,只是点拨,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学习状态,对“祭,及”指导及时巧妙,建议把诗歌中“死”再挖一下,想想怎么的死不瞑目,至死不渝,身死心不死,死而留憾,虽死犹生,将这些词与拓展资联系起来,再加入老师煽情性的语言,这样引读就有质量有深度。</p> <p class="ql-block"> 省级黄晓玲点评肖老师《少年中国说》这是一堂非常扎实的课。老师准备充分,自身底蕴深厚,自身特点适合这种风格的课,选课精准,便于发挥自身优势。识字,说话,表达朗读方法多样,对怪哉悠哉结合实际巧妙引入,尤其是来日放长,不好说意思,但是老师创设情境,学生自然学会了运用。积累的最终目标就是运用。拓展资料补充恰当,善抠细节,语言指向性很强。语言评价多元化,善于激励学生,结课引读,将课堂推入高潮,学生激情澎湃,热血沸腾,达到思想教育。建议:资料的呈现最好先让生交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内容与表达的关系先讲内容再引导观察表达特点,开课少年中国是充满希望的,结课时要有所提升,这是朝气蓬勃的,充满斗志的少年中国,这样学生思维有提升,理解会更深入。</p> <p class="ql-block"> 省级能手陈礼梅点评代薇《少年中国说》,层次清楚,思路清晰,各环节设计紧凑,课堂重时效,课堂简约并不简单。对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关系用两个句式说话,很规范,有指导性,要求掌握字的,善于发现规律,指导的很细,对易掌握的字可适当放手,让生提醒注意事项,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少年中国的特点建议在学完第一自然段后再问,顺序调整可降低学生回答的难度。</p> 达成共识齐奋进 <p class="ql-block">1调动所有孩子的积极性。发言不是个别学生的专属。要想办法让孩子融入课堂而不是抱怨,多些激励措施。</p><p class="ql-block">2.重视朗读,读的设计要有层次,老师要加强自身素养,注重范读和引读。要比较学生前后有无变化?浸润传统文化,做好文化传承。课堂要有拔节生长的声音。结合文体特点,进行有效朗读策略探究。</p><p class="ql-block">3.相信学生,给学生留够静思默想的时间,不要为赶进度而扼杀学生思考的行为,更不能急于求成,看学生答不到自己预设内容,越俎代庖。长此以往学生依赖思想会更强。</p><p class="ql-block">4.资料的搜集,预习时,要有指导,不要盲目搜一堆无效的东西,在拓展时想好放在哪里恰当,如何把学生搜集和自己拓展资料有效的结合起来,避免重复。资料拓展不要太多。大量的拓展容易喧宾夺主。在展示时是默读还是抽生读亦是老师读,要看想达到哪种效果,目的是什么?方法不要死板。</p><p class="ql-block">5·不要一味拿来主义,在网络看的资料或观看名师课堂,不要照搬主义,全盘吸收,多想想适合本班学情吗?自己能达到哪个高度吗?怎么取其精华?借鉴之中,如何加入自己的想法?</p><p class="ql-block">6.树立学生意识:先生说,再师说,让生展示,师幕后,面向全体,设计的问题是否同一个标准?问题是否过大过笼统,学生不好回答?怎么将问题细化?学生学习的时间要多,老师教的时间要少,学生实践多一点,老师讲解少一点,真正树立以生为本的意识。</p><p class="ql-block">7.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同年级组老师之间多沟通,集思广益,博采众长,资源共享。</p><p class="ql-block"><br></p> 观课有感:语文就是那个味 <p class="ql-block">一、咬文嚼字,充满浓浓的语文味</p><p class="ql-block"> “语文味”就是语文听说读写悟的本色味,具体表现为书声朗朗的“读味”,泼墨挥毫的“写味”,咬文嚼字的“品味”。在本次的21节课中,每个老师课可以说是“味道”十足。</p><p class="ql-block">1. 书声朗朗的“读味”</p><p class="ql-block"> 本次大多老师展示的课例是古诗文,而古诗文教学的基本模式就是读,“读”占鳌头。学生在通读、悟读、练读和熟读中理解文意,感受经典的博大精神。在谭老师点评中我们感受到文言文教学要做到三读:一读,读通,读出节奏,这是最基本的层面;二读,读出情感,从他我走向我者;三读,读出悠远,读出历史感。思考:在设计时要读得有层次,不要泛泛而读。不同形式的读,孩子朗读有无变化?不要讲过多的朗读技巧,生在实践中,语气语调情感实践中获得。循序渐进中明白意境,头脑中想象画面,悟读中体会情感,整个环节是水到渠成。</p> <p class="ql-block">2. 品词析句的“品味”</p><p class="ql-block"> 课文用字相当简练精准,要通过对语言文字的赏析,读出语言文字背后的信息,品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品析过程,就是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和学生鉴赏能力的过程。因为语文学习最关键的能力就是学习运用语言文字能力。这个中高年级表现的特别棒。</p> <p class="ql-block">3. 圈点批注的“写味”</p><p class="ql-block"> 听说读写是语文最基本的目标,但是写最重要,书面语言要放在第一位,课堂上要让学生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让学生及时批注做读书笔记。所以,在语文课堂中,既要有书声朗朗的读味,更要有妙笔生花的写味。如写感受、做批注。如果能仿写一下,做到读写结合,体现语用会更佳。</p> <p class="ql-block">4、简简单单的“语”味</p><p class="ql-block"> 目标简明,有“智慧”的教学设计,以课后习题为主线;过程简约,在文本解读中思路清晰,条理明了;环节简练,围绕单元要素和人文要素,环节巧妙凸显重难点;不支离破碎的分析,每课一课一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二、深耕浅犁,涵养暖暖的人情味</p><p class="ql-block"> 语文课堂的“人情味”,不仅指课堂要灵动、有活力,还要以人为本,关注学情,对学生要赏识其个性,激励其潜能,真正为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奠基。</p><p class="ql-block">1. 有效引领,层层深入</p><p class="ql-block">课堂活动中,语文老师是学生的引导者,我们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如《示儿》中的悲,《己亥杂诗》中的哀,《少年中国说》的殷切期盼。</p><p class="ql-block">2.语言激励,步步提升</p><p class="ql-block">老师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多元化点评,巧妙的点拨拨,课堂能起到四两拨千斤效果。</p> <p class="ql-block">三、海纳百川,浸润悠悠的书卷味</p><p class="ql-block"> 有书卷味的语文课,充满浓浓的文化气息;有书卷味的课堂,常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有书卷味的课堂,老师在教学中激扬文字、指点江山,引发学生心灵共鸣。</p><p class="ql-block">1. 丰厚文化底蕴,充盈书卷味</p><p class="ql-block">王崧舟曾说过:“学习文言文,最终的落点是文化的传承与理解。”谭老师在点评时也提到,古诗文教学的三大策略分别是诵读、拓展、表达。以一代多,由课内引入课外。开阔眼界,增大积累量。</p><p class="ql-block">2.资料拓展及时,营造时代味</p><p class="ql-block"> 扩充资料,知晓写作背景和历史背景,能帮助生理解文本和作者的情感。</p><p class="ql-block">3.自创诗歌,重现诗人味。</p><p class="ql-block"> 老师的即兴之作,往往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有生的仰望,有同行的拍手叫好,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生可尝试诗歌创作,做一次特别体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后记:</p><p class="ql-block"> “木无本必枯,水无源必竭。”</p><p class="ql-block">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p><p class="ql-block"> 每天各位老师多么忙碌,却尽心尽力完成,因为热爱所以精彩。</p><p class="ql-block"> 此次活动我看到语文老师们都有明显的共同特点:心无旁骛,坚定前行的初心和执着;喜爱阅读,敢于亮剑的锤炼和打磨;不知疲倦,永不知足的超越和创新。</p><p class="ql-block"> 学,然后知不足。从前种种,辟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辟如今日生。这个冬天天,失眠岂有我乎?</p> <p class="ql-block"> 永远不要去追一匹马,追逐他人不如丰盈自己,让自己变得更优秀,更强大。当你创造出一片天地来,多少的良马🐴供你选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