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雪域高原的西藏是一个神秘的地方,这里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藏传佛教,是全民信教的民族;这里至今还保留着一夫多妻和一妻多夫制;藏族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民族服饰、生活习俗让人充满好奇;在这里,历史上曾经有过辉煌的吐蕃王朝,有举世闻名的雪域城堡——布达拉宫。</span></p> <p class="ql-block">布达拉宫是吐蕃王朝赞普(首领)松赞干布为迎娶唐朝文成公主而兴建的宫堡式建筑群,位于拉萨市区西南方向的红山上,整个建筑与凸起的山势融为一体,尤为壮观。</p> <p class="ql-block">布达拉宫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宫殿,其独特的位置造就了与众不同的文化。来到拉萨,远远望去格外引人注目,其外形气势恢宏,令人翘首仰望。因为禁止宫内拍照,只能跟着导游在宫内穿行。宫内错综复杂的布局,给建筑罩上了神秘的面纱。</p> <p class="ql-block">布达拉宫是西藏的文化符号,不仅是藏传佛教的象征建筑,还曾是藏区的行政中心与综合办公中心,集藏区行政、司法、经济、文化于一体,在藏人生活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布达拉宫距初建已经过去1300多年,现在的规模并非一次建成。它始建于松赞干布(即唐朝李世民时期)之后由于动乱,布达拉宫大部分建筑在200年后<span style="font-size:18px;">随着吐蕃王朝的土崩瓦解而</span>毁坏。后又经历了几代达赖喇嘛时代的重建,使布达拉宫逐渐形成现在壮观的规模。</p> <p class="ql-block">布达拉宫建在一座小山上,在藏传佛教的信众中,这座小山犹如观音菩萨居住的普陀山,因而用藏语称之为布达拉即为普陀之意。</p><p class="ql-block">以上这些图片是在拉萨市区北边的山上拍摄,应该说这都是布达拉宫的背景。</p> <p class="ql-block">上图拍摄于布达拉宫右前方的药王山观景台</p> <p class="ql-block">布达拉宫的僧人们</p> <p class="ql-block">从不同角度拍摄的布达拉宫</p> <p class="ql-block">晨曦下的拉萨市区(从东向西依次拍摄)被群山环绕。看上去虽没有高层建筑,但非常整齐洁净。不但绿树成荫而且还有大片湿地,这是以前不曾料到的。</p> <p class="ql-block">在拉萨周围的山体或岩石上会看到很多白颜色的梯形图案,西藏的宗教文化叫“天梯”。</p><p class="ql-block">在西藏传说中,天有十三层,由一条天梯连接天上和人间。</p><p class="ql-block">工布藏民相信,人死後可以通过画於附近山崖上的“天梯”爬上天国,因而很多山崖上,都绘有这样的“天梯”图样。</p> <p class="ql-block">大昭寺金顶</p> <p class="ql-block">在布达拉宫周围,前来朝拜的藏族民众络绎不绝,他们的服饰与电视里和舞台上见到的有所不同,很少见到只穿着一只袖子的藏袍。大部分人特别是青年群体的服饰与我们内地的服饰已基本类同,只有<span style="font-size:18px;">上了年纪的女士服饰保留了部分藏族风格。见</span>他们一手拿着样式不同的转经筒,一手拿着佛珠(有的脖子上带有佛珠)有的还不停大声念诵着六字箴言:嗡—嘛—呢—呗—美—吽!嗡—嘛—呢—呗—美—吽……这些新奇的异域风情向人们呈现的是自然祥和。</p> <p class="ql-block">这些藏传佛教的信众为什么都要转经呢?据介绍:他们把“嗡嘛呢呗美吽”称为六字箴言,也称“六字大明咒”。若颂念箴言(大明咒)遍数越多,越表示对佛的虔诚,就可以祈福免灾保平安,还可摆脱转世的轮回之苦。因此人们除口诵外,还制作经筒,把“六字箴言”(嗡嘛呢呗美吽)经卷装于经筒内,用手摇转。每转动一圈经筒就相当于念颂经文一次,成千上万遍的反复念诵“六字大明咒”,就是用自己的虔诚去感动佛祖,希望得到佛的护佑!去实现或满足自己的美好愿望。</p> <p class="ql-block">在布达拉宫北面观景台看拉萨市区,目之所及充满绿色,市区北面的山脉与市区南面的山脉相呼应,整个拉萨市区群山环绕。但由于山体都是砂岩,几乎没有土壤,加上高海拔又缺雨少水,使山上没有树木生长。</p> <p class="ql-block">磕长头是藏传佛教一种虔诚的拜佛仪式。</p><p class="ql-block">在布达拉宫东侧看到佛教信徒在人行道上不停的磕长头,他们的虔诚和忘我,以及起起伏伏的场面让我们感受到了宗教信仰的力量和神秘。 </p> <p class="ql-block">磕长头分行进中磕长头和原地磕长头。该过程中,诵念六字箴言。磕头前双手合掌,自头顶、到前额、再至胸,拱揖三次后双漆跪地趴伏地面,双臂向前直伸,手心向下平放,前额轻轻叩地,然后把手中的石子放在地上为一次行进磕头距离的印记。当起身前行到放石子处再行礼、跪下后捡起石子,再伏地磕头……这样一直循环重复下去。</p> <p class="ql-block">下图—磕完头后把手中的石子放到地上</p> <p class="ql-block">然后起身</p> <p class="ql-block">再拱揖向前,走到石子处再跪地,随着趴伏将石子前移后磕头。</p> <p class="ql-block">下面是在布达拉宫东侧小广场见到的原地磕长头者。她们朝向布达拉宫方向,地上放有一个垫子,下肢小腿捆绑在一起,不穿鞋子,跪下时双手套上滑板,每次磕头都认真专注,心无旁骛。</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目睹这些不停的磕长头者,不禁由衷感慨:对这种信仰的追求不但要有虔诚的心态,而且终生要付出及其艰苦的代价,对体能是极大的消耗。</p> <p class="ql-block">据藏族新村负责接待我们的卓玛介绍:藏传佛教的信众念经磕头拜佛,都是祈求来世而不求今生,终生的信仰都是为了来世的美好。</p> <p class="ql-block">这些一个个垒起来的石头称玛尼堆</p><p class="ql-block">藏语称“朵帮”。在西藏各地的山间、路口、湖边、江畔,似乎都可以看到一座座以石块和石板垒成的玛尼堆。他们用这种方式来阻秽禳灾镇邪,祈望解除灾难,祈福保平安。</p> <p class="ql-block">五彩经幡是藏区很常见的文化现象,是西藏古老的信仰文化。</p><p class="ql-block">经幡有五种颜色组成,分别是蓝色、白色、红色、绿色和黄色。这五种颜色的排序是固定的,不能随意改变。它代表蓝天、白云、火焰、湖水和大地。这是藏区民族的一种精神寄托,用来祈求福运,一直从几千年传承至今。有的经幡上写满经文和精神祷告。</p><p class="ql-block">藏族人认为这是组成世界的五种元素,相当于我们汉族“金木水火土”的含义。</p><p class="ql-block">五彩经幡像道道彩虹,装点着藏区,也装点着藏民族圣洁的灵魂。是世界屋脊雪域净土独特的人文景观。</p><p class="ql-block">五彩经幡是藏民族举在头顶上的精神信仰。如果到了藏区,遇到经幡,千万不要踩过或跨过,必须把经幡抬起来从下面穿过去,这是对藏区民族的尊重</p> <p class="ql-block">喜马拉雅山北麓最大的湖泊——羊卓雍措,距拉萨约100公里。</p><p class="ql-block">羊卓—藏语意为上部牧场;雍—为“碧玉”;措—即“湖”的意思。全称是上部牧场碧玉湖。湖水面积638平方公里,湖岸线250公里,海拔4441米。这里生活着很多动物和各种候鸟,是西藏最大的水鸟栖息地。</p> <p class="ql-block">在湖岸取景拍照时,一只不知名的飞鸟闯入镜头,被高速快门记录下这意外的瞬间,实感惬意。</p><p class="ql-block">作为喜马拉雅山北麓最大的湖泊,湖光山色之美冠绝藏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