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路西藏(7)——八廓街大昭寺

复兴岛52

<p class="ql-block">从林芝回来,拉萨还有一个重头戏是八廓街和大昭寺。导游一口一个“八角街”,真以为有8个角,后来弄明白是“八廓(kuo)街”,四川话角廓不分。藏语中“八廓”是“中转经道”,是绕着大昭寺核心转经的中型环形小道。每天的早晨和傍晚,大批藏民会顺时针绕着大昭寺快步绕行转经。大昭寺最早是松赞干布在公元7世纪修建的,经过1300年的发展,现在不仅是转经的道,还是拉萨最热闹的打卡商业街。卖唐卡、佛像、转经筒、经幡,特别是藏红花、玛咖、绿松石、蜜蜡、天珠,各式商品,真假难分,还有据说是从印度、尼泊尔、缅甸、克什米尔的舶来品,考验眼力,水很深的。店铺的装饰,和上海的田子坊、城隍庙差不多,讲究视觉冲击力。导游再三提醒,不买就不要问,特别是不要碰,说这里是全拉萨人口最杂乱的地方,三流九教无奇不有,但拉萨本地人极少,而小商品几乎都来自义乌。一般的说,商品还价先除以10,再对折,可基本还是商家赚。四川籍的导游小Z一路进行防骗宣传,自己也不带私货,真是难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昭寺是一座藏传佛教寺庙,是现存最早的吐蕃时期建筑,也是西藏最早的土木结构建筑。大昭寺的建筑是平面环形结构,寺内的释迦牟尼佛殿为内圈,八廓街是中圈,布达拉宫、药王山是外圈,从内到外的三个圈,是拉萨三大转经道(小转、中转、大转)。大昭寺是拉萨藏传佛教的中心,也是整个西藏藏传佛教的中心,是藏传佛教的圣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从大昭寺左侧的八廓街路口进去,顺时针,沿着街中心线匀速前进,实地做一次中圈转经,边走边拍照,用了近乎45分钟。路上看见一位特别虔诚的转经人,面向寺庙中心,横挪一步,磕一个长头,等于是按肩膀的宽度,无间隙地在八角街磕头一圈,1公里多的路估计要一天。内圈转经在寺内大殿里,摩肩擦踵,能挤过去就不错了。至于外圈,要绕着林廓路、江苏路、拉萨河堤岸走,就不清楚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昭寺黑乎乎的大殿里面,围绕着释迦摩尼佛祖12岁等身像,游客信徒人挤人,密度达到极限,没有窗,不通风,酥油灯燃烧后的油烟怪味令人窒息,加上前后各团队的导游解说此起彼伏,能坚持听要有点毅力。大殿内规定不可拍照,于是在人堆里见缝插针,到处找上楼的楼梯,踏上楼梯才算透出一口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昭寺的美丽之处,美在二楼的围廊,美在三楼的平台,美在金灿灿的寺庙金顶,云卷云舒,让人心醉。今天的拉萨城美的出奇,在大昭寺的金顶远眺西北远处的布达拉宫,雄霸一方,构成拉萨城最美的天际线。感谢寺里的青年喇嘛,熟练地操作单反,非常热心地替我拍照,半身全身,横拍竖拍,至今想起来还是很感动的。</p> 从东部海拔1800米的林芝,回到海拔3600米的拉萨,接下来去西南的羊卓雍措和西北的纳木措(措就是湖),原本计划里的日喀则,由于种种原因只能放弃。大家都理解,有人高反难受,有人感冒发烧,还有人跌跤脑震荡,都进了拉萨人民医院。一去医院,游程放弃,就等着回家了。所以去西藏还是要考虑身体因素,身强力壮不一定抗高反,许多老年人比年轻人反应轻,一些看似弱不禁风的女子反而比人高马大的男人更抗高反。 大昭寺与内地佛教寺庙坐南朝北不同,是坐东朝西,大门朝西,下午的阳光非常适合拍照。 鲜花围起的大昭寺广场,角上停放着特警的装甲巡逻车,让人感觉非常安全。 从广场边的路上走进去,旁边都是商店。 一只金牦牛,站在广场路边。 走进广场,视野开阔,蓝天上的一朵朵白云特别惊艳。 广场左右耸立有两根高高的经幡柱,坐落着两个大香炉(神龛)。 经幡柱的底座是个圆形的大球,裹满五彩经幡。 西藏的香炉(神龛)不烧香,不烧纸,烧树枝树叶。 广场的侧面都是商店 大昭寺的正面大门是不开的,游客进出是右面的边门。 正门上方的大昭寺金顶赫赫有名,金顶一共4个,像金色的大角。屋顶正中上方是铜质鎏金佛轮,直径1米多,两侧各有一只铜制鎏金跪鹿。 <div>公元821年,大唐与吐蕃在长安盟誓,第二年在拉萨再盟誓,第三年公元823年签订唐蕃会盟书,在大昭寺门口立碑,用藏汉两种文字刻写。唐蕃会盟碑又称甥舅会盟碑,因为吐蕃赞普赤德祖赞娶的是唐朝皇帝的公主,所以他的孩子管唐朝皇帝叫舅舅。</div> 唐蕃会盟碑,高3.42米,宽0.82米,厚0.35米,唐长庆三年(公元823年)用藏汉两种文字刻写。当时的赞普赤德祖赞立此碑于大昭寺前,碑文朴实无华,“彼此不为寇敌,不举兵革”、“务令百姓安泰,所思如一”、“永崇甥舅之好”。现碑石已有风化,但大多数碑文清晰可见。 广场侧面,进入八廓街的路口。 八廓街左侧的进口,沿着走便是顺时针,中圈转经。 大昭寺的高墙 沿途的大香炉 八廓北街还是很宽敞的 清政府驻藏大臣衙门,坐北朝南。从雍正年间到辛亥革命爆发,一百八十三年间,清朝政府向西藏共派遣了八十四任驻藏大臣。 清政府驻藏大臣衙门原名“冲赛康扎康”,驻藏大臣可以从大院南楼的窗户近距离欣赏八廓街,这里就被称为“冲赛康”,意为“可以看到集市的房子”。 走到东北角 经幡柱下面的经幡球 八廓东街 八廓东街的新华书店,前面拐角处是玛吉阿米酒馆。 玛吉阿米(MAKYE AME)酒馆,走到八廓街东南角了,八廓街的建筑都是白色的,只有玛吉阿米酒馆是橘黄色的,这个二层小楼当年是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的密宫。六世达赖仓央嘉措不仅是西藏宗教精神领袖,还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浪漫主义诗人。当年仓央嘉措与玛吉阿米在这里相遇,在此地写下著名的诗篇《在那东方的山顶上》“在那东方高高的山顶上,升起一轮皎洁的月亮,玛吉阿米的面容,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br> 现在的玛吉阿米酒馆是一个艺术餐厅酒吧,墙壁四周贴满了绘画、摄影、手工艺品,书架上有卡夫卡、艾略特等人的原版图书。玛吉阿米是以尼泊尔、印度、西藏风味为主的餐厅,在北京和昆明有分店,客人以老外为多,价格较贵。 八廓南街 “拉让宁巴”古大院,是现行藏文的创制者,松赞干布时期吐蕃重臣吞米·桑布扎的府邸,是拉萨最早的古建筑之一。十五世纪西藏著名的宗教改革家,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曾在此居住。 十七世纪,五世达赖喇嘛将此作为寝宫,之后搬入大昭寺顶楼新修寝宫,这里原来的寝宫被称为“拉让宁巴”。 “拉让宁巴”古大院 藏红花、绿松石、蜜蜡、天珠,是沿街店铺的主打商品。 虔诚的藏民 向着大昭寺的圆心磕长头的转经人 胸口、膝盖有牛皮的围裙护垫,双手有厚厚的长方形垫块,对掌相碰有声。 横挪一步,磕一个长头,要按肩膀的宽度,无间隙地在八廓街磕一圈头,信仰虔诚可嘉。 八廓街的窨井盖是特制的 八廓街长度大约1公里,由八廓东街、八廓西街、八廓南街和八廓北街组成。<br> 城关区八廓街道办事处下面有4个居委会,几十个居民大院。 大昭寺入口处在正门的右侧,游客在此门进出。 走进大昭寺检票口的院子,墙上的装饰富有特色。 藏区的房子窗户都是稳定的梯形 前面的入口再进去后便不可拍照了 寺庙的大厨房 院子里有个大铜缸,蓄水后用于消防救火,作用和故宫里的一样,许多游客以为是个宝贝,往里面扔钱。 喇嘛和游客 大昭寺的露天内院可以拍照,但殿堂里面不可。 一楼的院子,二楼的围廊,三楼的平台, 是大昭寺最美的地方,只要是见天的地方,都可以拍照。 大昭寺的二楼围廊,看偏殿和正殿的夹角。。 二楼看正殿 二楼的偏殿 二楼看反向的三楼平台 寺顶金碧辉煌,挂着的褐色帘布是牦牛毛做的,防尘防水防苍蝇,通风透气。 牦牛毛帘布的图案是两只跪鹿面对佛轮 屋顶上的雕塑也是面对佛轮的两只跪鹿。传说释迦牟尼布道时,林中的鹿都奔来聆听。 来到三楼平台,这是大昭寺的金顶。<br> 两边是金顶,中间是金佛轮和金跪鹿。 在金色的跪鹿处,看远处的布达拉宫。 俯视大昭寺广场,远处是布达拉宫,遥相呼应。 大昭寺金顶与布达拉宫是拉萨最美的风景线 大昭寺之行是很幸运的,从金顶下来刚回到广场,乌云密布,一场大雨倾盆而下。拉萨的雨来得快去得快,在金牦牛后面的商店里躲了半小时后,雨过天晴。 离开拉萨,下一站是羊卓雍措,羊卓雍措是西藏三大圣湖之一。继续318国道(地图上标沪聂线),继续饱览天路风光。318国道又称沪聂线,从上海人民广场到日喀则的聂拉木中尼友谊桥。 比起江南水乡,藏地的油菜花更有一份豪气。 大巴跨过曲水雅鲁藏布江大桥,这是拉萨到羊卓雍措的必经之路,前面转弯处是不再使用的雅鲁藏布江水葬台,能看清江上的经幡绳。 雅鲁藏布江水葬台,两条经幡绳横跨大江。 我们的车从废弃的水葬台旁经过,自然引起大家的好奇,可惜导游也说不出个究竟。 水葬台拉到对岸的经幡绳索 曲水雅鲁藏布江大桥到水葬台的地图,上面几张照片在此处连续拍摄。 藏族农家的院子,有锅状卫星电视天线。 藏民精心保护供奉的牛粪堆。在西藏,每家每户的牛粪堆是宝贝,是冬天取暖的燃料,也是一种信仰。 高压输电铁塔遍布西藏的崇山峻岭 油菜花里的输电塔 高山之巅的输电塔 公路边山岩上的岩画,一只只梯子通向天堂,汉人注重今生,藏民信仰来世。 山崖上的玛尼文,六色缤纷,吉祥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