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在这天高云淡、凉风送爽的秋日暖阳中,东城区青年成长营迎来了来自祖国宝岛台湾的黄嘉莉教授来校授课。黄教授现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师教育研究所教授、台湾教育哲学学会秘书长、台湾高级中学校务评鉴委员,围绕“教师内发动力因素建设与实践”这一主题与营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b></p><p class="ql-block"><br></p> 一、定义高质量教师 引思考<br> 课程伊始,黄教授结合自己亲身的两岸教育经历,就“什么是高质量教师”引发热烈讨论。营员们各抒己见:具有国家情怀、文化素养、责任担当、敬业精神;符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有好老师标准;不只以奖项评定高质量等等。思想火花不断碰撞的同时也促进了多样性文化的交流。 <p class="ql-block">二、内生动力五大理论 传方法</p><p class="ql-block">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教师对于职业的认同、热爱与追求。黄教授为大家带来了具有前瞻性的理论和建议。从生态取向视角来看,教师工作积极性是一种教师出自内心而能主动参与的现象,是教师实现任务目标的程度。这种积极性与教师的过去经验、未来目标及当下情境密切相关。教师如何才能主动积极地工作,处理自己角色责任与外在动机的关系?作为领导怎样合理用人,怎样有效激发教师的内部动力?黄教授提供了五大内生动力理论支持,这也是今后日常管理工作中行之有效的宝贵抓手。</p><p class="ql-block">自我决定理论:内在动机+外在动机</p><p class="ql-block">期望理论:效价期待+结果期待</p><p class="ql-block">社会交换论:内在报酬+在外报酬+角色责任</p><p class="ql-block">公平理论:分配正义、程序正义、交往正义、信息正义</p><p class="ql-block">使命理论:个人与组织价值融合</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111, 187);">三、沉浸式典型案例 析对策</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111, 187);"> 借助五大理论支持,成长营各组分别对实际案例做了沉浸式的对策分析。</b></p> <p class="ql-block"> 一切工作的关键是人,而人的内驱力激发的关键是需求。我们制定了给位子(研究带头人)、给鼓励(肯定能力)、给理想(指明教育愿景)、给实惠(绩效奖励)、给平台(参加专业培训)等方式,激发小张老师的工作内驱力。</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成长营一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九组从分析案例开始,抓住关键词,思考如何激发张老师内生动力,经过全组研讨,我们制定了完善学校制度文化建设的方案,并通过角色定位,外在动机,结果期待三大策略来细化,思维树的训练让我们受益匪浅!</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成长营九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从学校角度来说,首先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价值追求;其次从评价体系方面,要将样板式教学转变为开放式教学,将注重结果评价转变为注重过程评价,将教授知识升华为培养人的全面发展。对于康老师自身而言,要理解改革的必然性和曲折性,增强对改革的认同感,而且还要不断明确自己的角色责任,调整心态,做好做足准备,在乡村教育的发展中起到引领和示范的作用。</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成长营八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建立“金字塔式”的研究框架,成立小切口贴近教学的课题,在研究中教学,在教学中研究。同时,加强科研管理,提升科研地位。</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成长营十组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为激发教师内生动力,管理者需要根据教师需求的多样性综合施策:精神感召、责任点燃、团队温暖、物质保障、平台历练。总之,以人本主义思想激发教师的心能、位能、动能,促教师专业成长,塑高质量教师队伍。</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成长营二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想要激发教师内生动力,管理者应当在提升教师心能上下大功夫。教育是灵魂对灵魂的推动,不是齿轮对齿轮的驱动,灵魂在哪里生长,必然影响其将如何绽放,对学生如此,对教师亦然。致力营造优质环境,方能育出自发向上的优质师生。</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成长营五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以案例问题出发,团结协作,讨论研究,最后以树状图呈现。志做高质量的教师,为东城的教育事业继续贡献力量!</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成长营三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学校层面:“树榜样”,通过制度建设、价值认同和赋能期待让高老师知道自己对学校的重要性和学校对他的认可。个人层面:“担使命”,转变思想、责任担当。同事层面:“传帮带”,师徒结对、做教师培训、树立典范。社会层面:家长期许、师生感情、回馈社会。</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 ——成长营六组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一是增强教师个体内驱力,让老师从参与课后服务中获得职业认同、树立责任意识。二是构建合理的学校决策和保障体系:如广泛听取教师意见、合理分配任务和薪酬、评优评先政策倾斜等。</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成长营四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从政策、行动、情感三个维度进行了系统分析,以问题为导向,给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如何激发教师主观能动性,是教育管理的必修课。</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成长营七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能够直观看到各组在群策群力后把学到的方法策略逐步内化,转变为有效解决问题的领导执行力。</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曾说:“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作为东城区成长营的一员,我们更要思考如何发掘自身动力源、找到切合生长点、提高行动积极性,保持教育教学活力,不断向着成为高质量教师的目标奋进,为东城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摄影、文稿:青年成长营各组营员</b></p><p class="ql-block"><b>编辑、制作:青年成长营第二组</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