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无止境 教研促成长——惠民县小学语文教师学共体高效课堂研讨活动感悟

李庄镇中心小学 张敏

<p class="ql-block">  九月,在不经意间悄然而去,十月,带着深秋的气息,翩然而来。在这秋意正浓的季节,我们小学语文学共体的兄弟姐妹们,非常有幸能够来到晨光实验学校参加“惠民县小学语文教师暨晨光教育集团高效课堂研讨活动”。这次研讨活动,有理论,有方法、有实践,让我们再次学到了非常宝贵的教学经验和方法。</p> <p class="ql-block">  现如今的教学,无论是那个学段,哪种学科,提的最多的一个关键词便是“高效”。我觉得,衡量是否是课堂高效,一要看学生对知识掌握、能力增长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程度;二看教学效果是通过怎样的教学方法获得的,是否实现了以生为本,少教多学;三看学生是否感受到在课堂中与老师的互动是平等的、愉悦的。纵观这三个方面,我认为衡量课堂是否高效,不仅仅是看老师教的怎么样,最主要的是看,学生学的怎么样。也就是学生学习是否高效。一节课下来,学生是否学有所获。如果,学生的起点便是学生的终点。那么,这样的课堂便是低效的,或者说是无效的。本次高效课堂研讨活动,马振玲老师带来的课例《古诗三首》、与我们分享的讲座,邓林杰老师的课例《狐假虎威》,让我对“高效课堂”有了更深的认识。</p> <p class="ql-block">  🍂高效课堂应该以钻研课标、把握教材为前提</p> <p class="ql-block">  常态课也好、公开课也罢,“钻研课标、把握教材是教师永远的基本功。”这一观念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如果我们本身对课程标准和教材都没有吃透,就很难有效的引导学生。反思一下,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在接触不同学段的的学生,不同学段的教材时,没有几位老师会先研读课标。当我们对课程标准和教材都不熟悉,自然会领着学生绕圈子,浪费自己,更浪费学生的时间。再来看两位老师的课例,教学的设计、实施都是基于对课标、教材的把握。马老师的《古诗三首》引导学生回顾以往学习古诗的重点和目标,梳理出“解诗意、悟诗情、明手法”的学习重点,这个学习重点不是老师理所当然确定的,是有依据的,依据就是语文课程标准中对第三学段中对“阅读”的阶段性目标:“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马老师继而引导学生运用回第三单元策略单元中学到的阅读文章的方法进行学习,基于课标、基于教材、基于学生认知。通过马老师的教学,我们都应认识到,我们在教学中,都应该深刻理解课程标准,将课程标准具体化为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并据此来确定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p><p class="ql-block"> 部编教材的编排特点更加清晰地告诉我们语文教师要“教什么”、“怎么教”,马老师和邓老师的课堂教学充分依据课标,将单元语文要素、课后题细化为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只有学习目标明确,学生才会学得高效。</p> <p class="ql-block">  🍂高效课堂应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较高的自学能力</p> <p class="ql-block">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是为学生终身的发展着想。而学生只有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有较高的自学能力。现在的阅读教学提倡将学习回归到学生身上,以生为本,并且鼓励学生独立阅读、交流,进行思维碰撞。我们教师则提供不同的策略、方法,帮助他们读懂文章、理解文章,最终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p><p class="ql-block"> 邓林杰老师面对的是低年级的学生,对生字词的教学是非常细致地,课程标准要求第一学段的学生“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基于学情,因此,邓老师本节课特别重视“示字旁”的写法指导和意义。课标要求二年级的学生要“学习独立识字。”简单几个字的要求,邓老师却下了很大的功夫:结合生活经验、近义词、借助图片、联系旧知等多种识字方法的渗透,不仅使孩子掌握了本课生字词,更学到恰当实用的识字方法,为更好的独立阅读、自主学习打下基础。</p> <p class="ql-block">  马老师面对的是六年级的孩子,针对六年级孩子的学情,马老师充分发挥孩子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将学生当做学习的主人,充分体现出“生本”教学的理念。教学中,马老师待学生学完第一首古诗后,为孩子提供自学的桥梁和支架,引导学生借助表格进行自学、交流:</p> <p class="ql-block">  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后的集体交流环节,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我们真的要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只要我们给方法、给时间,孩子定会带给我们惊喜。马老师的大家风范更表现在,当孩子们在汇报的过程中表达不清晰、理解不到位的时候,她并没有急于给予纠正,而是先让全班同学“内部解决”,让孩子们的思维活跃起来,马老师则化身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关键时刻才“站”出来。同样任教六年级,我很惭愧,因为自己总是认为孩子们还小,自学能力还不够,因此总是畏手畏脚,总想“手拉手带他们往前走”。其实不然,我们越不放手,孩子越会形成依赖,总是依附于我们,他们永远都不会“长大”。</p> <p class="ql-block">  高效课堂对教师的“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更准确地研读课程标准、理解、把握教材,更深入地了解学情,自身要具有更为深厚的知识底蕴,课堂上具有更高的教学机智。只有我们高效的“教”,才会成就学生的高效的“学”。</p>

学生

老师

高效

课堂

学习

课标

课程标准

教学

教材

自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