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席面子

平凡人生

<p class="ql-block">  在我们当地农村,家里过红白喜事,亲朋好友、街房邻居一般都要前去随礼,事主便要设宴款待,所以把人们赴宴通常叫去坐席,也叫吃席面子。</p><p class="ql-block">  早些年,按我们当地传统,坐席一般分为早上和下午两顿饭,早上是荞面饸饹,下午是菜。无论饸饹还是菜,都是事主经过精心准备的,代表着一份盛情和心意。当然,对于当时日子清苦,平常顿顿粗茶淡饭的农村人来说,吃席面子可谓最幸福的事了。</p><p class="ql-block">  到了正事(喜事)这天,随礼的人便早早起来,三三两两、陆陆续续,从四面八方赶往事主家。由于饸饹加工慢,无论人多人少,吃的是流水席,一般只开四五个席口(餐桌),即甲方退席乙方坐。</p> <p class="ql-block">  从饸饹锅子到席口(帐棚内),端盘的年轻人来来回回不停穿梭,将一碗碗热腾腾的饸饹端进来,离开时将一个个空碗捎走,个个满头大汗,忙得不亦乐乎。围坐着吃饸饹的人,一边大口吸着劲道细长的荞面饸饹,一边津津有味的就着可口的凉菜,神情专注、目无斜视。</p><p class="ql-block">  席口还没吃饭的人,个个被眼前餐桌上一碗碗色泽红润、香气四溢的饸饹馋得坐立不宁,大家都不约而同的盯着面前吃饭的人,一旦对方吃完,就毫不客气的走上前,一屁股坐下来美美的咥起来。</p> <p class="ql-block">  到了下午,来得早的脸皮薄一点的,就手插裤兜,三一团五一堆的聚集在大门外,相互东长西短、胡吹冒谝的说说笑笑,等着大总管礼让(请吃饭);脸皮厚一点的干脆围笼在院子内等待。此刻,大家一个共同的目的,就是操心着吃饭。</p><p class="ql-block"> 若遇到过丧事,出于礼行,我们这里一般先让重亲好友入席(坐席),完了才轮本村人,最后才到本家孝子。若是喜事,则先让娘家人入席,后轮朋友村临再入席。</p><p class="ql-block"> “打下盘----打下盘。”随着大总管一声嘶哑的声音,只见席口吃完饭的人,一个挨着一个,腆着肚子,迈着悠闲的步伐,喜咪咪、乐滋滋的从席间走了出来。等到席口人刚一走完,还没等收拾清席口桌上的剩菜碗筷,外面等不及的人就相互凑拥一窝蜂的往席口挤。“村里人先不急,让客先坐!”或是“不着急哩,等把剩菜打折完!”每到这时,大总管总是黑着脸大声呵斥道。尽管声音嘶哑,语气强烈,但它蕴含着农村人淳朴厚道的民俗礼仪。每当话音刚落,大伙便不好意思的涨红着脸,害羞的低着头四散开来。</p><p class="ql-block"> 下午菜才算真正意义上的宴席。一般主人在席口预备二三十张圆桌,每张圆桌坐八到九人。等到每个餐桌人围坐满后,丰盛的菜肴被先后一碟碟端上来。先端来的是喝酒菜,出于礼貌,同桌人间相互敬酒。随着一方客气的敬酒,关系对近的另一方便不客气的直接接过酒盅一饮而尽,关系平常的还要推辞三番才喝。喝不了酒的便借故正在吃药或开车等理由婉言谢绝。如此一番客套后,热菜被端了上来,只见上席(长者或有威望的人)的人扭过头去和邻桌人一番礼让后,便对同桌人说一声:“掰馍!”话音刚落,一桌人便迫不及待的大口大口吃了起来。</p> <p class="ql-block">  此时,临桌坐在一起爱喝酒的人,正推杯换盏、觥筹交错,你嘴里喊“五魁手”,他嘴里叫“六六”,激烈角逐,互不示弱。说笑声、吵闹声、划拳声,此起彼伏,热闹无比。</p><p class="ql-block"> 过了大约二十分钟,一桌人几乎都吃完了,还剩一两个老人或小孩,吃饭慢,大家便很客气的等待,这时被等候的人见状,便红着脸,不好意思的狼吞虎咽起来。“不着急,慢慢吃!”这时总有一人语气平和的说道。</p><p class="ql-block">  坐席还在继续着。院子里或震耳欲聋、荡气回肠的洋鼓洋号声(丧事),或悠扬婉转、曼妙动听的歌曲声(喜事),在小小的山村里不绝于耳,久久回荡。坐过席的人们在一片喧闹声中,抹着嘴、咂着烟、渡着方步,笑呵呵的离开了事主家。</p><p class="ql-block">  就这样,一天的席面子才算收场!</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