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样性~赵子航

清荷

<p class="ql-block">“COP15”是“《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的英文简称。《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2021年在中国昆明举行,大会将审议“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确定2030年全球生物多样性新目标。大会主题为“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p> <p class="ql-block">云南是我国野生生物种类资源和生态系统类型最为丰富的地区,并保存了许多珍稀、特有或古老的类群,是公认的生物多样性重要类群分布最为集中,并具有全球意义的生物多样性分布的关键地区之一。云南特殊的地理位置,独特的自然环境,以及复杂的生态系统和多样化的生境条件,孕育了极为丰富的生物资源。每一个地区的生物多样性都发挥着重要而特殊的功能与作用。</p> <p class="ql-block">(1)生态系统多样性</p><p class="ql-block">云南的陆生生态系统几乎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态系统类型,主要类型有森林、灌丛、草甸、沼泽和荒漠等。森林生态系统以乔木为标志,主要有169类,占中国的80%;灌丛生态系统主要有寒温性灌丛、暖性石灰岩灌丛、干热河谷灌丛和热性河滩灌丛等4种类型;云南省草甸类型多样,分布广泛,主要分为高寒草甸、沼泽化草甸和寒温草甸3个生态系统类型。</p><p class="ql-block">云南的水生生态系统有河流生态系统、湖泊生态系统。云南的六大水系,即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依洛瓦底江、元江和南盘江构筑了云南淡水生态系统的基本框架。而以滇池、洱海、抚仙湖、异龙湖和泸沽湖为代表的云南高原湖泊,反映了中国淡水生态系统的一些特殊性。云南水生植被按其生活型分为挺水植物、浮叶植物、沉水植物和飘浮植物等4种类型。水生动物方面,浮游动物、底栖动物和鱼类资源都很丰富。</p><p class="ql-block">(2)物种多样性</p><p class="ql-block">云南省各种分类群物种种数均接近或超过全国的一半以上,其中苔藓植物、鸟类所占比例最高,分别是68.2%和66.8%,哺乳类、蕨类植物、被子植物和淡水鱼类其次,裸子植物、爬行类和两栖类居后。</p> <p class="ql-block">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些云南常见的动植物。</p> <p class="ql-block">1.滇金丝猴(学名:Rhinopithecus bieti)体长51-83厘米,尾长52-75厘米;体重9-17千克。滇金丝猴的皮毛并不是金黄色的毛,以灰黑、白色为主。中文标准名称应该是云南仰鼻猴。它们的头顶长有尖形黑色冠毛,眼周和吻鼻部青灰色或肉粉色,鼻端上翘呈深蓝色。身体背侧、手足和尾均为灰黑色,背后具有灰白色的稀疏长毛。身体腹面、颈侧、臀部及四肢内侧均为白色。滇金丝猴栖息于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山暗针叶林带,活动范围可从2500米到5000米的高山。主食松萝针叶树的嫩叶和越冬的花苞及叶芽苞,食植物嫩芽及幼叶。滇金丝猴是中国特有物种。</p> <p class="ql-block">2.亚洲象(拉丁学名:Elephas maximus Linnaeus ),别名印度象、大象、亚洲大象,属于长鼻目、象科。亚洲象是亚洲现存的最大陆生动物,长达1米多的象牙,是雄象上颌突出口外的门齿,也是强有力的防卫武器。象的眼小耳大,耳朵向后可遮盖颈部两侧。四肢粗大强壮,前肢5趾,后肢4趾。尾短而细,皮厚多褶皱,全身被稀疏短毛。头顶为最高点,体长5~6米,身高2.1~3.6米,体重达3~5吨。</p> <p class="ql-block">3.孔雀(英文名称:Peafowls):仅2属3种。孔雀属包括2种,全长达2米以上,其中尾屏约1.5米,为鸡形目体型最大者。头顶翠绿,羽冠蓝绿而呈尖形;尾上覆羽特别长,形成尾屏,鲜艳美丽;真正的尾羽很短,呈黑褐色。雌鸟无尾屏,羽色暗褐而多杂斑。 栖息于森林的开阔地带。杂食性。蓝孔雀分布于印度和斯里兰卡;绿孔雀分布于东南亚,中国仅见于云南西部和南部,野生数量稀少,为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p> <p class="ql-block">4.小熊猫(学名:Ailurus fulgens):是小熊猫科、小熊猫属的一种动物。雌雄相似,不存在二态性。外形像猫,但较猫肥大,全身红褐色。圆脸,吻部较短,脸颊有白色斑纹。耳大,直立向前。四肢粗短,为黑褐色。尾长、较粗而蓬松,并有12条红暗相间的环纹;尾尖深褐色。蹠行性;前后足均具5趾;无性二型。头骨高而圆;听泡相对扁平;眶后突不完全发育或缺失;矢状嵴低;具翼碟骨;上腭高耸拱形,中间凹陷;中翼骨腭缢缩;冠突明显呈钩状。生活在缅甸北部、尼泊尔、印度锡金地区以及中国四川西部和云南地区海拔2200至4800米的喜马拉雅山脉中。</p> <p class="ql-block">5.云豹 (学名:Neofelis nebulosa)为哺乳纲的猫科动物,有三个亚种。体长约70-110厘米,尾长约70-90厘米,体重约16-40千克,为豹亚科最小者。身体两侧有6个云状的暗色斑纹,故名。瞳孔长方形,收缩时纺锤形。犬齿锋利,与前臼齿之间的缝隙较大,长度比例在现存猫科动物中最大,能够咬杀较大猎物,此点与史前已灭绝的剑齿虎相似。 云豹分布于亚洲的东南部,从最西部的尼泊尔开始,一直向东到中国台湾,包括缅甸和中国秦岭以南;往南则从印度东部、中南半岛开始,一直向南到马来半岛等地为止。 夜间活动,善爬树,常从树上跃下捕食猴、鸟、鼠、野兔、小鹿等小型哺乳动物,偶尔偷吃鸡、鸭等家禽。数量稀少,为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虽然它的名字有豹这个字,但它不属于豹属,而是独立的云豹属。</p> <p class="ql-block">6.蓝花楹(学名:Jacaranda mimosifolia D. Don)是紫葳科、蓝花楹属落叶乔木,高达15米。叶对生,为2回羽状复叶,小叶椭圆状披针形至椭圆状菱形,花蓝色,花序长达30厘米,直径约18厘米。花萼筒状,蒴果木质,扁卵圆形,长宽均约5厘米,中部较厚,四周逐渐变薄,不平展。花期5-6月。 原产南美洲巴西,中国广东、海南、广西、福建、云南南部有引种栽培。 蓝花楹性喜阳光充足和温暖、多湿气候。</p> <p class="ql-block">7.玉兰(学名:Yulania denudata (Desrousseaux) D. L. Fu)是木兰科、玉兰属植物。落叶乔木,高达25米,胸径1米,枝广展形成宽阔的树冠;树皮深灰色,粗糙开裂;小枝稍粗壮,灰褐色;冬芽及花梗密被淡灰黄色长绢毛。叶纸质,倒卵形、宽倒卵形或、倒卵状椭圆形,基部徒长枝叶椭圆形。花蕾卵圆形,花先叶开放,直立,芳香,直径10-16厘米;花被片9片,白色,基部常带粉红色;雄蕊长7-12毫米,花药长6-7毫米;雌蕊狭卵形,长3-4毫米,具长4毫米的锥尖花柱。聚合果圆柱形;蓇葖厚木质,褐色,具白色皮孔;种子心形,侧扁。花期2-3月(亦常于7-9月再开一次花),果期8-9月。分布于中国江西(庐山)、浙江(天目山)、湖南(衡山)、贵州,中国各大城市园林广泛栽培。生长于海拔 500-1 000米的林中。为云南八大名花之一。</p> <p class="ql-block">8.地涌金莲,拉丁学名(Musella lasiocarpa (Franch.) C. Y. Wu ex H. W. Li)原产中国云南,为中国特产花卉。假茎的叶腋处为真正的小花朵,清香、娇嫩,黄绿相间,更添一份精巧的美丽,花期长达半年之久。地涌金莲被佛教寺院定为“五树六花”之一,也是傣族文学作品中善良的化身和惩恶的象征。云南民间还利用其茎汁解酒、解毒,制作止血药物,现北京植物园热带温室已引种栽培这一美丽的植物。</p> <p class="ql-block">9.松茸一种名贵食用菌,学名松口蘑,别名松蕈、合菌、台菌,隶属担子菌亚门、口蘑科,是松栎等树木外生的菌根真菌,具有独特的浓郁香味,是世界上珍稀名贵的天然药用菌,我国二级濒危保护物种。菌盖幼时半球形,活白色,表面具黄褐色至栗壳色细鳞片,边缘内卷。菌肉白色,厚。菌褶白色或稍带乳黄色,稍密,弯生,不等长。菌柄圆柱形,内实,菌环以上白色,有粉末,菌环以下同盖色,有鲜片。菌环生于柄上部,丝膜状。孢子印白色。孢子无色,光滑,宽椭圆形至近球形,6.5~7.5 μm×4.5~6.2 μm。自然界于秋季生在松林或针、阔叶混交林地上。中国主产东北地区及台湾、云南、贵州等省。尚不能人工栽培。菌肉肥厚,具香气,味鲜美。</p> <p class="ql-block">10.山茶(学名:Camellia japonica L. ):云南山茶花也叫滇山茶,南山茶、大茶花,属于山茶科山茶属植物。原产云南。其树体较高大,荫浓叶阔,花朵硕大。生长过程中的叶子,有其典型的特性云南山茶花,是中国传统花木之一。已有1000多年的栽培历史,“八大名花”中最享有盛名的一种,现在是昆明市的市花。是本油料植物和培育茶花新品种有用的种质资源。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p> <p class="ql-block">尊重自然,爱护自然,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我们自己、保护我们的未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