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组名师优课赏析第三期

xi

<p class="ql-block">  各位老师,欢迎来到“名师优课赏析”,让我们走进名师,感受名师的课堂艺术和教学智慧,共赏、共享、共议,一起交流。我是第三期优课推荐人华娟。</p> <p class="ql-block">  本期推荐的是吴正宪老师执教《小数的意义》。</p> <p class="ql-block">  吴正宪,女,数学特级教师,北京市优秀教师、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人大代表 、北京市政协委员。现任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教学研中心小学数学室主任,国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核心成员。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中心数学特级教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多年来,致力于小学数学教学改革。从“小学数学归纳组合法”到“在小学数学中培养创新精神的四步曲”,吴正宪创造了孩子们喜欢的数学课堂,她的数学教学被称作“爱与美的旋律”。</p> <p class="ql-block">  听完吴正宪老师教学的“小数的意义”一课后,至今回味起来仍觉意犹未尽。课堂中,师生发自内心的笑声,面对问题挑战时学生安静地沉思,挑战成功后他们涨红的小脸……这才是数学的魅力,这才是儿童喜欢的数学课堂。</p> <p class="ql-block">  如何从记忆形式化的定义走向研究概念本质的内涵,这节课给我们作出了很好的示范。从数学和生活两个维度感受学习小数的价值:课堂上,吴老师让学生观察方格纸,把一张正方形纸平均分成 10 份,取了 6 份多一点点,该用什么数表示呢?</p> <p class="ql-block">  新知识的学习来源于需求,知识的价值呼之欲出,也是从问题出发,问题引领儿童的数学学习,问题激发儿童的数学思考;他们开始自觉地在“0.6 与 0.7”之间探寻新小数,可能是 0.61,也可能是 0.62,在小磁扣不断移动和选择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数感。</p> 怎样才能确切地知道是多少呢?即只要将单位“1”10 份 10 份地不断细分,就会不断产生新小数,乃至无穷无尽。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过程,也就是数学发展的过程。多元表征的呈现方式让儿童对小数的意义有了更全面的理解,从而实现知识的迁移。小数有时是看出来的,有时是需要想象的,十万分之一、百万分之一、千万分之一……无限思想渗透其中。 课堂贯穿始终的大“1”、中“1”、小“1”、小“1”,让学生感受到这些都是计数单位,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 10。“十进制”这个核心概念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子里,使小数与整数的知识浑然一体,前后沟通,形成有联系的知识群。这样的学习不仅让学生在学习中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而且激发了学生深入学习的兴趣。课尾从生活的角度,以学生的身高、刘翔 110 米跨栏比赛成绩为例,让学生从中感受小数能让生活中的事情从模糊走向精确。吴老师选择的情境,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习小数的价值——为了精确化的表达。 当我们感叹灵动的思维在吴老师的课堂自然流淌的时候,我们不得不赞叹吴老师一个又一个认知冲突的创设,让学生在质疑中思考,在矛盾中辩论,在沟通中理解。令我们难忘和感动的是课堂上师生温暖的交流和真情的互动,智慧的启迪一定蕴含在安全和谐的氛围中。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吴正宪大师的课堂,用心聆听,课后欢迎您的分享。

小数

数学

课堂

学生

吴正宪

老师

学习

名师

优课

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