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庐评诗论词百篇(八十)<br><br>三秋美景映夕阳(一)<br> —王宗洲先生《三秋集》的诗词美<br> 《三秋集》是王宗洲先生离休后的第六本诗词集。此前先生曾出版过《王宗洲诗词选集》、《续集》、《盛世吟》、《半山居吟草》、《怡庐韵语》等专著。遗憾的是均未见到。《三秋集》出版后,余,有幸得赠一卷签名本。拜读再三,获益匪浅。时间过去两年多,始终不敢妄评。最近,又找出重读,再次受益。于是,觉得不写点东西,却是愧对先生好意,便不揣冒昧,试着写此拙文。<br> 王宗洲先生是我敬仰的长者。我们相识于《新月诗刊》季度会上。虽无深交,但,先生清癯面孔,端庄的仪表,知识渊博的谈吐,令我肃然起敬。后来,我在一篇赏析文章中,引用了王先生一首诗。先生便亲自打来电话加以鼓励。并勉励我,向《诗词雅阁》发帖,令我不胜感激。<br> 王宗洲先生的生平,我知之甚少,不敢妄谈。只知先生是山东劳动保障厅离休干部,山东老干部诗词学会会长。中华诗词学会、山东诗词学会、江北诗词学会会员;《明湖诗刊》副主编。近年来又参加了中国作家协会和中国老年作家协会。是位在山东乃至全国诗词界有一定影响的诗人。<br> 《三秋集》是王宗洲先生2009—2012年间,创作的三百余首诗词曲及部分散文、序跋混编的一本集子。由“秋萍诗草”、“秋萍诗话”、“秋萍文辑”三部分组成。王宗洲先生的《三秋集》早有徐志刚教授作过全面、精湛的评论。这里仅将学习先生诗词的体会聊作浅谈。 <br> 《秋萍诗草》分时代新声、山川赞咏、泉城今吟、即事抒怀、缅怀纪念、题和赠答、画中有诗、激浊扬清、楹联选录几部分。从内容上看,集中诗词题材广泛,涉及面广。大到国内外大事、小到个人生活琐事。从山川游踪、咏史寄怀、亲情友谊到乡情乡思,抨击时弊无不入诗词曲赋。从艺术特征上看,具有律稳语工旋律美、语言明快简约美、构思巧妙结构美、手法多样修辞美及意象万千变化美、诗味醇厚意境美等特点。下面依次举例赏析。<br> 一.律稳语工旋律美. <br> 毛主席在给陈毅元帅谈诗的一封信中说:“律诗要讲平仄,不讲平仄,即非律诗。”这是一句常识性的话,的确作为近体诗的主要标志,就是讲究平仄。王宗洲先生的诗,便是遵照此话而行的。徐志刚教授在 《三秋集》序中,便说:“他的诗作具有一贯坚持的独特的风格,那就是严格遵守格律要求和严谨的写作态度”。于永森先生在评论王先生的诗词时,也说:“王宗洲先生为诗填词十年,格律工稳,音韵谐和,所作既具有古典诗词的律动之美,又气象万千,格调高雅,形成了鲜明的艺术个性”。其实,在雅阁诗友中,王宗洲老会长的诗词.律稳语工旋律美是有口皆碑的。例如 七律《观沂水天然地下画廊》<br> 原玉 平仄<br> 曲曲弯弯小径通, 仄仄平平仄仄平,(七律首句)<br> 熙熙攘攘探迷宫。 平平仄仄仄平平。 (对句)(对)<br> 奇奇怪怪溶岩洞, 平平仄仄仄平仄, (出句)(粘)<br> 大大长长石笋窿。 仄仄平平仄仄平。 (对句)<br> 叠叠重重钟乳景, 仄仄平平仄仄仄, (出句)(粘)<br> 来来去去觅仙踪。 平平仄仄仄平平。 (对句)<br> 星星滴滴流银泻, 平平仄仄平平仄, (出句)(粘)<br> 走走停停南北东。 仄仄平平平仄平。 (对句)<br> 这是首游览诗。诗人巧妙地在每一句中,运用叠词,形象地描绘出诗人参观沂水天然地下画廊的全过程。全诗节奏明快,通篇严尊格律,产生了朗朗上口,自然流畅的美学效果。<br> 这首七律,1.句数、字数固定。全篇八句,每句七字,共五十六字。2.平仄合律,其为仄起平收式。从上析可看出,对句与出句的平仄相反;后一联出句的平仄与前一联对句的平仄相粘。(前四字平仄相同,后三字倒着粘)3.押韵固定。诗中“通”“宫”“窿”“东”皆押上平一(东韵),第六句尾字“踪”邻韵上平二(东韵),二者是可以通押的。4.对仗固定。按律诗要求对仗位置在颔联与颈联,首尾二联不要求对仗,也可对仗。这首诗四联基本都对仗(都符合叠词对叠词的要求),尤其是颔联“ 奇奇怪怪”对“ 大大长长”是形容词对形容词(词性相同);“溶岩洞”对“石笋窿”是名词对名词(词性相同)。平仄对仗,语辞对偶,步音相同,可谓律稳语工。<br> 二.语言明快简约美 . <br> 中国古典诗词的风格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诗人的内在气质、秉性,外在的生活环境、美学趣味、诗词构思、意境、语言等等。但在这众多因素中,语言是极为重要的因素,因为无论内在气质,还是外在的美学趣味和追求,都离不开语言表达实现。 好诗应该是风格透明的、语言能达到一定的精纯度。正如艾青先生说的:“诗是艺术的语言—最好的语言,最纯净的语言。”语言是文学艺术借用来描写的雏形,是文学艺术用来塑造形象、典型和性格的媒介,更是准确地反映社会生活和人类内心世界的桥梁。王宗洲先生便是运用自己诗化的语言表现其清新自然,生动优美生活美,和谐明快音乐美的。<br>其具体表现是善于提炼口语,不加雕饰,明白如话,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在 《三秋集》中,王先生以最省略的文字,唤起了一个个具体的物象,或是丰富的情感与思想。将深厚博大的思想,通过最浅显的语言表达出来,让每个读者都得到他所了解的益处。<br>山东是王宗洲先生的第二故乡,他爱齐鲁大地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也爱泉城的泉湖山林。他的足迹、游踪留在了这块土地上,所到之处吟诗留墨,以抒胸臆。<br>如,他在济南南部九如山采风时写的《九如山采风二首》之二:<br> 九瀑八潭廿四泉,人声鼎沸水声传。<br> 飞流错落高低树,栈道盘桓峪谷连。<br> 一派晴光催奋进,十分清气润衰年。<br> 琼宫玉宇神仙境,知否源头入锦川。<br> 再如,因对小清河今昔变化的观感思悟而成的《如梦令*小清河今昔有怀》二首:<br> (一)<br> 忆昔蚊蝇虫害,环保截污空喊。梦醒问星星,<br> 何日清流入海?无奈,无奈,国库空虚难办。<br> (二)<br> 规划指明方向,黎庶豪情高涨。盛世愿能酬,<br> 碧水柳丝荡漾,变样,变样,真个政通民畅。<br> 再如,因观看济南大明湖龙舟比赛,有感而发的散曲小令《中吕*喜春来*龙舟赛》:<br> 大明湖上春来早,地利人和喜弄潮,<br> 彩旗飞舞满湖飘。花在笑,擂鼓逐浪高。<br> 上述四诗,虽然都是语言明快简约,而呈现的风格各异。第一首雅。诗的画面晴空悠远,语言雅洁韵圆。诗意很简单,即抒发诗人登临九如山的所见所感。但,景色很美,构图清丽,使用简单的勾勒,清雅的着墨,来表现大自然的清幽景色,制造一种静中有动的氛围。诗人通过“瀑”“潭”“泉”“树”等画面的选取,再加上“水声”“飞流”“高低树”“峪谷连”的景物直接感受及数字对“ 一派晴光”“十分清气”和夸张想象手法“琼宫玉宇神仙境”的运用,为读者展示了一幅充满生机的山水飞瀑图。<br>《如梦令*小清河今昔有怀》之一,风格俗。这里的“俗”,但不是庸俗的“俗”,是指语言上的通俗、口语化;风格上浅显明白。是种高标的意趣。此诗简约美,在于创新,在于发人之所未发。虽运用口语,却让人耳目一新。如“忆昔蚊蝇虫害,环保截污空喊”“国库空虚难办”所选之物是两种人类不齿的昆虫——“蚊”“蝇”,所选之环境为“环保”“国库”,且对应着“空喊”“难办”的动词组,给人意想不到的审丑效果。用一个设问句“ 何日清流入海?”将政府治理小清河的无奈,无力也就表露无遗了。<br> 第四首风格为“常”。“常”,指寻常、正常的心理情感和普通寻常的词汇。看起来“常”比“奇”容易,实则不然。宋代王安石在《题张司业诗》中,写到:“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就是深知“寻常”之境得来不易。这首《中吕*喜春来*龙舟赛》的结构和叙事方式完全按时间和事件的发展顺序平铺直叙。先点明地点、时间“大明湖”、“春来早”,再写人文环境“地利人和”和观众情绪“地利人和”,写到“龙舟赛”时,并未点明,而是用烘托渲染手法,挥笔画出“ 彩旗飞舞满湖飘”热闹景象和“。花在笑,擂鼓逐浪高”高涨情绪,却给人们提供了观看龙舟赛的巨大想象空间。全篇无一生字、僻典,只是以寻常事,通俗语词抒发世间最为普通的纪念活动,然而,将屈子的怀念之情,酣畅淋漓写出,并能感动万千读者。<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