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10月15日,由吕梁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共文水县委宣传部主办,由民进吕梁开明画院、文水县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协办,文水县丽彬文化园承办的“山水梦•故园情”李本深书画艺术展在山西文水县丽彬文化园开幕。</p> <p class="ql-block">开幕式由吕梁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郭银屏主持。</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视频</p> <p class="ql-block">中共文水县委常委、宣传部长石新杰致开幕词。</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视频</p> <p class="ql-block">作者李本深介绍展览情况并致答谢词。</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视频</p> <p class="ql-block">山西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党组书记李斌发表了讲话。</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视频</p> <p class="ql-block">中共文水县委书记杨洋宣布展览开幕。</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视频</p> <p class="ql-block">书法美术界老术家及爱好者150余人出席了展览开幕式。</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视频</p> <p class="ql-block">本次展出作品遴选李本深山水画65幅,书法70余幅,以及书画界艺术家题写的贺联14幅。展出的作品将深化党史学习教育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相结合,凝聚文化力量,通过李本深独特的艺术视角,以丹青翰墨的艺术形式讴歌新时代,畅抒家国情。</p> <p class="ql-block">李本深老师作品《丰碑》</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丰碑</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作者 李本深</p><p class="ql-block">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进。严寒把云中山冻成了一个大冰坨。狂风呼啸,大雪纷飞,似乎要吞掉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 将军早把他的马让给了重伤员。他率领战士们向前挺进,在冰雪中为后续部队开辟一条通道。等待着他们的是恶劣的环境和残酷的战斗,可能吃不上饭,可能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能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呢?将军思索着。 队伍忽然放慢了速度,前面有许多人围在一起,不知在干什么。 将军边走边喊:“不要停下来,快速前进!” “前面有人冻死了。”警卫员跑回来告诉他。 将军愣了一下,什么话也没说,快步朝前走去。 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倚靠光秃秃的树干坐着。他一动不动,好似一尊塑像,身上落满了雪,无法辨认他的面目,但可以看出,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祥: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还夹着半截纸卷的旱烟,火已被雪打灭;左手微微向前伸着,好像在向战友借火。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 将军的脸色顿时严峻起来,嘴角边的肌肉抽动着。忽然他转过脸向身边的人吼道:“把军需处长给我叫来!为什么不给他发棉衣?” 呼啸的狂风淹没了将军的话音。没有人回答他,也没有人走开。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 “听见没有,警卫员?叫军需处长跑步过来!”将军两腮的肌肉抖动着。 这时候,有人小声告诉将军:“他就是军需处长……” 将军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他的眼睛湿润了。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举到齐眉处,向那位跟云中山化为一体的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 风更狂了,雪更大了。在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将军什么话也没有说,大步走进漫天的风雪中。他听见无数沉重而坚定的脚步声。那声音似乎在告诉人们: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文本分析</p><p class="ql-block">《丰碑》这篇课文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的第4篇选读课文,它对应于第四组课文——《再见了,亲人》、《金色的鱼钩》、《桥》、《梦想的力量》,同属于“可歌可泣的事,令人震撼的情”这一主题。 从题目上来看,它跟《金色的鱼钩》、《桥》这两篇课文相似,都是用了比喻、象征手法。“丰碑”本义指高大的石碑,这里当然象征军需处长那种舍己利人、忠于职守的高大精神。巍巍丰碑,让人心里肃然起敬。 读完《丰碑》,自然地联想到前面学过的课文《金色的鱼钩》。这两篇课文写的都是发生在长征途中的革命故事。《金色的鱼钩》一文,写的是红军老班长过草地时悉心照顾三个小战士,最后牺牲的'事,赞扬的是红军老班长舍己为人、忠诚革命的崇高品质;而本文写的是红军爬雪山时,一位军需处长因衣着单薄而冻死的事情,赞扬的是军需处长舍己利人、克己奉公的崇高品质。从事情发生的时间来看,显然是《丰碑》在前,《金色的鱼钩》在后。 作者对环境、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进行了细致的描写,所以读来画面感很强。读的时候一幅幅画面呈现在眼前,有“行军图”、“让马图”、“冻僵图”、“发怒图”、“敬礼图”等等。尤其是“冻僵图”和“敬礼图”,当我掩卷闭目,军需处长“镇定安详”的神态和将军庄重的军礼总会清晰地出现在我眼前,挥之不去。我想:这应是全文最感人的画面了!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碑文</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军需处长丰碑颂文</p><p class="ql-block">漫漫征路,巍巍雪山,猎猎风暴,辘辘饥寒。 </p><p class="ql-block">军需处长,管物管钱,衣物紧缺,粮秣艰难。 </p><p class="ql-block">口粮送人,不舍己餐,寒衣送人,不留己穿。 </p><p class="ql-block">野菜果腹,单衣御寒,冷饥罹难,无私泰然。 </p><p class="ql-block">如此军队,如此党员,赢得日月,换了新天! </p><p class="ql-block">青岛刘世江</p> <p class="ql-block">https://m.toutiaocdn.com/i7019226329061114372/?app=news_article</p><p class="ql-block">长按打开今日头条</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2021年10月15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