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那么现实,不管你承不承认!

<p class="ql-block">就是那么现实,不管你承不承认!</p><p class="ql-block"> 每到周末,老伴总喜欢躺在床上和闺女视频聊天。主题纷繁复杂,大多是婆婆妈妈,家长里短!我无形就成了旁听生,不管你愿不愿意?这不,昨天闺女又抱怨她妈及我不好好学习,与时俱进!尤其是电子产品方面,跟不上时代的节奏。她说:假如她要是很忙,没时间处理相关事宜,我们怎么办?老伴说,到时候再说吧!</p><p class="ql-block"> 我心里就在想,凭我和她妈的智商,学那么点并不复杂的东西有什么难的呢?但为什么又懒得学呢?其实我们也有我们的考虑,人年龄越来越大了,这也是一回事,在电子产品方面肯定没年轻人那么利索!但不至于学不会。但我们毕竟是普通人,普通人只做普通事儿。一个月就那么三两文钱,所有的买买买都学会了,那快递公司不成了我们家开的!我们有那本钱吗?还生不生活,过不过日子?</p><p class="ql-block"> 其实更主要的原因是:这是我们之间进行沟通交流的主要方式之一!每次都要有正事才视频聊天,作为普通人的我们哪有那么多正事啊!朋友,同学之间也要经常找点理由,互相麻烦一下才行。不然,天长日久,生分了!亲人之间也是如此!你比如说:老伴每次都要闺女在网上给她交话费,假如话费是一百块,她就发给闺女一百二十块!然后互相打趣一番,打打嘴皮官司。这样做该有多么的幸福快乐啊!何必非要把网上交电话费学会呢?</p><p class="ql-block"> 为什么要说那么多婆婆妈妈的事儿呢?因为看到了一篇写我们这个年龄段的文章,感触颇深!尤其是像我等从农村出来的读书人,它也让我想起到了我们的父母!虽然那个时候没有那么多时代的拽词——随迁老人。 什么叫随迁老人? 随迁老人,就是离开自己家乡,去其他地方务工、跟子女团聚、帮自己子女带小孩的那部分老人。</p><p class="ql-block"> 几十年前,我还在读大学,放假回家,碰到亲戚跟街坊四邻,总会听见这样的叮嘱:“大学生回来了,好好念书啊,上班了就是城里人,以后把你伯你妈接去大城市享福。”每每这时,我总是低着头笑一笑,内心几多愧疚和不安。困于田地和村庄、忙于农活和四时的父母,面朝黄土背朝天地操劳了大半辈子。他们用无休无止的劳作和沉默,种下一季又一季的庄稼,收获一茬又一茬的粮食,犹如守护着他们此生最大的信仰:播种,除草,施肥,守望,夏忙秋忙……顶着火辣辣的日头,行走十几里土路去把粮食卖掉,换来皱巴巴的一小叠钱,小心翼翼地藏在衣服最里层,盘算着我的学费和生活费还差多少……那时,我对他们心怀愧疚,却无力给他们安稳。</p><p class="ql-block"> 后来,我也接过他们和我们一起住过。但各方条件的限制!他们极端的不适应!那一刻,我才意识到:我的父母,是何等的孤独。我自以为是的孝顺,或许不是父母想要的。几十年的亲子鸿沟中,更为自私固执的,或许是我。我想给他们金钱和体面,却不知他们需要的不过是日常的陪伴和温柔。那时,父母在我家呆了两个月后,我就把他们送回去了:他们更为熟悉的,是用脚步丈量了大半生的故乡,那才是他们的王国。他们回到老家,用炫耀的口吻,跟村里人讲在我这里看到的电梯,吃过的进口水果,比我们镇上超市大许多倍的商场。却从不讲他们在城里的诸多不便,还有孤独到无法自处的哀伤。他们把悲伤吞入腹中,把尊严留给了我。</p><p class="ql-block"> 这让我想起撒贝宁说过的一句话:不要随便把父母接到身边,那不是孝顺。后来,他明白了:从熟悉的家乡,来到陌生的大城市,父母失去了一样很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切断了和熟悉生活环境、人际关系之间的强韧链接。随迁老人来到城市和子女团聚,精神反而陷入了更大的荒芜。他们弄丢了过去熟悉事物和人物,在巨大的恐慌里,承受着孤独,却又不愿和子女说,怕给他们添麻烦。</p><p class="ql-block"> 坦白地说,像这种在城市扎根的外地中年人,过得的确辛苦。 职场内卷、鸡娃教育、消费降级、每月要缴的房贷、被裁员的风险…… 城市之于年轻人,是选择跟梦想;而对中年人,只剩义无反顾地往前拼命奔跑。 可拼命奔跑的同时,我们不要忘记身后的父母。 他们年迈、节俭、固执、倔强,却紧紧跟在我们的身后。他们不是怕被甩开,而是想看看怎么样能以年迈之躯,使出最后一点劲儿,再推我们一把。哪怕一点点。为什么胡乱咧咧这些,是因为我们,我们的后代,正在经历或即将经历这些,你说能不心忧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