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五七干校的足迹

大漠

<p class="ql-block">2021年10月14日,我乘上北京到信阳的动车,去寻找51年前(1969年-1973年),我们去罗山全总五七干校的足迹。在全总干校时,我们住在四连,离吕楼和蒋洼村最近。</p> <p class="ql-block">从北京西站出发,早上10点30发车,下午3:07到达信阳东站。信阳市确实不大,晚上找饭馆多亏大众点评找到这家鸡汤面馆,门脸不大,但吃起来确实感觉到是土鸡味道。</p> <p class="ql-block">土鸡汤,再加上青菜叶儿,再加几块儿鸡,还有龙须面。10块钱一碗,真地道。</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早餐,我们选择的是街头热干面,据说这是信阳人早餐必点的。说起来也怪,热干面应该是武汉人的最爱,可能信阳离武汉比较近的缘故吧。</p> <p class="ql-block">信阳到罗山路程大概50多公里,我们在信阳租了一辆车。每天150块钱。</p> <p class="ql-block">按照饶勤姐给的地址,我们第一站就来到庙仙中心学校。</p> <p class="ql-block">在大门口遇到这个学校的李老师。李老师62年生人,对当时罗山地区的干校分布情况很清楚。如数家珍,娓娓道来。</p> <p class="ql-block">李老师也给我们介绍了全总干校撤了以后的变化情况,1976年后交给了当地的民政局管理,后又交给林业局管理。</p> <p class="ql-block">李老师跟我们详细介绍了庙仙学校和民主小学的发展历史。74年的时候,庙仙学校叫新建学校。80年的时候改叫庙仙中心学校。原来我们上的民主小学,80年改为蒋洼小学。</p> <p class="ql-block">现在的庙仙中心学校有八百多学生。</p> <p class="ql-block">校园里原旧校舍都拆掉了,只有中间的这一排红房保留,这就是原来的校舍。</p> <p class="ql-block">正当李老师和我们介绍学校情况的时候,门口一位姓杨的老师骑摩托要出门儿,李老师说这个杨老师就是民主小学毕业的。这个杨老师名叫杨启厚。</p> <p class="ql-block">真是巧啊,这个杨老师在民主小学的时候,比我低几届</p> <p class="ql-block">听到我们的来意以后,杨老师把我们请进办公室。</p> <p class="ql-block">杨老师说他和周农,蔡连,蔡平一班。回忆了很多有趣的往事。</p> <p class="ql-block">现在才知道,原来四连的孩子们,上小学在民主小学(从二年级到五年级好像有30多人),上初中的在庙仙学校(有饶勤、我姐王小华、王小洁等7-8人),上高中的在罗山县城(有丁薇、肖宁、小胖姐等,住校)</p> <p class="ql-block">离开学校,按照杨老师的指点,我们先来到蒋洼小学(也就是我们原来的民主小学)。今天由于冷空气的缘故,天不作美。冷风嗖嗖阴,秋雨绵绵。</p> <p class="ql-block">蒋洼小学现在是蒋洼村内,由于下雨天气,街上行人很少。</p> <p class="ql-block">离开蒋洼小学,我们首先来到吕楼。吕楼是离四连最近的一个村庄。</p> <p class="ql-block">在我的印象里边儿,好像有一个同学叫吕光泽。在吕光泽家遇到光泽的岳母,吕光泽没在家。</p> <p class="ql-block">在吕光泽侄子的指引下,我们找到了曾经为四连提供饮用水的那口古井。</p> <p class="ql-block">这口古井现在淹没在杂草丛中。</p> <p class="ql-block">据说这个古井已经几百年历史,从未枯干。</p> <p class="ql-block">这位72岁的老人说,他年轻的时候,经常看到四连推水车的人在这儿经过。我记得在四年生活的几年中,包括我爸爸在内,好几位叔叔都推过水车。这位老人回忆说,有一个胖胖的叔叔也推过水车,我想这可能就是王小洁的爸爸。</p> <p class="ql-block">离吕楼不远,我们直接来到四连。据当地老乡介绍,这个就是原来四连的仓库,前面就是打谷场。</p> <p class="ql-block">看着面前的这个建筑,我有一点儿将信将疑。因为我原来印象当中,仓库和打谷场是很大的。</p> <p class="ql-block">在这住的老人给我们打开门,让我们看看里面的情况。</p> <p class="ql-block">老人介绍说,每年都有很多人来这看,有的是单独人来,有的是有孩子带着来。据说都是曾生活在这儿的人。</p> <p class="ql-block">据当地的老乡说,这墙上还有雷锋像。</p> <p class="ql-block">我看了一下四连的旧址,南边的食堂。机井已经不复存在。据说机井已经用水泥封起来。</p> <p class="ql-block">中间的几排我们住的平房,已经被这样的白色房子所替代。</p> <p class="ql-block">这排建筑我看也是老建筑,是不是当时我们四连的医务室?</p> <p class="ql-block">这条大道应该是从南向北,靠四连西侧的路。</p> <p class="ql-block">这个就应该是西侧的大坝。</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的三连和四连之间的养马河。</p> <p class="ql-block">这个养马河上的大桥,也跟我印象当中的不一样。</p> <p class="ql-block">记得当年,四连每年纪念毛主席畅游长江,全连会游泳的都参加横渡养马河活动,会游泳的孩子夹在中间,我的游泳就是在四连边上水塘里学会的。</p> <p class="ql-block">过了养马河,原来的三连已经不复存在,老房子全部拆除,这个地方正在建立交桥。所以我们就直接拐向校部方向。</p> <p class="ql-block">从三连到校部,大概3km左右。这里现在叫邢桥农场。</p> <p class="ql-block">看到这里的房子有红颜色的和青颜色的,据当地老乡介绍。红颜色房子是原五一劳改农场建的。全总干校来了以后建的都是青砖房子。</p> <p class="ql-block">墙上隐约可以看到中国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p> <p class="ql-block">离开了我们曾经生活过的干校,我们曾经学习过的小学。最后的落脚点就是罗山。</p> <p class="ql-block">罗山,我是没有什么印象。唯一的印象是有一次跟妈妈一起到罗山医院看病。当时印象最深的就是在医院的大门口。有一个排子车上面绑着一头猪。现在的医院建的这样高大上,当时真是不敢想象。</p> <p class="ql-block">晚饭我们来到大众点评排名第一的餐馆——“老防疫站大肠汤”,一碗纯大肠(红白豆腐加+大肠)。,一窝土鸡汤,两碗米饭,一共65元。</p> <p class="ql-block">半个世纪过去了,当年参加五七干校的大人们,,很多人不在了,但是跟他们一起去的孩子们还在,我看过王耀平大哥写的《罗山宣言》,据说近年来,有7-8本书专门记述这段特殊的日子,这段日子,有时像尘封的美酒,那样的钩人……,,</p><p class="ql-block">五七干校的生活,对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起到作用。我不知道能够起到什么样的作用,但那历历在目的往事,是永远挥之不去的记忆。</p>

我们

小学

四连

李老师

罗山

蒋洼

学校

信阳

全总

干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