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牌坊 荟萃隆昌

鲁玉

<p class="ql-block">  小时候对四川隆昌的映像就是隆昌黑猪,这次听朋友介绍,隆昌的古牌坊街是中国牌坊一绝,有时间值得去看看,这不选了一个没雨的天气专门跑了一趟。</p><p class="ql-block"> 成都有到隆昌的高铁,不到一小时就到了,出站乘快速公交就到隆昌客运中心。客运中心有到景点的公交车,查了一下高德地图,只有不到两公里,时间充足就慢慢走路过去了。</p><p class="ql-block"> 牌坊是中国传统建筑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建筑类型,<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明清两代</span>隆昌石牌坊就以6条千年古驿道为存在环境,以本地产青石为载体,形象无声、真实生动地记载了明清两代巴蜀人文演化的历史进程,立体见证了隆昌“因驿站置县,以驿道兴成”的成域发展历,因而也就有了隆昌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驿道之县、青石之城、石牌坊之乡”的美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据史料记载:原隆昌境内沿古驿道建有青石牌坊69座,庙观的镇山门坊171座。其中最早的石牌坊名曰“岱宗坊”,建于南宋祥兴二年(公元1279年);最晚的石牌坊名曰“陈刘氏节孝坊”,于民国14年(公元1925年)奉“大总统令”而建。</p><p class="ql-block"> 历经数百年的自然侵蚀,以及人为破坏,隆昌现存的石牌坊有17座,石碑4座,主要集中在隆昌市区北关和南关,其中北关(道观坪)7座,南关(春牛坪)6座,另有4座分布在相应村镇。这些牌坊均建造于清道光十八年(公元1838年)至清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的49年间,历经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四个朝代。其建筑格式大多为四柱三门三重檐、五滴水、三开间牌楼式清石仿木结构建筑,总建筑面积560平方米左右。</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2001年6月, 隆昌石牌坊作为清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2005年,经国家文化部备案,中国乡土艺术学会命名隆昌市为“中国石牌坊之乡”。</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在我国其它省份也偶见石牌坊,但唯有隆昌的石牌坊群是呈规模、分类别出现的,且建造工艺精湛、造型端庄、雕刻精细、保存完好、寓意深远,实属全国罕见,它充分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卓越才能和和艺术创造力,具有很高的民俗史料价值和完美的艺术价值。</p> <p class="ql-block">  久负盛名的禹王宫山门牌坊初建于清乾隆年(公元1736年),重建于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距今140年。该牌坊的三绝是其最大的看点。</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第一绝是古今最高礼制,“九龙匾”。牌顶楼下当心间为“九龙匾”。这样的礼制级别在隆昌石牌坊中是最高的,且唯一的,在全国石牌坊中,享有“九龙匾”级别的牌坊,恐怕也是极为罕见的。</p> <p class="ql-block">  第二绝是全国唯一牌匾,从左到右。禹王宫山门牌坊的明间正上匾里,“蜀楚承灵”四个大字十分醒目,此乃清朝著名书法家、“隆昌三范”之首范泰衡题写。寓意四川(蜀)和湖广(楚)联合起来,继承先灵意志。之所以念‘蜀楚承灵’而不是‘灵承楚蜀’,主要依据年份的落款位置。它比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提出改变书写格式早了52年,比1952年全国政协会上“改汉文书写格式从右到左竖书为从左到右横书”的提案早了85年。这应是中国汉字书写格式变革的最早尝试。而范泰衡则可能是改革的最早实践者。</p> <p class="ql-block">  第三绝是三英战吕布,缺关羽。山门牌坊为四柱、三门、三重檐牌楼状,其南向一面雕刻有五幅戏曲故事和楹联、铭文,有“水漫金山”、“八仙过海”、“三英战吕布”等故事图案。这些图案的雕刻刀法精细、灵巧,线条刚柔相济。所雕人物玲珑剔透,装扮造型极富舞台艺术神韵,故事情节生动完整,而该坊左次间下匾的《三国演义》中“三英战吕布”图案确没有手舞青龙偃月刀的“美髯公”关羽,而只有手舞双股剑的刘备和豹眼环须的张飞,二人与手执方天画戟的吕布大战。张飞手中使的不是丈八蛇矛,而是青龙偃月刀。这是因关云长被后代帝王谥为“关圣大帝”,不能在此类雕刻中出现,那会降低身份。故而,以张飞手中的青龙偃月刀代替了关云长,以示对“关圣大帝”神圣不可冒犯的敬畏。如此取材才显匠心独运,别出心裁。</p> <p class="ql-block">  令人不胜惊讶的是,在原一个小小的隆昌县的县城,竟然立有从清道光 二十五年(1845年)<span style="font-size:18px;">的牛树梅德政坊开始,至清光绪13年(公元1887年)觉罗国德政坊止,</span>短短26年间建造了五位县令的五座“德政”牌坊。 如此之短的时间内,立如此之多县令德政坊,实堪称中国历代以来世所罕见的“奇观”。</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牛树梅是清朝中晚期著名的廉吏,甘肃平襄人。清道光23年(1843年)牛树梅考中进士,次年任四川隆昌县令。任职不久就以减傜役、劝农桑、兴教育、淳民风、戒科饮、抑胥吏、禁强暴、清狱讼的卓越政绩而受到百姓拥戴。道光25年(1845年)朝廷颁旨,提升他为四川按察使。继任者曾存典,为宣扬德政,鞭策自己,与隆昌乡绅一道上了“万民折”,奏请为牛树梅修建“德政坊”。道光皇帝特御书“德政”二字制成五龙竖 匾,嵌于牌坊南北明间顶楼檐下。五龙“德政”匾额下,牌坊明间正背两面的横匾额上镌刻 着“民之父母”、“乐只君子”的题字。</p> <p class="ql-block">  这是按原隆昌县衙的形式打造的牛树梅官邸,现为牛树梅展馆,隆昌市廉政教育基地。</p> <p class="ql-block">  刘光第德政坊,清道光二十六年(公元1846年)建造。牌坊明间正背两面匾额上分别题书有“仁心善政”、“政成化洽”八个大字,这八个字正是刘光第“德政”的集中体现。</p> <p class="ql-block">  李吉寿德政石牌坊建造于清咸 丰五年( 公元1855年)。南北明间顶楼檐 下均嵌有五龙“德政”竖匾。牌坊明间正背两面的匾额上分别题书有“召杜清芬”和“功勒金石”4个大字,其意是喻指李吉寿 的“德政”犹如被老百姓敬称为“召父杜母”的汉代的著名贤臣、先后当过河南南阳知府的 召信臣和杜诗,他的功德应该铭刻在碑石和牌坊上,流芳百世。</p> <p class="ql-block">  清咸丰六年(公元1856年年)建造的肃庆德政坊。有意思的是,这是一座由民众共同集资修建而成的德政牌坊。据介绍是当地百姓为了表彰清朝咸丰年间(公元1856)时任隆昌知县的肃庆而修建的。其为官期间为民办实事,且清政廉洁,当地百姓为了颂其功绩,激励后来官员,便自愿捐银出钱为肃庆修建了这座德政牌坊。</p><p class="ql-block">在牌坊明间南北两面的匾额上镌刻有“政在养民”、“子惠困穷”八个大字,以称颂肃庆的德政。</p> <p class="ql-block">  觉罗国欢德政坊牌坊建于清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在明间南北两面的匾额上题书有“宣慈惠和”、“民悦无疆”八个大字。最有意思的是在构思建造该牌坊时,工匠们根据当地传说,牌坊顶楼的正脊上,镶嵌了一只头顶官印的石雕公猴,隐含对觉罗国欢“封侯挂印,公侯万 代”的良好祝愿。</p> <p class="ql-block">  节孝总坊是隆昌牌坊中的一大特色。在我国发现的牌坊多是一人一坊,坊主单一,而隆昌石牌坊则有三座是多人共坊,男女同坊。</p> <p class="ql-block">  节孝总坊之一,这是清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朝廷为旌表的188名节孝妇建造的,首开中国牌坊多人一坊的先河。</p> <p class="ql-block">  咸丰皇 帝对隆昌县大力倡行节孝极为赞赏, 于第二年即咸丰六年(公元1856年)又再一次下达圣旨建牌坊旌表隆昌县的5名孝子,这就有了现在的孝子总坊。</p><p class="ql-block"> 皇帝下达圣旨,一次旌表隆昌5名孝子, 这在隆昌历史上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情,于是隆昌县令奉旨后便立即着手修建牌坊。为了既能省钱,又能较快 地把牌坊建起来,隆昌县令在总结此前修建第一座多人共坊的“节孝总坊”经验的基础上, 决定再来一次“多人共坊”,为5位受皇帝旌表的孝子共建一座牌坊,建牌坊的钱由5位孝子 的子孙分担。这一办法果然灵验有效,这5位孝子的子孙为了显示祖上的无限荣光,倾力以 赴,很快就把“孝子总坊”建了起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牌坊正面匾额上刻有翰林院督教国子监祭酒李惺题写的《旌表各孝子行述》,背面匾额上刻有翰林院庶吉士范运鹏题撰的《各孝子志铭》,详细记述了5位孝子的孝行事迹。</p> <p class="ql-block">  这是清光绪四年(公元1878年)建造的节孝总坊二,旌表164人。</p> <p class="ql-block">  该坊最大的特点除了多人成坊外,且还是我国牌坊中唯一的一座男女同坊。孝子彭志仁为男性,且屈侧匾,这在封建礼教时期还是少见的。</p> <p class="ql-block">  郭玉峦功德坊,清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奉旨建造。</p> <p class="ql-block">  郭玉峦是川南大族郭氏家族子孙,其人一辈子喜做好事善事,被广为颂扬,善举被知县唐彝铭详情禀报,四川总督刘秉章奏呈内阁,军机大臣奉皇帝“准奏”旨意,发礼部转令地方建坊旌表。</p> <p class="ql-block">  郭玉峦功德坊正匾额上刻的“乐善好施”的“善”字没有中间的两点。据当地的老人解释说,“善”字没有中间两点是表明善事永远都做不完。暗寓善心境高远,善行善举永无止境。</p> <p class="ql-block">舒承湜百岁坊,清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由民众捐资建造。</p><p class="ql-block"> 清朝晚期,人们的平均寿命不到50岁,光绪六年舒承湜百岁,五世同堂,四川总督丁葆桢题赠“世上难逢”,成为隆昌石牌坊中题词级别最高的行政长官。</p> <p class="ql-block">  北关景区同治年间的《锄莠(you)安良》牌。</p> <p class="ql-block">南关牌坊区的《除暴安良》碑。</p> <p class="ql-block">南关牌坊区的《政通人和》碑。</p> <p class="ql-block">  这是北关风景区新建的天运楼,呈六边形十一层,为攒尖顶的仿古形制修建。</p> <p class="ql-block">  天下牌坊,荟萃隆昌。隆昌石牌坊以6条千年古驿道为存在环境,以市产青石为载体,形象无声、真实生动地记载了明清两代巴蜀人文演化的历史进程,立体见证了隆昌“因驿站置县,以道驿道兴成”的成域发展历史。</p><p class="ql-block"> 因是第一次去隆昌游览,对牌坊的分布不太了解,其中郭陈氏节孝坊和郭王氏功德坊没找到,还有城区周边四座牌坊没有时间去看了,这些遗憾留着下次有机会再去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