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郝东风等马兰战友著书记述参加核试验经历传承“两弹一星”精神

北岳

<p class="ql-block">  近两年来,邯郸当年入伍至8023部队的一千多名退伍老兵陆续到龄退休,有了充裕的闲暇时间后,他们退休不退志,其中许多战友重读昔日从军日记,回顾当年参加核试验的亲身经历,述写“艰苦奋斗做埋头苦干事,无私奉献创惊天动地业"的点点滴滴。在纪念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57周年前夕,他们面向全体马兰战友征文,准备编撰《回望罗布泊一一邯郸儿女参加中国核试验纪事》一书,为激励新的一代,弘扬传承“两弹一星"精神贡献力量。</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回望罗布泊——邯郸儿女参加中国核</p><p class="ql-block"> 试验纪事》(暂定名)征文启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各位邯郸马兰战友:</p><p class="ql-block"> 自1978年3月一千余名邯郸儿女参军入伍,奔赴西北中国核试验基地,加入到神秘而又伟大的中国核试验任务中,至今已四十多年。当年意气风发的青春少年,都已进入花甲之年并退出了现役。每当回忆起在核试验基地参加核试验任务的日日夜夜,都会引起我们无限的思念。为了留存那些难于忘却的纪念,并给子女们传授宝贵的人生经历,经部分战友商议,编撰《回望罗布泊——邯郸儿女参加中国核试验纪事》(暂定名)一书。特向邯郸马兰战友征集文稿及故事线索。现将有关事项告知如下:</p><p class="ql-block">一:征集对象</p><p class="ql-block">曾在马兰核试验基地服役过的邯郸战友及随军家属。</p><p class="ql-block">二:征文内容</p><p class="ql-block">战友们在部队服役期间参加试验任务的经历,以及日常工作、生活中发生的感人的、有趣的、值得纪念的故事和事件;对部队生活以及驻地环境、风貌的感怀,思念以及对战友情谊的咏怀等等。</p><p class="ql-block">可选择回忆录,故事,传记,散文,诗歌等通俗易懂,贴近生活的文体,原则上不接受小说、议论文等题材。</p><p class="ql-block">文章需配发在部队期间的工作、生活照片,有条件的战友可提供在部队期间的立功证章、奖励证书等有史料价值的照片资料。</p><p class="ql-block">三:征文要求</p><p class="ql-block">征文时间:从即日起至2021年10月16日。</p><p class="ql-block">投稿方式:请以电子稿方式发送至邮箱haodf801@126.com或在微信传至战友郝东风微信号。特殊情况下可打印交予郝东风及编辑组成员即可。</p><p class="ql-block">来稿请附200字以内的个人简介(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入伍时县乡、入伍部别、复员、转业时间、(含在部队任职、专业情况等),同时提供有效的通信地址和联络方式,以便联系。</p><p class="ql-block">四:有关事项</p><p class="ql-block">1:本书为战友众筹AA自费编撰出版,无稿酬。出版后凡稿件、图片采用者,赠图书十册。有多需者,可在出版前告知,便于安排。</p><p class="ql-block">2:文责自负,文稿内容要符合历史事实,正能量。除文面排版和错别字修改外,其他均有作者负责。文章最好由当时的照片配图,如无法配图也可直接编文。</p><p class="ql-block">3:有热心战友组成编辑组,负责文稿的的搜集、整理、校对、出版等事宜。暂定编辑组成员有一定文编基础的郝东风、程海斌、张恒山、高飞、苑宝钢等战友组成。欢迎其他热心战友积极参与本书的编辑、出版工作。</p><p class="ql-block">4:未尽事宜,请与编辑组成员联系、商榷。</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回望罗布泊——邯郸儿女参加中国核试验纪事》(暂定名)编辑组</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2021年3月24日</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回望罗布泊一一邯郸儿女参加中国核试验纪事》征文例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我国最后一次大气层核试验亲历记</p><p class="ql-block"> 房江来</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我是武安市磁山二街人。随着岁月的流逝,渐渐地我对马兰基地的部队生活,大多已记忆糢糊,唯独记得的是我亲历的1980年10月16日我国在,我亲历的我国在新疆罗布泊核试验场进行的最后一次大气层核试验的经历。这段在极其艰苦环境条件下经受的身体、品格和意志的磨练,真是我一生珍贵的精神财富。其中许多人许多事,至今历历在目,使人难以忘怀。</p><p class="ql-block"> 我是一九七八年春天入伍到中国核试验基地汽车第三十六团的,经过军事训练,分配到汽车二连,后从炊事班抽调到汽车教导营二连培训,光荣地成为一名汽车驾驶员。</p><p class="ql-block"> 一九八零年春天,连长姜荣茂(山东泰安人,一九六八年入伍,后任该团团长)接到团里命令,调防我连到七二零空爆核试验场,执行我国最后一次大气层核试验任务中相关试验物资、器材设备和各种效应物的运输工作。指导员孟宪成(河南商丘人,一九六九年入伍)经过简短任务动员,讲解安全、防护措施后,全连检修车况,等待上级出发指令。</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我驾驶着庚9-62236号车,编在车队中间,和全连40多辆清一色解放CA-10B车队一道,车水马龙,浩浩荡荡,经过四百多公里的长途拨涉,长驱直入,于当日傍晚直达七二零核试验场,在连队干部精心组织下,拉帐篷搭伙房,挖地坑建宿舍,当晚就宿营在了场区,第二天就投入到运输任务之中。参试单位有各军兵种,军事科学院以及国务院各机械工业部等等,看到了各行各业的工作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想到自己也是其中一员,真是激动不已。 </p><p class="ql-block"> 期间,排长魏德水(河南平顶山,一九七三年入伍)接到连里通知,抽调五台车改装成水罐车及数名人员,前往四三场区,配属农二师打井队进行打井作业。四三场区的打井任务,也是这次试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重要工号。任务紧急,时不我待,为不影响工作进展,力争在最快的时间赶到地点投入任务,排长魏德水通知各班长,抓紧指定人员:有李建楼(河南平顶山人,一九七三年入伍),王燕、张华山、倪辉(东北兵),韩相林、孔令全、郭二生和我(河北邯郸人,一九七八年入伍),我们中午加班拆卸汽车厢板,吊装、固定水罐,改装完毕后,下午赶到距离300公里外的辛格尔装上水,连夜返回七二零试验场。</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一大早,五台水罐车整装待发,由排长带队,穿越时隔十六年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爆心,因负重行驶,又是搓板路,路途颠簸,操作困难。为减轻核污染吸入肺腔,排长提前要求每个司机务必摇起车窗,佩戴药物口罩。盛夏的五月,茫茫戈壁,好似熊熊烈火燃烧,加上关闭着车窗,驾驶室内没有空调,汗水湿透了衣衫,闷热难耐,喘气都困难。经过十多个小时的颠簸,终于当天下午到达四三场区。战友们不顾途中的劳累,发扬连续作战的精神,争分夺秒挖地坑,架支架,搭建帐篷及伙房篷,这真是大漠戈壁扎营盘,历经困苦写艰难。由于一天的辛劳,战友们都非常疲惫,很快就进入了梦中。</p><p class="ql-block"> 四三场区地处七二零东部,东北环绕凸山,西南地处茫茫戈壁,比七二零场区更加荒凉。七二零有成排的营房,建造工程,军事装备,信息设施,配属车辆,日常训练,偶尔还可观望以往试验的废弃物品。可进入四三场区,却是渺无人烟的大漠戈壁,一切从简生活,充分领略了远离连队,与战友们隔绝的单调、孤独的生活。</p><p class="ql-block"> 我们的配属工作,就是给两台锤式打井机施工供水。作业程序,就是每天把从三百多公里以外拉来的水注入井坑,机械式锤头砸压,再用泥浆泵抽出,然后再反复连续打砸,有15米,20米即可,后续试爆……</p><p class="ql-block"> 六月的气温就已持续高达40多度,驾驶汽车在大漠戈壁,放眼望去,好似一片燃烧的火焰,加上汽车发动机的高温,驾驶室那就像一个蒸笼,闷得透不过气来,汗水浸湿了衣裤,踩踏油门都感觉烫脚。为了防暑降温,连部还配备了一个容积十升的水壶,都不能解渴。在这骄阳似火的两个多月里,克服艰难困苦,圆满完成了连队交给的四三配属任务,于七月返回七二零核试验场。</p><p class="ql-block"> 经过两个多月繁忙的配属工作,转眼进入十月份。一天连长接到营里命令:我国最后一次大气层核试验定在一九八O年十月十六日,地点罗布泊七二零核试验场。这是我国最后一次当量相当于20万吨TNT炸药的大气层核试验,爆炸成功后,标志着我国从此完全转入地下核试验。随即下达到各班,要求战士们,务必保障安全运输,确保车况处于完好状态,配属各单位的任务要高质量完成。特别要求保证军用器材和信息设施,一定完好无损,准时送到,不得延误。距核爆前几天,连干部要求,为保障准时撤出场区,所有驾驶员必须确保车况良好,保证沿途不抛锚,否则,丢弃戈壁,事后处分。听后,我对车辆进行了一次周密检修,以保障准时无误撤离场区。</p><p class="ql-block"> 一九八O年十月十六日,我国最后一次大气层核爆的日子终于盼到了。清晨,按照连队安排,除大部分车辆配属其他单位撤离场外,其余车辆和人员负责拆除本连营房和物品、装车,我负责我们连队撤场物资的拉运。在撤场途中,安全无故障地完成任务。撤离至五分站指挥部,按照部署停放车辆和安排人员就位(土山坡上)观看空爆场景。随后,每人发了放一副墨镜戴上。万人瞩目的时刻就要到来,此时的心情无比激动,随后,只见一架轰六战斗机装载着核弹头掠过头顶,飞向七二零上空。忽听,指挥部传来报务员倒计时的声音,……3、2、1,起爆!随着一声惊雷的巨爆,好似一个蓝月亮挂在空中,一朵蘑菇云浮现在大漠戈壁上空,此刻,标志着我国大气层核试验的结束。(完)</p>

核试验

战友

邯郸

入伍

七二零

配属

核试验场

罗布泊

任务

戈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