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往事-88.凡事总得有个结尾

老胡

<p class="ql-block">八十八.凡事总得有个结尾</p><p class="ql-block"> 2014年4月17日,是我们插队40周年的日子,这可是个大日子,还在年初,同学们就商量着回队上去看看,我也一直努力着能一起回去,但是非常遗憾,我最终没有成行。</p><p class="ql-block"> 河北公社和杜阳公社的同学们一起有近40人同行,我们程家塬东队的徐苑苑、邰连生和张勇回去了,这也算是一次大的行动吧(可惜有的朋友已经走了)。同学们4月19日从西安出发,据说到陇县还是住的县委招待所(现在叫陇州宾馆),当天晚上下了一夜的雨,和我们当年来插队那天晚上一样。</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河北和杜阳的同学分头回到自己的队上去,徐苑苑他们三人回到了程家塬东队。徐苑苑后来跟我说,我们住的程家大院已经拆了,只剩下我和邰连生住的那几间下房还在,但是也已经破旧不堪了。徐苑苑还说,他们见到老队长了,老队长的两个眼睛全瞎了,但是还清楚地记得我们,岁月催人老呀,谁都会有那一天的,我们的历史足迹离终点也不算太远了。</p><p class="ql-block"> 在回乡的过程中,大家了解到大队(现在叫村)搞路面硬化缺少资金,就一起捐献了几千块钱,村里还给大家发了感谢信。</p><p class="ql-block"> 2021年9月,中队的张新安又满怀希望回到了队上,希望能遇到几个熟悉的老乡好好回忆一下当年。但是,到队上半个多钟头都没有见到一个认识的人,最后找到两个勉强还能记得我们知青的人,印象也很淡漠了。我们当年住的房子早就拆了,房后的小山包却绿化的很好,张新安拍了两张照片就走了,看样子那段插队的日子已经逐渐被历史遗忘了。</p><p class="ql-block"> 人的一生中,总是对一些东西不能释怀,可能是一段感情,可能是一次事件,也可能是一段特殊的生活,三年插队生活就是这种东西,想忘也忘不掉了,还是把它记录下来,有空的时候翻一翻,也是一种寄托,留给孩子们看一看,让他们知道自己的老爸老妈也年轻过,也奋斗过。俗话说“雁过留声,人过留名”,不能让那几年特殊的生活悄无声息的溜走了。</p><p class="ql-block"> 前些年,我带着外孙子到北京大觉寺玩,吃完午饭后我找了一处宽大的回廊,有座椅,还有一大片空场,我可以休息一下,外孙子也可以在我的视线内自由活动。小孩子都是自来熟,不一会儿,外孙子就跟旁边一个小男孩玩到一起了,看着两个小孩子玩的高兴,我和小男孩的爸爸妈妈也有一句无一句的聊起来,当我说年轻时候插队3年的时候,那个小男孩的妈妈满脸疑惑的问我“你们插队都干什么呀?”,我被问得一时语塞,还真不好用一两句话说清楚插队都干了什么,现在的人难道真不知道插队是怎么回事吗,看样子是有必要写点什么了。</p><p class="ql-block"> 我的文笔不好,也没有这方面的天赋,只能把过去的事情记个大概,凡事都要有个结尾,插队这件事也就算有个交待了。</p><p class="ql-block"><br></p>